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70360)

作品数:19 被引量:47H指数:5
相关作者:何建平李金钢谢惠春王剑杨佐娟更多>>
相关机构:陕西师范大学青海师范大学陕西教育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生物学
  • 3篇医药卫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7篇鼢鼠
  • 17篇甘肃鼢鼠
  • 4篇低氧
  • 4篇SD大鼠
  • 2篇低氧适应
  • 2篇低氧应激
  • 2篇地下鼠
  • 2篇肾上腺
  • 2篇适应性进化
  • 2篇消化道
  • 2篇进化
  • 2篇抗氧化
  • 2篇化道
  • 2篇活性
  • 1篇代谢
  • 1篇代谢特征
  • 1篇电解质
  • 1篇心功能
  • 1篇心肌
  • 1篇心肌结构

机构

  • 18篇陕西师范大学
  • 4篇青海师范大学
  • 3篇陕西教育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13篇何建平
  • 9篇李金钢
  • 5篇谢惠春
  • 3篇杨佐娟
  • 3篇王茁
  • 3篇王剑
  • 2篇唐燕红
  • 2篇王倩
  • 2篇李涛
  • 2篇樊魏伟
  • 1篇储昭灿
  • 1篇孟衫衫
  • 1篇谢树春
  • 1篇王芳
  • 1篇庞一阳
  • 1篇杨建雄
  • 1篇陈志
  • 1篇马蕊
  • 1篇贾贵东
  • 1篇张艳

传媒

  • 9篇动物学杂志
  • 3篇四川动物
  • 3篇陕西师范大学...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兽类学报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年份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4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8
  • 1篇2007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低氧耐受对甘肃鼢鼠心肌结构的影响被引量:5
2012年
对甘肃鼢鼠(myospalax cansus)和SD大鼠低氧耐受极限及低氧耐受过程中心肌组织显微和超微结构的变化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3.0%、3.5%、4.0%和4.5%的低氧浓度下,SD大鼠平均存活时间分别为0.28±0.07、0.48±0.08、4.87±0.4和5.60±0.76h;甘肃鼢鼠分别为1.03±0.14、2.04±0.27、10和10h以上;在4.0%氧浓度,低氧2和4h后,甘肃鼢鼠左心室心肌超微和显微结构损伤逐渐加重;6h后开始恢复,10h时已恢复正常;SD大鼠在低氧4h后心肌显微和超微结构都发生不可逆改变.由以上结果推测,4.0%的氧浓度接近甘肃鼢鼠正常生活的低氧耐受极限;在4.0%的低氧条件下,甘肃鼢鼠具有调动心肌代偿机制应对急性低氧环境的潜能.
严婷婷樊魏伟何建平
关键词:甘肃鼢鼠SD大鼠
急性低氧应激下甘肃鼢鼠与SD大鼠血清儿茶酚胺类激素含量比较被引量:6
2012年
利用酶标记技术,测定了人工模拟急性低氧状态下,不同时程低氧暴露组的甘肃鼢鼠(Myospalaxcansus)与SD大鼠(Rattus norregicus)血清儿茶酚胺类激素含量。结果表明,常氧状态下SD大鼠血清儿茶酚胺含量显著高于甘肃鼢鼠(P<0.05),甘肃鼢鼠及SD大鼠血清儿茶酚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含量在急性低氧初始阶段(0.5~4.0 h)均呈上升趋势,其他时程组二者无显著差异(P>0.05)。SD大鼠在低氧应激6.0 h后血清儿茶酚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含量急剧下降,并在低氧6.5~7.0 h死亡,甘肃鼢鼠血清内2种激素的含量随低氧时程加大而呈现增高趋势,未出现死亡现象,说明甘肃鼢鼠对低氧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
谢惠春陈志何建平庞一阳
关键词:低氧甘肃鼢鼠儿茶酚胺去甲肾上腺素
甘肃鼢鼠和根田鼠听域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用电生理学方法对甘肃鼢鼠和根田鼠的听性脑干反应(ABR)的反应阈值做了测定,以确定甘肃鼢鼠和根田鼠听域。结果表明甘肃鼢鼠听力敏感频率为12 kHz,根田鼠的听力敏感频率为16~32 kHz。甘肃鼢鼠和根田鼠听性脑干电位测定结果表明地下鼠和地面鼠低频高频听力阈值存在差异,地下鼠对中低频声波敏感。
王茁李金钢
关键词:甘肃鼢鼠根田鼠
低氧应激下甘肃鼢鼠与SD大鼠心脏抗氧化酶和ATP酶活性的比较被引量:6
2013年
为探讨低氧应激下甘肃鼢鼠心脏对抗氧化损伤和电生理紊乱的可能机制,对甘肃鼢鼠和SD大鼠在4.5%氧浓度下分别进行2h、4h、6h、8h、10h、16h低氧应激,比较常氧和各时程低氧下二者心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还原酶(GR)和Ca2+-ATP酶、Ca2+-Mg2+-ATP酶、Na+-K+-ATP酶活性,以丙二醛(MDA)含量作为机体氧化损伤指标。结果显示,常氧组甘肃鼢鼠GR活性比SD大鼠高,SOD、CAT、Ca2+-ATP酶、Ca2+-Mg2+-ATP酶和Na+-K+-ATP酶活性及MDA含量与SD大鼠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低氧组甘肃鼢鼠SOD、CAT、GR、Ca2+-ATP酶、Ca2+-Mg2+-ATP酶和Na+-K+-ATP酶活性迅速升高,显著高于SD大鼠,MDA含量则显著低于SD大鼠。说明甘肃鼢鼠心脏通过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清除低氧诱导产生的多余自由基,并通过提高ATP酶活性保证心电活动正常、心率稳定,应对低氧应激。
唐燕红王剑李金钢谢惠春李涛何建平
关键词:甘肃鼢鼠心脏抗氧化酶ATP酶
甘肃鼢鼠消化道的组织结构被引量:1
2010年
运用组织学方法研究了甘肃鼢鼠的消化道组织结构.结果显示:甘肃鼢鼠胃上皮具部分角质化,胃底与胃体分界明显,胃底具海绵样结构;胃体腺体发达,中部有固有层加厚的椭圆状结构,其边缘有发达的皱襞结构,近幽门端皱襞较高.小肠绒毛发达;盲肠发达,具螺旋形皱襞;大肠肌层较厚,肠腔内有纵行皱襞.结果表明:甘肃鼢鼠消化道组织结构与其食性和独特的生活环境相适应.
王剑樊魏伟杨佐娟何建平
关键词:消化道
甘肃鼢鼠耳蜗扫描电镜研究
2011年
[目的]揭示甘肃鼢鼠的听觉特征。[方法]利用电生理学方法,对甘肃鼢鼠耳蜗的显微结构进行分析。[结果]扫描电镜结果表明,外毛细胞静纤毛的长度靠近耳蜗轴最短,靠近耳蜗侧壁最长,由蜗底到蜗顶逐渐变长,静纤毛的数目由蜗底到顶逐渐减少。耳蜗蜗顶外毛细胞和静纤毛常排列不规则,而且可见少数静纤毛自然缺失。内毛细胞和静纤毛一直排列到耳蜗顶盲端,毛细胞和静纤毛数目均未减少。[结论]甘肃鼢鼠内毛细胞主要感知低频信号。长期的地下生活环境,使其耳蜗发生适应性进化。
王茁
关键词:甘肃鼢鼠耳蜗内毛细胞外毛细胞
甘肃鼢鼠适应低氧的肌纤维类型和代谢特征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研究甘肃鼢鼠(Myospalax cansus)骨骼肌肌纤维类型和代谢特征,为动物适应低氧环境的生理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SD大鼠为对照,应用mATP酶法测定常氧及急、慢性低氧条件下甘肃鼢鼠肌纤维类型及不同类型肌纤维横截面积,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甘肃鼢鼠腓肠肌琥珀酸脱氢酶(SDH)、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和肌红蛋白(Mb)含量。【结果】与常氧组相比,急、慢性低氧对甘肃鼢鼠肌纤维组成及横截面积无显著影响;与SD大鼠相比,甘肃鼢鼠Ⅰ型肌纤维比例极显著降低(P<0.01),Ⅱa型肌纤维比例极显著升高(P<0.01);急、慢性低氧处理后,甘肃鼢鼠SDH、LDH活性较常氧组无显著性变化,但显著低于SD大鼠(P<0.05);甘肃鼢鼠Mb含量与常氧组相比无显著性变化,但显著高于SD大鼠(P<0.05)。【结论】与SD大鼠相比,甘肃鼢鼠的肌纤维类型和代谢特征有明显的低氧适应性。
山萌王文静葛宝李金钢何建平
关键词:甘肃鼢鼠低氧腓肠肌肌纤维类型
三种啮齿类动物前肢挖掘效率分析被引量:5
2007年
以甘肃鼢鼠(Myospalax cansus)、棕色田鼠(Lasiopodomys mandarinus)和小鼠(Mus musculus)为对象,对其尺骨、桡骨和肱三头肌结构进行了比较,并通过力学模型,对这三种生活类型鼠类前肢的挖掘效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甘肃鼢鼠肘关节位置大幅度前移,尺骨鹰嘴特化突出,形成更加省力的骨学杠杆基础,其中甘肃鼢鼠的鹰嘴尺骨比例达0.40;棕色田鼠和小鼠的鹰嘴尺骨比例分别约为0.19和0.18。此外,甘肃鼢鼠提供挖掘动力的肱三头肌近体端长头覆盖整个肩胛骨下缘,外侧头和内侧头覆盖桡神经沟到肱骨肘关节髁附近区域,远体端扁腱附着于尺骨鹰嘴,整块肌肉非常发达,棕色田鼠和小鼠均无此特化现象。说明甘肃鼢鼠前肢结构更加适应地下掘土生活,其挖掘效率远大于棕色田鼠和小鼠。
储昭灿李金钢李月明
关键词:甘肃鼢鼠适应性进化
甘肃鼢鼠适应地下生活的消化道形态和结构的季节可塑性被引量:5
2016年
甘肃鼢鼠(Myospalax cansus)是终生营地下生活的小型哺乳动物,为研究其在自然环境中的消化对策和调节,探讨地下鼠消化道的可塑性,测定了不同季节消化道各器官长度、重量及各器官的组织结构。结果显示,甘肃鼢鼠总消化道长度、各消化器官长度和含内容物总重量无显著季节差异。总消化道及各器官的鲜重和干重多在春季最高,含内容物重量于秋季较高。组织结构有显著性季节变化,黏膜层和肌层的厚度及肠道绒毛高度春季最高。结果表明,甘肃鼢鼠主要依靠肠道重量的增加和组织结构的可塑性变化来适应相对稳定的地下生活环境,无需增加消化器官长度满足其能量需求。
王倩杨佐娟李金钢何建平
关键词:甘肃鼢鼠消化道
生殖后期甘肃鼢鼠性识别与尿液气味关系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寻找甘肃鼢鼠繁殖率偏低的原因。[方法]通过生殖后期甘肃鼢鼠对尿液气味的选择,探求雄性甘肃鼢鼠繁殖规律。[结果]繁殖后期甘肃鼢鼠对陌生同性和异性个体尿液气味的行为反应试验表明,雄性对其他同性和异性尿液气味反应明显,其他个体尿液气味对雄性甘肃鼢鼠有抑制效果;而雌性甘肃鼢鼠对其他个体尿液气味无明显反应。在繁殖期包括繁殖后期雌性甘肃鼢鼠对同性和异性气味忌避作用下降,攻击性减弱;而雄性仍对其他气味有敏锐反应。这可能与雄性是繁殖期社会关系的主要维持者和繁殖后期的主要扩散者有关。[结论]该研究为阐明甘肃鼢鼠繁殖率偏低的原因和社会行为适应策略奠定基础。
王茁谢树春
关键词:甘肃鼢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