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73004)

作品数:4 被引量:7H指数:2
相关作者:金正耀汪海港李功谢治陈彪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历史地理核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理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核科学技术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篇遗址
  • 2篇光谱
  • 1篇荧光
  • 1篇荧光光谱
  • 1篇食性
  • 1篇陶器
  • 1篇提取液
  • 1篇同位素
  • 1篇铜器
  • 1篇铜同位素
  • 1篇谱学
  • 1篇青铜
  • 1篇青铜器
  • 1篇微量铅
  • 1篇微量元素分析
  • 1篇金属
  • 1篇技术应用
  • 1篇祭祀
  • 1篇古代青铜器
  • 1篇古滇国

机构

  • 5篇中国科学技术...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广西民族大学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云南省文物考...

作者

  • 4篇金正耀
  • 2篇陈彪
  • 2篇谢治
  • 2篇汪海港
  • 2篇李功
  • 1篇汪常明
  • 1篇王吉怀
  • 1篇闫立峰
  • 1篇朱炳泉
  • 1篇王倩倩
  • 1篇王道贤
  • 1篇张兴香

传媒

  • 2篇光谱实验室
  • 1篇核技术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中国矿物岩石...

年份

  • 4篇2013
  • 1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新石器晚期祭祀彩石的多种谱学方法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作为"中国古代文明探源工程"在淮河流域确定的唯一一处重要的龙山文化时期遗址,安徽省蚌埠市禹会遗址出土了大量彩石,引起考古学界广泛关注。本文利用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SR-XRF)、X射线衍射(XRD)、激光拉曼光谱(LRS)、热释光光谱(TL)等多种光谱分析手段,并结合电子探针(EPMA)分析结果,对禹会遗址出土"红-黄"彩石不同颜色区域的元素、物相组成及经热历史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该矿石主体为褐铁矿,有大量石英夹杂,表层黄色物质主要为针铁矿(α-FeOOH),红色物质主要为赭石(α-Fe2O3+粘土+硅土);内部主要是隐晶质针铁矿,并含有一定数量铬铁矿、二氧化锰,及少量重晶石和金属铋。该类彩石并无人工热历史,应属于一种性质独特、地质起源复杂的多金属天然矿石,大量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之中,可能与某种原始信仰和特殊祭祀活动有关。
汪海港金正耀谢治范安川闫立峰朱炳泉王吉怀
关键词:光谱分析
分光光度法测定古代青铜器铅提取液中的微量铅被引量:3
2013年
根据古代青铜器铅提取液的性质及质谱仪对样品的要求,对国标中双硫腙分光光度法测铅进行改进,选用具塞试管代替分液漏斗,取消掩蔽剂,减少原溶液用量,结果表明该方法操作简便,校准曲线在较大铅浓度范围内线性较好,完全满足质谱测试前铅含量测定要求。
汪海港李功陈彪
关键词:古代青铜器
铜同位素分析在区域金属资源开发史研究中的应用与前景展望
<正>区域自然资源包括金属矿产资源的开发史研究,在今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国在史前(Pre-historical)和原史(Proto-historical)时期对金属矿产资源的认识和开发利用,是青铜文明及随后铁器文明建...
金正耀汪常明李功朱祥坤朱炳泉田建花汪海港陈彪
文献传递
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技术应用于先商动物牙齿的微量元素分析
2013年
安阳鄣邓遗址是一处以出土器物石器为主的、年代相当于二里头文化晚期的先商遗址,该遗址距离同时期的二里头遗址约200 km。目前,国内对古代动物牙齿样品的微量元素分析仍然鲜少出现。本文尝试利用一种新的方法研究鄣邓动物个体的饮食状况、重金属暴露情况及其所指示的古环境信息。对4个出土动物个体的8个样品(牙釉质和牙本质)进行了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SR-XRF)分析。结果显示:ZY9507的样品受到了成岩污染,不宜用作识别古环境的"指纹";ZY9505和ZY9506的食性相似,他们主要食用以嫩叶等Sr含量较低的食物,并且,其较低的重金属积累表明鄣邓古环境中的重金属含量较低;ZY9508可能为以草类等Sr含量较高食物为主的杂食性动物,其食物中含有较高的动物蛋白,并且其体内Cu和As的积累水平表明其可能是"外来"动物,来源地为临近的当时青铜铸造中心的二里头遗址;鄣邓遗址族群与二里头统治者已存在经济往来,但前者的周边环境整体上受二里头遗址青铜生产活动的影响较小。
王道贤谢治张兴香金正耀范安川陈彪
关键词:食性古环境
WDXRF和FTIR对古滇国遗址出土陶器的初步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利用波长色散型X射线荧光光谱(WDXRF)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环抚仙湖分布的澄江学山、金莲山和江川光坟头3个古滇国遗址出土的陶器从化学、结构组成以及烧成温度3方面进行了初步分析。WDXRF主次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各遗址同类陶器(尤其是红陶)的基本制陶原料具有相似性,黑(褐)陶中添加的助熔剂含量明显高于红陶。FT IR分析结果显示同类陶器中包含的矿物具有一致性,红陶中含有石英和疑似铁矿物,黑(褐)陶中则都添加了大量的碳酸盐矿物。基于FTIR结果还对两类陶器的烧成温度做出了初步判断,估计黑(褐)陶在600—700℃,红陶在800℃左右。黑(褐)陶中较高含量的助熔剂可能在降低烧成温度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以上初步分析表明,3个遗址出土的同类陶器在原料选择和烧成温度方面具有相似处,遗址间可能存在密切的联系。
王倩倩金正耀李功范安川蒋志龙
关键词:古滇国陶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