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3YJC790023)

作品数:7 被引量:134H指数:6
相关作者:范丹王维国刘丰国涓更多>>
相关机构:东北财经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经济管理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低碳
  • 2篇低碳经济
  • 2篇碳排放
  • 2篇能源
  • 1篇动力分析
  • 1篇氧化碳
  • 1篇要素生产率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油价
  • 1篇原油
  • 1篇原油价格
  • 1篇中国工业行业
  • 1篇中国能源
  • 1篇生产率
  • 1篇生产率指数
  • 1篇省际
  • 1篇石油
  • 1篇石油行业
  • 1篇能源消费
  • 1篇能源效率

机构

  • 7篇东北财经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6篇范丹
  • 4篇王维国
  • 1篇国涓
  • 1篇刘丰

传媒

  • 2篇资源科学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宏观经济研究
  • 1篇系统工程
  • 1篇科技促进发展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5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变化的驱动因素研究——基于LMDI-PDA分解法被引量:39
2013年
将DEA中基于能源投入的Shephard距离函数引入到LMDI分解模型中,建立了1995~2010年中国6大产业能源消费碳排放7因素分解模型.研究结果显示,产业结构效应、经济产出效应、人口规模效应、能源绩效效应对碳排放的增加具有一定的拉动作用,其中经济产出效应的累积贡献率最大为135%,产业结构效应、人口规模效应、能源绩效效应对碳排放累积贡献率分别为10.74%、9.39%、0.65%;潜在能源强度效应对碳排放下降的累积贡献率最大为54.6%,说明产业能源强度的调整空间较大,且抑制效应逐年增强;能源结构效应、能源技术进步效应对我国碳减排的累积贡献率分别为0.2%和1.04%,贡献微弱,亟待提高;从产业层面研究发现,农林牧渔业、建筑业、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和其他行业的低碳发展较好,工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低碳发展不佳,工业始终是我国碳排放的主要来源.
范丹
关键词:能源消费碳排放
中国二氧化碳EKC曲线扩展模型的空间计量分析被引量:19
2014年
本文以1999—2010年中国30个省、市、区为研究对象,基于空间动态面板数据,将能源强度、空间相关性引入二氧化碳的EKC曲线当中,构建了中国二氧化碳EKC曲线的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二氧化碳EKC曲线的存在性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显示:(1)中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基本满足EKC曲线假定的倒U型关系。(2)一个地区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不仅取决于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与能源利用效率等内因,还受到邻近区域人均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以及周围地区经济发展中不可观测因素的影响。(3)空间滞后模型的总体拟合效果优于空间误差模型,相对于经济距离,地理距离对地区经济活动的空间相关性影响更大。地区间的不可观测因素对空间相关性的影响起了主导作用。(4)能源强度越低,能源消费的二氧化碳排放水平越低。人均二氧化碳的经济拐点为101276元,中国目前正处于二氧化碳EKC曲线的左端。
范丹
关键词:空间滞后模型空间误差模型
中国省际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基于四阶段DEA和Bootstrapped DEA被引量:17
2013年
将能源和二氧化碳纳入工业企业的全要素能源效率评价体系中,基于四阶段DEA和Bootstrapped DEA方法,在控制了外生环境变量和随机冲击的影响下,对我国2010年中国30个省、市、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及其分解变量进行了实证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初始D EA模型、四阶段DEA模型以及Bootstrapped DEA模型计算得到的效率得分存在显著差异。不对外生环境变量和随机冲击的影响作控制,得到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值是有偏的。(2)tobit回归模型显示:各地区工业企业的技术研发投入是全要素能源率提高的有利因素,且对能源和碳排放减少的贡献比例最大;环境保护支出对全要素能源效率影响微弱;国有化程度的提高是全要素能源效率提高的不利因素。(3)剔除环境变量影响后,全国工业企业的平均综合技术效率由0.803下降到0.747,平均纯技术效率由0.825上升至0.951,而平均规模效率则由0.974下降至0.786。规模报酬递减省份均调整为规模报酬递增状态。(4)运用Bo otstr apped DEA对四阶段DEA得到的效率得分进行偏误修正后,所有地区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得分均有所下降。
范丹王维国
关键词:全要素能源效率DEA
基于低碳经济的中国工业能源绩效及驱动因素分析被引量:14
2013年
本文将二氧化碳排放纳入工业能源绩效的评价体系之中,基于SBM方向距离函数及Luenberger指数测度了2000-2010年我国工业36个行业的能源效率与生产率,利用核密度估计分析了能源效率的动态演进,并对其驱动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工业低碳能源效率高于传统能源效率,其中制造业的低碳能源效率最高,其次为供应业,采掘业最低;考察期内工业行业的最优生产前沿不断外移,低碳技术边界越来越偏离规模报酬不变技术;核密度分析可知,大多数工业行业由于生产率提高使得能源效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驱动因素分析显示,工业行业存在能源利用的规模经济,能源结构对行业能源绩效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资本深化对工业行业能源效率的影响为正,而对生产率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马歇尔外部性与工业行业能源绩效存在U型关系,本研究框架里不支持污染天堂假说。
范丹王维国
关键词:低碳经济CO2排放LUENBERGER指数
2013年我国石油行业发展形势及面临的挑战被引量:3
2013年
从我国2013年上半年石油行业的各项经济指标出发,分析了我国现阶段石油行业的运行态势与趋势特征,并从石油行业结构优化角度分析了我国石油行业未来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分析认为:2013年上半年,我国石油行业整体回升态势较弱,行业景气指数处于底部平稳运行,但经济运行的内在增长动力有所增强;2季度我国天然气生产同比增长12%,石油产业结构转型和能源结构优化卓见成效;新机制下国内原油价格基本与国际接轨,呈现"U型"波动趋势,2013年初到3季度末,国家动态进行了5次下调,5次上调;未来石油行业低碳经济发展与油品升级,对外依存度的扩大,信息化供应链管理体系的构建是我国石油行业主要面临的挑战。
范丹王维国
关键词:石油行业原油价格低碳经济
经济转型视角下中国工业行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及增长动力分析被引量:15
2015年
从工业行业存在技术异质特征出发,在全局DEA分析框架下,应用共同前沿理论的MML生产率指数,测度了2001~2012年我国工业行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变化及分解构成,并采用动态GMM估计方法对其增长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1~2012年36个工业行业的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率为2.3%,工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源于技术进步与规模效率的提升.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呈现清洁型生产行业、中污染生产行业、污染密集型行业依次递减的发展格局,群组间技术差异整体上呈现缩减趋势;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烟草制品业是推动前沿面扩张的主力行业;增长动力分析显示,工业行业存在投入要素利用的规模经济,工业行业"国退民进"的产权改革与能源结构调整有利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资本深化对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影响微弱,FDI抑制了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行业集中度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存在"倒U"型关系,不同群组的技术异质性导致了对环境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不同影响.
范丹
关键词:环境全要素生产率
中国区域环境绩效动态差异及影响因素——考虑可变规模报酬和技术异质性的研究被引量:27
2013年
本文放宽规模报酬不变和决策单元技术相似性的假定,构建非径向区域潜在产出测量模型,深入探讨环境绩效的测量及对其影响因素的分解,并结合共同前沿ML指数测算环境绩效的动态变化,考察我国节能减排政策的有效性。实证结果表明,低能耗低排放区域的环境绩效均值最高,要素配置效率的改善有利于该区域环境绩效的提高;高能耗高排放区域及中能耗中排放区域环境绩效较低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技术相对比较落后。在观测期间内,我国大部分省份要素配置效率得到改善,环境技术有所进步。尽管低能耗低排放区域环境技术进步显著,但由于高能耗高排放区域及中能耗中排放区域技术缺口较之相对扩大,使得我国环境绩效均值总体呈现负增长。加大节能减排力度的政策实施后,环境绩效有很大的提高,表明我国的环境保护政策具有显著作用。
国涓刘丰王维国
关键词:环境绩效非期望产出方向性距离函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