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10232)
- 作品数:2 被引量:3H指数:1
- 相关作者:孙凌张建敏贾红亮曹磊吕海涛更多>>
- 相关机构:苏州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江苏省卫生厅面上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糖皮质激素对川崎病治疗效果的Meta分析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评价糖皮质激素治疗川崎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CNKI等国内外大型专业数据库及相关儿科学杂志,初筛文献,经全文浏览确定最终纳入文献。通过Meta分析,比较糖皮质激素与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在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退热时间、CRP水平的变化及治疗无反应率方面的差异。结果初筛得到22篇文献,经过严格筛选最终纳入11篇文献,其中7篇将糖皮质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用于川崎病的初始治疗,4篇将糖皮质激素用于对丙球无反应患儿的治疗即追加治疗。经Meta分析,①追加治疗组、激素联合初始治疗组急性期、治疗1个月随访后与丙球组比较,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热程比较:激素原发治疗组比丙球组热退时问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治疗无反应率的比较;在川崎病原发治疗时,激素联合丙球与单用丙球相比,治疗的无反应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该研究结果提示,激素联合丙球用于川崎病初始治疗或追加治疗时,与常规丙球治疗比较,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及冠状动脉瘤发生率方面无差异.且可缩短热程,使炎症指标(CRP)下降更快,并可降低治疗无反应率或需丙球再治疗率。目前仍无单独应用激素作为川崎病初始治疗的依据,但对耐丙球或高危川崎病患儿可选择性慎用。要进一步验征激素疗效,以指导临床治疗,需更多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研究。
- 朱伯会吕海涛孙凌张建敏曹磊贾红亮严文华沈月平
- 关键词:川崎病糖皮质激素META分析
- 肿瘤坏死因子-α促进CD62E^+、CD31^+内皮微颗粒的释放及其机制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采用不同浓度的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体外刺激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观察TNF-α所致内皮细胞损伤及其培养上清中CD62E+、CD31+内皮微颗粒(Endothelial micro-particles,EMPs)释放水平,并初步探讨内皮细胞内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在内皮微颗粒形成中的可能机制.方法倒置光学显微镜和共聚焦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不同浓度TNF-α作用于内皮细胞24h后细胞形态和核的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培养上清中CD62E+EMPs、CD31+EMPs的释放水平;荧光探针DCFH-DA法检测内皮细胞内活性氧的生成情况.结果 TNF-α可致内皮细胞形态和细胞核改变;随着TNF-α刺激浓度的增加,其培养上清中CD62E+EMPs释放水平越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上清中CD31+EMPs释放水平也明显增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CD62E+ EMPs /CD31+EMPs比值明显增大(P〈0.01);随着TNF-α刺激浓度的增加,细胞内活性氧的水平升高越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浓度的TNF-α致损内皮细胞的程度不同,随着TNF-α刺激浓度的增加,内皮细胞的损伤程度更明显,CD62E+EMPs和CD31+EMPs释放量也相应增加,尤以CD62E+EMPs增加为甚,推测CD62E+EMPs释放水平可用来预测内皮损伤程度;推测ROS途径可能参与了内皮微颗粒形成与释放的过程.
- 贾红亮孙凌张建敏黄洁丁粤粤钱为国曹磊陈烨吕海涛严文华
-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Α内皮细胞损伤内皮微颗粒活性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