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0YJA90149)
- 作品数:2 被引量:3H指数:1
- 相关作者:乔榛孙菲菲杜秋颖更多>>
- 相关机构:黑龙江大学吉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 马克思初次收入分配理论的当代价值被引量:1
- 2012年
- 1990年代后,我国的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并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由于收入分配差距承载着人们对民生的更多期待,因此,在我们要构建和谐社会的形势下,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或扭转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成为考量政府政策的重要指标。"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在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前提下,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收入分配中的比重,这不仅需要探索具体实现的途径,而且还需要弄清楚决定初次收入分配中劳动报酬形成的机理。
- 乔榛杜秋颖
- 关键词:劳动者地位
- 经济增长促进收入分配转型的中国式路径被引量:2
- 2011年
- 库兹涅茨曲线表明,从传统农业产业向现代工业产业转变过程中,一国的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差距变化呈现一种"倒U"趋势。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后的三十余年里保持高速增长,但收入分配差距并没有达到"倒U曲线"的拐点,居民的收入差距还在扩大。是"倒U曲线"不符合中国的实际,还是中国的"倒U曲线"具有特殊性。借助于马克思生产与消费关系原理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之所以没有实现收入分配的转型主要决定于体制转型和转型方式这两个因素;而要实现中国经济增长促进收入分配转型必须改变初次分配中的劳动者地位,以及转变消费、投资和出口在拉动经济增长中的结构;为此还要有相应的政策予以大力支持。
- 乔榛孙菲菲
- 关键词:经济增长库兹涅茨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