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BE2008632)
- 作品数:22 被引量:103H指数:10
- 相关作者:黄轶昕杭德荣李伟张键锋郑波更多>>
- 相关机构: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金湖县血吸虫病防治站高邮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金湖县2006—2015年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血吸虫病监测和防治被引量:12
- 2016年
- 目的了解金湖县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所涉区域血吸虫病疫情变化,做好监测预警工作。方法每年春季,采用机械抽样结合环境抽样设框法对金宝航道及其一级支流、高邮湖区和新三河的部分滩地开展钉螺调查。每年6—9月份,采用网捞法和稻草帘诱螺法在金宝航道退水闸段开展钉螺监测;采用淘洗法在金湖站对清污机打捞的漂浮物进行钉螺检测。采用胶体染料试纸条法(DDIA)对金宝航道和高邮湖区域的流行村居民、渔船民和门诊病人进行血吸虫病筛查,阳性者用Kato-katz法(1粪3检)进行检测。同时开展钉螺控制、病人治疗及阳性者化疗、健康教育、粪便管理等防控措施落实情况调查。结果 2006—2015年累计调查河道面积443.84 hm^2,结果未发现钉螺;调查湖滩面积2 568.19 hm^2,结果新发现有螺条块2个,有螺面积20.23 hm^2。在金宝航道退水闸段累计打捞漂浮物5 455 kg,投放稻草帘800块,在金湖站检测漂浮物750 kg,均未发现钉螺。完成血清学(DDIA)查病21 398人,阳性407人,阳性率1.90%;门诊人群血检阳性率高于疫区居民和渔船民,渔船民血检阳性率又高于疫区居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粪检8 983人,发现血吸虫病人1例。累计环境改造面积31.24 hm^2,药物喷洒灭螺36.75 hm^2、巩固性灭螺200.79 hm^2。2014年起未再发现活钉螺。治疗病人1例,扩大化疗407例。疫区居民和渔船民血吸虫病防治知识总体知晓率为98.55%、行为正确率为98.02%;中小学生血吸虫病防治知识总体知晓率为98.95%、行为正确率为98.18%。修建无害化公厕9座。结论金湖县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输水河道未发现血吸虫病疫情和钉螺扩散现象,但在毗邻湖区新发现了钉螺和输入性病人,应加强风险监测。
- 孙道宽李倩王全锋
- 关键词: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血吸虫病钉螺
-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运行后里运河高邮段钉螺分布和水位变化监测
- 2021年
- 目的了解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通水运行后里运河高邮段钉螺分布及水位变化。方法2014—2019年,采用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法和打捞水体漂浮物观察法,分别对里运河高邮段河岸和水体进行钉螺监测;收集、分析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运行前典型水文年份以及2016—2019年里运河高邮段水位变化情况。结果2014—2019年,里运河高邮段累计开展钉螺调查235.42 hm^(2)、打捞漂浮物75.8 kg,均未发现钉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运行前,里运河高邮段水位多为汛期较高、枯水期较低,运行后呈枯水期水位抬高、汛期相对较低的状态。结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运行后,里运河高邮段改变了河岸环境原有的"冬陆夏水"状态,因此不利于钉螺孳生。
- 朱玉芳高金彬万众贺泳郭开忠左引萍黄轶昕
- 关键词:钉螺水位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里运河
-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高邮段调水前血吸虫病疫情监测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了解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输水干线高邮段调水前钉螺分布和血吸虫病流行现状。方法选择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输水干线高邮段大运河、三阳河及其两岸3 km范围,以及输水干线毗邻的高邮湖区为监测区,采用常规法进行钉螺和人畜血吸虫病监测。同时在大运河和三阳河各设立3个水体钉螺监测点,采用网捞法和稻草帘诱螺法进行监测。结果2006-2012年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高邮段未查出感染性钉螺以及当地感染的血吸虫病人和病畜;大运河钉螺面积呈下降趋势,三阳河未发现钉螺。水体钉螺监测点打捞漂浮物270 kg,投放稻草帘720块,均未发现钉螺。结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高邮段残存钉螺未发现北移扩散。
- 朱玉芳高金彬黄亚民匡瑞祥杭德荣贺泳万众黄轶昕
- 关键词:血吸虫病钉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运西线及洪泽湖区血吸虫病传播潜在风险研究被引量:11
- 2012年
- 目的了解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运西线及洪泽湖区钉螺扩散和血吸虫病传播的潜在风险。方法调查南运西闸至洪泽湖工程布置、洪泽湖沿岸水产养殖、有关水文和调水量等情况,选择金宝航道及洪泽湖监测点开展钉螺和人群血吸虫病监测调查。分析东线工程运西线及洪泽湖区钉螺扩散和血吸虫病传播的可能性。结果洪泽湖区缺乏钉螺孳生环境和生态条件;金湖站和洪泽站工程设施不利于钉螺扩散;洪泽湖至金宝航道各级水位呈递降变化,向洪泽湖调水需通过泵站提水。按多年平均计,金宝航道段全年调水量为25.58亿m3,其中枯水期约占75%。2008-2011年金宝航道及洪泽湖区开展钉螺监测调查均未发现钉螺。2008年血清学筛查居民3 088人,血清阳性率为0.29%;2008-2011年血清学筛查水上流动人群4 758人,血清阳性率为2.42%,水上流动人群血清学阳性率明显高于居民(χ2=0.083,P<0.01)。血清阳性者粪检均为阴性。结论洪泽湖区至今仍无钉螺孳生和血吸虫病流行,历史上流行血吸虫病的金宝航道区域目前也无血吸虫病再流行的情况发生。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运西线及洪泽湖区不太可能出现钉螺孳生扩散和血吸虫病流行。
- 黄轶昕李天淳杭德荣孙道宽郑波张键锋袁守国陈思红李伟杨文洲
- 关键词: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血吸虫病钉螺洪泽湖
-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里运河宝应段和高邮段钉螺监测被引量:12
- 2011年
- 目的了解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里运河宝应、高邮段钉螺分布和扩散动态。方法用回顾性调查法了解里运河宝应和高邮段钉螺历史分布情况,用常规调查法及水体打捞、诱螺法监测河岸、水体钉螺分布。结果里运河最早于1955年在高邮段发现钉螺,里运河钉螺分布最北端位于运河西堤东坡宝应地龙渡口。2001-2010年对里运河高邮段动态监测表明,现有钉螺呈低密度、小面积波动,分布范围在119°24′36″~119°25′34″、32°48′30″~32°54′05″。2006-2010年里运河宝应、高邮段打捞漂浮物和诱螺监测均未发现钉螺。结论迄今为止尚无证据表明里运河钉螺发生北移扩散,但长期开展南水北调东线钉螺和血吸虫病监测十分必要。
- 李伟高金彬郑波黄轶昕杭德荣张键锋鲁加香贺泳万众黄亚民高扬左引萍
- 关键词:钉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里运河
- 洪泽湖地区血吸虫病监测方案研究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了解洪泽湖地区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因素,并制定相应的监测方案。方法在洪泽湖地区开展钉螺和传染源监测,调查钉螺和传染源输入湖区的潜在危害因素;对居民的认知情况、当地的经济发展模式、气候变化等社会自然因素进行调查,了解其对血吸虫病传播的潜在影响因素。结果往返疫区的船只、从疫区购进的螺蛳等有可能将钉螺输入;气温、雨量、水文等适宜钉螺的孳生;血吸虫病传染源主要为有血吸虫病史者、有疫水接触史的渔船民及流动人口;湖区经济发展、居民的不良生产生活习惯、防护知识缺乏等加大了传染源和钉螺输入的风险。结论洪泽湖地区血吸虫病监测的重点应是钉螺扩散以及对湖区渔船民、往返疫区的流动人口的病情监测。
- 孙道宽杨文洲李倩桑从杰王启龙李书梅张翠萍许金峰袁守国
- 关键词:洪泽湖血吸虫病
-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高水位运行对输水河道自然生长钉螺影响的现场观察被引量:10
- 2011年
- 目的验证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未来高水位运行对输水河道自然生长钉螺的影响。方法调查江都泵站应急抗旱调水期间消力池日平均水位,并以上年同期水位为对照;调查高水位运行前后消力池滩地自然生长钉螺动态;以应急抗旱调水水位为东线工程模拟运行水位,研究分析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未来输水河道运行水位对钉螺生长的影响。结果江都泵站消力池滩地高程为6.4~7.2m。自2010-11-20-2011-07-31连续抽调江水255d,抽调水量62.35亿m3。调水期间江都泵站消力池日平均水位≥7.2m为216d,≥7.5m为161d,≥8.0m为38d;而上年同期分别为77、60d和16d。江都泵站消力池自然生长钉螺的3号滩地在高水位淹没前最高钉螺密度为0.856只/0.1m2,连续淹没后钉螺密度下降为0.0153只/0.1m2,且未发现子代钉螺。调查消力池其他滩地也未发现钉螺。结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未来运行水位可有效抑制输水河道内钉螺繁殖。
- 杭德荣汤洪萍黄轶昕余广松张键锋黄永军李伟朱锡广杨坤
- 关键词: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输水河道血吸虫病钉螺水位
-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金宝航道区域血吸虫病疫情监测被引量:11
- 2011年
- 目的了解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金宝航道血吸虫病疫情动态,为东线工程血吸虫病监测预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每年对金宝航道及其一级支流、周边滩地进行钉螺调查,选择金宝航道退水闸段为监测点,采用网捞法和稻草帘诱螺法进行钉螺扩散监测。对沿线居民、渔船民进行血吸虫病监测,同时对渔船携螺情况进行调查。结果2006-2010年共查螺364.20hm2,打捞漂浮物2785kg,投放稻草帘400块,结果均未发现钉螺。血清学查病7951人,阳性率0.92%。其中居民阳性率0.79%,渔船民阳性率1.5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1,P<0.01)。粪检65人,发现血吸虫病人1例。检测渔船54只,渔具93条,未发现渔船船体吸附钉螺和渔具携带钉螺。结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金宝航道沿线未发现钉螺和血吸虫病传播,但存在血吸虫病传染源输入的风险,有必要开展长期监测。
- 孙道宽李倩王启龙
- 关键词:血吸虫病钉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 2016-2019年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高邮段血吸虫病监测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了解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高邮段血吸虫病疫情现状。方法采用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样法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高邮段大运河、三阳河及毗邻的湖区进行钉螺监测调查;采用网捞法和稻草帘诱螺法对大运河和三阳河监测点进行水体钉螺监测;采用DDIA和IHA对相关监测区居民及家畜进行血吸虫病筛查,筛查阳性者采用粪便孵化法或Kato-Katz法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2016-2019年大运河和三阳河河道累计调查钉螺面积309.66 hm 2,未发现钉螺;毗邻的湖区累计调查面积11402.74 hm 2,查出有螺面积27.55~77.51 hm 2。监测点打捞漂浮物125 kg,投放稻草帘160块,均未发现钉螺。人群查病31311人次,其中DDIA阳性226人次;病原学查病10736人次,未发现阳性。家畜调查1083头次,未发现病畜。结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高邮段未发现血吸虫病疫情和钉螺扩散,但开展血吸虫病和钉螺监测仍然十分必要。
- 朱玉芳高金彬万众贺泳郭开忠左引萍黄轶昕
- 关键词: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血吸虫病钉螺
-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输水河道钉螺随水扩散可能性进一步研究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研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输水河道漂浮物漂流规律和水体钉螺扩散的潜在风险。方法采用打捞法和稻草帘诱螺法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输水河道水体钉螺进行监测,并通过GPS定位漂流试验对输水河道中钉螺随水扩散的可能性进行评估。结果 2006-2013年汛期,在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里运河及金宝航道打捞漂浮物8 338.0 kg,投放稻草帘2 100块,均未发现钉螺。漂浮物定位漂流试验表明,东线工程通水前高水河段表层北向水面流速为0.45 m/s时,搭载GPS定位器的漂浮物(GPS漂浮物)平均漂流速度为0.56-0.60 m/s,平均每次漂流999.70-1 995.50 m;金宝航道段则无明显漂流。试通水期高水河水面流速为0.45 m/s时,GPS漂浮物平均漂流速度为0.35-0.41 m/s,平均每次漂流1 248.06-1 289.44 m;金宝航道段水面流速为0.28 m/s时,平均漂流速度为0.25-0.27 m/s,平均每次漂流477.76-496.38 m。漂流试验显示GPS漂浮物在水流、风向、船行波作用下,逐渐向岸边靠拢,在受到芦苇、水草或其他障碍阻滞时则停止不前,如无外力帮助则不能继续漂流。结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输水河道水体监测未发现钉螺,GPS定位漂流试验显示漂浮物随水漂流距离受流速和岸边环境限制。
- 黄轶昕杭德荣汤洪萍孙道宽周灿华高金彬郑波胡桂全李倩黄永军佘广松任志远
- 关键词:钉螺血吸虫病漂流全球定位系统南水北调东线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