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衡阳市科技局资助项目(2011KJ51)

作品数:3 被引量:60H指数:3
相关作者:孙鑫国张树友刘龙飞李峰肖帅更多>>
相关机构:南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衡阳市科技局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胰腺
  • 3篇胰腺炎
  • 3篇重症
  • 3篇重症急性
  • 3篇重症急性胰腺
  • 3篇重症急性胰腺...
  • 3篇腺炎
  • 3篇急性胰腺炎
  • 3篇肠内
  • 3篇肠内营养
  • 2篇鼠模型
  • 2篇SAP
  • 2篇大鼠模型
  • 1篇营养
  • 1篇营养学
  • 1篇源性
  • 1篇源性感染
  • 1篇早期肠内营养
  • 1篇病理
  • 1篇病理学

机构

  • 3篇南华大学

作者

  • 3篇孙鑫国
  • 2篇肖帅
  • 2篇李峰
  • 2篇张树友
  • 2篇刘龙飞
  • 1篇周利军
  • 1篇邓秋林
  • 1篇彭秀达

传媒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现代医药...
  • 1篇中南医学科学...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早期肠内营养对SAP大鼠模型营养学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大鼠模型营养学的影响及机制研究。方法将60只SD大鼠建立SAP模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15),采用肠外营养(PN)治疗;实验组又分为3组(n=15),采用不同时机启动肠内营养(EN)治疗。比较治疗后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血淀粉酶、白细胞介素10(IL-10)等病情指标,以及血清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RF)、总蛋白(TP)等营养学指标,取肠道标本观察黏膜厚度及绒毛密度情况。结果治疗后实验组TNF-α、血淀粉酶、IL-10水平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ALB、TRF、TP水平较高(P<0.05);病理检查显示:实验组肠黏膜厚度和绒毛密度情况均较对照组好。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能更好地控制病情,可以改善SAP大鼠模型营养学状况,EN启动越早恢复越快。
邓秋林张树友孙鑫国周利军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肠内营养营养学
不同时机启动肠内营养对SAP大鼠模型胰腺和肠道病理学的影响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观察不同时机启动肠内营养(EN)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模型胰腺和肠道的病理学影响并初步探讨机制。方法将84只SD大鼠建立SAP模型,随机分为肠外营养组(PN组)21只和肠内营养组(EN组)63只。其中PN组21只大鼠采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EN组63只大鼠采用肠内营养治疗,根据EN启动时间不同分为ENⅠ组(第2天)、ENⅡ组(第4天)和ENⅢ组(第6天)三组;比较各组不同时间胰腺病理学评分和肠道病理学改变。结果治疗后EN组胰腺病理评分显著低于PN组(P<0.01),EN组内各组之间评分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EN比PN能更好地保护胰腺组织和肠道黏膜,EN启动越早效果越好。结论 EN可以改善SAP大鼠模型胰腺和肠道病理学状况,EN启动越早恢复越快。
肖帅孙鑫国刘龙飞李峰彭秀达
关键词:肠内营养重症急性胰腺炎病理学
不同时机肠内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肠源性感染的影响被引量:48
2013年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肠内营养(EN)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肠源性感染的影响。方法:将47例SAP患者分为2组,均按SAP的治疗指南进行基础治疗,肠外营养(PN)组(20例)采用PN支持治疗到经口进食,EN组(27例)采用不同时机启动EN支持治疗持续至经口进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内毒素的下降幅度及下降速率。结果:EN组WBC、CRP、内毒素水平较PN组治疗后降低明显(P<0.05),而且EN启动越早下降越快,下降幅度越大,EN组中EN启动越早肠源性感染控制越好。结论:EN较PN营养支持治疗更有利于肠源性感染的控制,早期EN治疗能明显减少SAP患者WBC降至正常的时间,加快CRP、内毒素下降的速度,缩短SAP的肠源性感染病程,利于患者恢复。
肖帅刘龙飞孙鑫国李峰张树友
关键词:胰腺炎肠内营养肠源性感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