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2006B36003003)

作品数:24 被引量:83H指数:4
相关作者:姚晓黎卢锡林吴婉玲张为西梁银杏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海南农垦总局医院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博士启动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卒中
  • 12篇脑卒中
  • 8篇卒中患者
  • 8篇脑卒中患者
  • 7篇血性
  • 7篇缺血
  • 7篇缺血性脑卒中
  • 5篇电生理
  • 5篇多态
  • 5篇多态性
  • 5篇基因
  • 5篇基因多态性
  • 4篇肌萎缩
  • 4篇干细胞
  • 3篇血管
  • 3篇神经电
  • 3篇神经电生理
  • 3篇神经元
  • 2篇蛋白
  • 2篇电图

机构

  • 24篇中山大学附属...
  • 6篇惠州市中心人...
  • 6篇海南农垦总局...
  • 4篇中山大学
  • 4篇广东药学院附...
  • 2篇海南省保亭县...
  • 2篇三亚市人民医...
  • 1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24篇姚晓黎
  • 18篇卢锡林
  • 11篇吴婉玲
  • 8篇张为西
  • 8篇梁银杏
  • 6篇莫照龙
  • 6篇李才明
  • 5篇葛辉
  • 5篇廖松洁
  • 4篇胡正路
  • 4篇苏全喜
  • 4篇梁伟
  • 4篇刘强
  • 3篇冯善伟
  • 3篇张成
  • 3篇郑民缨
  • 2篇于美娟
  • 2篇尚延昌
  • 2篇李伟
  • 2篇周世锋

传媒

  • 5篇中国热带医学
  • 4篇中山大学学报...
  • 2篇中国临床神经...
  • 2篇中国误诊学杂...
  • 2篇中华生物医学...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新医学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西部医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国际内科学杂...

年份

  • 8篇2010
  • 2篇2009
  • 10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遗传性运动感觉性周围神经病Ⅰ型的临床及电生理特点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研究遗传性运动感觉性周围神经病I型(CMT1型)患者的临床特征、肌电生理特点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观察临床确诊的36例CMT1型患者的临床特征,检测双侧上肢远端及下肢常规肌电图及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及波幅改变情况,并探讨CMT1的肌无力、萎缩程度与胫神经、正中神经及尺神经CMAPs及MCV的关系。结果36例临床确诊的CMT1型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均在青少年期起病,主要临床症状为进行性双下肢或四肢对称性远端肌无力和/或肌萎缩,本组患者症状局限于双下肢者20例(55.56%)。肌电图检查示所有患者均表现为神经源性损害,胫神经、腓神经、正中神经和尺神经均有不同程度的传导速度下降甚至不能引出,波幅降低。随起病年龄增大、病程延长,正中神经、尺神经及胫神经的MCV有下降的趋势并可能测不出(r=0.39,P<0.05),CMAPs也出现类似的变化趋势(r=0.28,P<0.05)。且肌肉萎缩、无力程度与CMAPs正相关而与MCV无相关关系。结论CMT1多为青少年起病,以慢性进行性双下肢或四肢远端肌无力和肌萎缩为主要特征,肌电图和周围神经传导速度是诊断CMT1的可靠方法,并能预测疾病的进展程度。
梁银杏葛辉廖松洁姚晓黎
关键词:肌萎缩肌电生理运动传导速度
骨髓干细胞移植后mdx鼠腓肠肌病理变化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研究骨髓干细胞移植后mdx鼠腓肠肌组织病理变化。方法7~9周龄mdx鼠20只平均分为4组,放射处理后移植1.2×10^7细胞/只同种异基因全骨髓干细胞,于移植后4、8、12及16周用HE染色观察腓肠肌组织细胞形态及核中心移位纤维(CNF)。C57鼠和未治疗mdx鼠各5只作阳性和阴性对照。结果C57鼠腓肠肌横切面可见肌细胞大小形态基本一致,无核中心移位现象。各细胞移植治疗组和阴性对照组mdx鼠均有大量的炎细胞浸润,核中心移位明显。未治疗mdx鼠CNF最高,约达70%;移植后4、12和16周,CNF分别为55%、50%和44%。结论骨髓干细胞移植后mdx鼠腓肠肌CNF随移植时间延长逐渐减少,提示骨髓干细胞移植后长久持续参与受损骨骼肌的修复与再生。
卢锡林冯善伟姚晓黎张为西于美娟张成
关键词:干细胞骨髓MDX鼠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探讨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关系。[方法]对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应用颈部多普勒超声检测颈部血管内中膜厚度及斑块形成情况,并同期检测患者血高敏C反应蛋白浓度。[结果]共有125例患者入选。有40例患者发现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其中有16例患者经超声检查诊断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24例患者诊断为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患者的平均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患者水平(P<0.01)。并且随着平均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率升高。[结论]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之间有密切的相关性。
卢锡林吴婉玲郑民樱姚晓黎张为西尚延昌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粥样硬化C反应蛋白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和酗酒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联
2008年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和酗酒与缺血性脑卒中(IS)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技术筛查了454例IS患者(病例组)和334例非IS患者(对照组)的ACE基因的多态分布,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基因型、酗酒情况与缺血性脑卒中患病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酗酒群体的DD基因型和D等位基因的频率显著性升高(P<0.05),患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8.130和2.488;而携带有Ⅱ基因型的酗酒群体患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对危险度则为0.389。相反,非酗酒IS患者的ACE基因的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10)。结论携带有D等位基因的酗酒群体容易患缺血性脑卒中,但携带有Ⅰ等位基因的酗酒群体不容易患缺血性脑卒中,ACE基因与酗酒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过程中存在协同作用。
梁银杏吴婉玲姚晓黎李才明莫照龙张为西苏全喜卢锡林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遗传易感性酗酒
组织化卒中管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研究组织化卒中管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自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的脑卒中患者共2637例,随机进入组织化卒中病房(研究组)和普通神经科病房(对照组),比较两组的病死率、未愈率、好转率、治愈率。结果研究组病死率、未愈率、好转率、治愈率分别为2.00%、0.90%、74.94%和22.16%;对照组则为3.26%、1.02%、74.01%及21.71%。研究组的病死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而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未愈率、好转率、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组织化卒中管理模式对减少脑卒中患者病死率较普通神经科病房更具有优越性。
吴婉玲卢锡林郑民缨梁伟姚晓黎胡正路
关键词:脑卒中
海南黎族缺血性脑卒中患者ACE-1基因多态性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研究海南黎族缺血性脑卒中(IS)血管紧张素-1转换酶(ACE-1)基因多态性,旨在探讨其与IS发病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及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87例海南黎族IS组及83例对照组的ACE-1基因多态性进行基因分型并计算其优势等位基因频率。结果IS患者ACE-1基因DD、ID、II基因型频率分别为6·9%、57·5%、35·6%,D等位基因频率为35·6%,I等位基因频率为64·4%;对照组的DD、ID、II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8%、49·4%、45·8%,D等位基因频率为29·5%,I等位基因频率为70·5%;经卡方检验,两组的DD基因型及D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研究结果未发现ACE-1基因与海南黎族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相关,提示ACE-1基因可能并非海南黎族人群中缺血性脑卒中相关发病基因。
莫照龙卢锡林陈飞周世锋周少珑姚晓黎李才明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基因多态性
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心脏功能改变(附406例分析)被引量:14
2010年
目的:探讨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DMD)心肌酶、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改变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406例DMD患者的心肌酶、超声心动图、心电图等检查资料采用临床病例统计学方法进行归纳和分析。结果:所有DMD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心肌酶升高,其中肌酸激酶(CK)升高最明显,4~5岁最高,8岁以后随年龄增长而下降;绝大部分患者(383/406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都升高。行超声心动图检查342例,有异常的患儿89例;行心电图检查355例,有异常的患儿237例,随年龄增长异常率越高。结论:充分认识DMD患者的心脏病变特点,早期诊断、早期预防,对延缓疾病进展和延长患者的寿命有重要意义。
李伟卢锡林梁银杏刘强张成姚晓黎
关键词: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心肌酶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心肌病
平山病的临床及神经电生理特点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平山病的临床及神经电生理特点。方法观察38例平山病患者的特殊临床表现,检测双侧上肢远端及下肢常规肌电图及周围神经传导速度。结果 38例患者均为青春期起病,病变均表现为上肢远端肌肉、骨间肌、鱼际肌萎缩和双手厥冷无力。肌电图检查示患者受累侧远端肌运动单位平均时限宽,多相波增多,波幅显著增高。结论平山病主要发生在青春期,临床表现和肌电图检查提示局限于下位颈髓的前角病变。
梁银杏葛辉廖松洁冯善伟姚晓黎
关键词:电生理学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9年
通过导入外源基因将已分化细胞诱导成为一个多功能的干细胞,具有类似胚胎干细胞(ESC)的所有特性,在形态学、基因表达状况和表观遗传修饰方面都与ES细胞十分相似。该方法相对简单和稳定,并避开了伦理争议,具有重要意义。
李伟刘强姚晓黎
关键词:诱导性多能干细胞胚胎干细胞
神经电生理检查判断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的敏感度分析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分析眼肌型重症肌无力(OMG)患者的神经电生理特点,为临床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依据。方法:对42例临床诊断为OMG患者进行单纤维肌电图、重复神经电刺激和肌电图检测。结果:伸指总肌的单纤维肌电图34例异常,重复电刺激异常23例;肌电图示14例肌源性损害。结论:OMG患者单纤维肌电图是一种敏感度较高的检测方法,其次为重复神经电刺激,其肌肉检测阳性率高低依次为眼轮匝肌、肱二头肌及小指展肌。
梁银杏陈子怡葛辉廖松洁姚晓黎
关键词:眼肌型重症肌无力单纤维肌电图重复神经电刺激肌电图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