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70739)

作品数:16 被引量:82H指数:4
相关作者:陈东薛辉李一帆刘佳梅张大威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广东医学院长春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科技厅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2篇脊髓
  • 10篇细胞
  • 9篇羊膜
  • 9篇羊膜上皮
  • 9篇羊膜上皮细胞
  • 9篇上皮
  • 9篇上皮细胞
  • 9篇脊髓损伤
  • 5篇电针
  • 5篇甲强龙
  • 5篇大鼠脊髓
  • 4篇细胞移植
  • 2篇生物相容
  • 2篇生物相容性
  • 2篇损伤脊髓
  • 2篇人参
  • 2篇组织工程支架
  • 2篇基膜
  • 2篇肌基膜管
  • 2篇脊髓损伤大鼠

机构

  • 14篇吉林大学
  • 11篇广东医学院
  • 9篇长春中医药大...
  • 2篇吉林大学中日...
  • 2篇吉林大学白求...
  • 2篇长春医学高等...
  • 1篇东北电力大学
  • 1篇吉林省妇幼保...

作者

  • 11篇陈东
  • 10篇薛辉
  • 9篇李一帆
  • 8篇刘佳梅
  • 6篇张大威
  • 5篇张秀英
  • 2篇李忱
  • 2篇宋宇
  • 2篇刘颖
  • 2篇朱丹
  • 1篇梁艳清
  • 1篇尹梅
  • 1篇田晓巍
  • 1篇石建宏
  • 1篇王金成
  • 1篇张志刚
  • 1篇王富春
  • 1篇殷迪
  • 1篇孙皎
  • 1篇孟晓婷

传媒

  • 5篇吉林大学学报...
  • 4篇中风与神经疾...
  • 3篇解剖学杂志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携带神经干细胞肌基膜管组织工程支架中神经干细胞的存活分化被引量:2
2010年
背景:多项研究已证实神经干细胞能促进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肌基膜管具有良好的细胞、组织相容性和降解性,那么能否将二者结合起来构建一个新的神经组织工程支架?目的:以神经干细胞为种子细胞,以肌基膜管为支架,观察携带神经干细胞的肌基膜管组织工程支架中神经干细胞的存活与分化情况。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神经干细胞,并进行鉴定。用化学萃取方法制作去细胞骨骼肌基膜管支架,将神经干细胞移植入肌基膜管支架培养7d后,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神经干细胞的存活及分化情况,扫描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结果与结论:神经干细胞分离培养第5天,Nestin免疫荧光染色可见大量神经球。加血清诱导神经干细胞分化至7d,进行抗NF、抗GFAP免疫荧光染色,镜下可见NF、GFAP阳性细胞,证明培养的神经干细胞具有多项分化潜能。苏木精-伊红染色法显示肌基膜管中肌细胞成分已消失,肌基膜管支架内主要是大致平行的管道。携带神经干细胞的肌基膜管组织工程支架免疫荧光染色证明,神经干细胞在支架内仍具有干细胞特性,并可分化为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扫描电镜显示神经干细胞可以稳固地贴附在肌基膜管内,提示制备的神经组织工程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以进行体内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等神经系统疾病。
宋宇刘佳梅薛辉张秀英田晓巍
关键词:肌基膜管组织工程支架神经干细胞脊髓损伤
化学去细胞肌肉组织工程支架与大鼠脊髓的生物相容性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化学去细胞肌肉支架与大鼠脊髓的生物相容性,阐明化学去细胞肌肉作为神经组织工程支架治疗脊髓损伤的优势。方法:将36只成年雄性大鼠随机分成2组:植入组和空白对照组。制备脊髓半横断损伤模型后,造模成功大鼠分别于脊髓缺损处植入化学去细胞肌肉或不做处理。每组6只分别于术后1、2和4周处死取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不同时间点损伤脊髓处的ED-1阳性巨噬细胞。取术后4周切片,Holmes镀银染色观察损伤脊髓的再生轴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损伤脊髓的GFAP阳性星形胶质细胞,碱性磷酸酶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支架中的再生血管。计数ED-1阳性细胞和再生轴突。结果:空白对照组损伤处无轴突再生;其炎症反应在术后1周时最强,之后逐渐减弱;星形胶质细胞在损伤处或空洞周围呈密集多层排列。而植入组化学去细胞肌肉中再生轴突数为613.17±154.96,再生轴突排列方式规则;其炎症反应趋势与空白组相同,未见异物排斥反应;星形胶质细胞成排平行长入支架;化学去细胞肌肉中血管再生良好。结论:化学去细胞肌肉支架与脊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提示化学去细胞肌肉可作为治疗脊髓损伤的组织工程支架。
薛辉陈东张秀英刘颖
关键词:脊髓损伤
急性大鼠脊髓损伤模型的建立与评估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探查大鼠椎骨解剖学特点,为制作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定位提供参考和解剖学依据;建立一种更可靠的急性大鼠脊髓损伤模型。方法将10只体重为200-250 g Wistar大鼠脊柱区进行解剖,对椎骨位置和形态特点进行观察。另取36只成年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12只:脊髓损伤(SCI)组、假手术组、正常组。各组定期行为学观察(BBB评分),术后30 d进行组织学观察和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第9、10、11胸椎棘突之间距离最为靠近;第一腰椎棘突与脊柱两侧银白色腱膜第一个相交接处对应。HE染色:SCI组可见组织结构不完整,损伤区可见大片坏死灶。BBB评分:SCI组术后第2周开始恢复,最终BBB评分未超过6分。神经电生理(SEP,MEP)检测:SCI组可以明显看到SEP与MEP的峰-峰值急剧降低,且潜伏期明显延长。结论本实验模型制作方法操作简便、重复性好,是较为理想的方法,为大鼠脊髓损伤模型的制作提供了解剖学依据和有力保证。
张大威李一帆朱丹
关键词:大鼠模型脊髓损伤解剖学
去细胞肌肉组织工程支架与人羊膜上皮细胞的相容性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制作去细胞肌肉组织工程支架,并检测其与人羊膜上皮细胞的生物相容性。方法采用三硝基甲苯和十二烷基磺酸钠结合的化学萃取方法制作去细胞肌肉组织工程支架,冰冻切片观察其结构。将人羊膜上皮细胞种入支架培养7d后,用免疫组化检测羊膜上皮细胞的增殖活性、NT-3及BDNF的表达,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其超微结构。结果支架中细胞去除完全,其主要结构为平行排列的管状结构。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保持完好。羊膜上皮细胞在支架里有增殖活性,并呈现NT-3、BDNF免疫反应阳性。扫描电镜显示,羊膜上皮细胞在支架中分布均匀,生长良好。结论成功的制作了去细胞肌肉组织工程支架,其与人羊膜上皮细胞有良好的相容性。
薛辉陈东刘佳梅刘颖孟晓婷殷迪
关键词:人羊膜上皮细胞生物相容性
甲强龙、电针联合羊膜上皮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大鼠轴浆运输功能及GFAP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甲强龙(MP)、电针与羊膜上皮细胞(AECs)联合治疗对脊髓损伤(SCI)大鼠轴浆运输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脊髓损伤寻找一种更为有效的方法。方法:将60只成年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12只。脊髓损伤对照组:做脊髓损伤模型,不进行治疗;甲强龙组:脊髓损伤后,用大量甲强龙药物冲击治疗,共3d;甲强龙+电针组:在甲强龙治疗基础上,脊髓损伤后4h,行华佗夹脊穴电针治疗;甲强龙+电针+AECs组:在甲强龙+电针组基础上,脊髓损伤后第7天,在脊髓损伤处移植大鼠AECs联合治疗;假手术组:只打开椎板,暴露脊髓,不造成脊髓损伤。各组每隔6d进行行为学观察(BBB评分),术后30d行荧光红(FR)顺行示踪和GFAP免疫荧光组织化学观察。结果:BBB评分显示,脊髓损伤后经过治疗各组都有不同程度的后肢功能恢复,其中以甲强龙+电针+AECs组恢复最为明显,第30天,BBB评分可恢复到15.23±1.01。荧光红(FR)顺行示踪,甲强龙+电针+AECs组可见大量有序的FR阳性神经纤维,神经示踪剂能被运输到脊髓损伤区远侧端较远的距离;100倍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损伤区FR阳性神经纤维数为312.67±34.06,与其他治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GFAP表达结果,各组GFAP阳性细胞较假手术组均明显增高,而甲强龙+电针+AECs组的表达量低于其他损伤组,200倍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损伤区GFAP阳性细胞数为633.61±54.4,与其他治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甲强龙、电针与AECs联合治疗脊髓损伤能够有效地抑制星形胶质细胞的过度增生,恢复脊髓轴浆运输功能,促进神经纤维再生。
李一帆陈东薛辉刘佳梅
关键词:甲强龙电针羊膜上皮细胞轴浆运输
甲强龙、电针联合羊膜上皮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大鼠神经传导通路的影响
2017年
目的:探讨甲强龙、电针与羊膜上皮细胞(AECs)联合治疗对脊髓损伤(SCI)大鼠神经传导通路的影响。方法:成年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5组:SCI损伤对照组、甲强龙(MP)治疗组、MP+电针治疗组、MP+电针+AECs移植治疗组和假手术组。各组术后30 d行荧光红(FR)逆行示踪和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荧光红逆行示踪显示MP+电针+AECs移植治疗组脊髓损伤处可见大量有序的FR阳性神经纤维,在对应大脑皮质运动区和脊髓灰质后角追踪到数量较多的FR阳性神经元胞体,结构清晰。神经电生理检测显示该组感觉诱发电位与运动诱发电位的峰-峰值都有明显增加,潜伏期均明显缩短,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甲强龙、电针与AECs联合治疗大鼠脊髓损伤能够有效恢复神经传导通路,促进神经纤维再生。
李一帆王富春张大威陈东
关键词:甲强龙电针羊膜上皮细胞传导通路
NDGA对移植入损伤脊髓后的化学去细胞肌肉支架中的羊膜上皮细胞存活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观察NDGA对植入大鼠脊髓损伤处的化学去细胞肌肉支架中的羊膜上皮细胞(AECs)存活的影响,为NDGA在脊髓损伤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制备化学去细胞肌肉支架并联合Dil标记的6只孕鼠AECs用于大鼠脊髓半横断损伤。将72只模型鼠随机分成生理盐水组(n=18)、20mg·kg-1 NDGA组(n=18)、30mg·kg-1 NDGA组(n=18)和40mg·kg-1 NDGA组(n=18),各组大鼠分别于术后1周每天注射生理盐水和20、30、40mg·kg-1 NDGA,并分别于术后1、2和4周取材,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并比较各组大鼠AECs存活的数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各组大鼠损伤脊髓新生血管阳性面积百分比和NG2阳性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数量。结果:各组大鼠支架中AECs的数量随着时间的延长均不断减少,移植后1、2和4周各时间点,30mg·kg-1 NDGA组和40mg·kg-1 NDGA组大鼠支架中AECs的存活数量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和20mg·kg-1 NDGA组(P<0.05);移植1周后,30mg·kg-1 NDGA组和40mg·kg-1 NDGA组大鼠新生血管阳性面积百分比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和20mg·kg-1 NDGA组(P<0.05);移植1周后,各组大鼠间NG2阳性细胞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DGA能够明显增加大鼠脊髓损伤后的化学去细胞肌肉支架中移植AECs的存活数量,对损伤脊髓新生血管具有抑制作用,而对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无影响。
张秀英薛辉李忱刘佳梅李岩陈东
关键词:NDGA羊膜上皮细胞
急性大鼠脊髓损伤Allen's法模型的改良及电生理评价被引量:44
2010年
目的建立一种更实用、标准、可靠的急性大鼠脊髓撞击损伤模型,为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将36只成年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三组,每组12只。脊髓损伤(SCI)组:用自制改良的Allen’s撞击器,以60gcm致伤力损伤大鼠T10胸椎对应脊髓。假手术组:只打开椎板,暴露脊髓,不造成SCI。正常对照组:正常大鼠,不做任何处理。各组定期行为学观察(BBB评分),术后30天进行组织学观察和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 HE染色:假手术组与正常对照组基本一致的。SCI组可见灰、白质组织结构不完整,损伤区可见大片坏死灶、细胞肿胀。BBB评分:假手术组术后1周功能恢复接近正常。SCI组术后第2周开始恢复,到第3周基本停止,最终BBB评分未超过6分,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神经电生理(SEP,MEP)检测:SCI组可以明显看到SEP与MEP的峰-峰值急剧降低,且潜伏期明显延长,差异显著(P<0.01)。结论改良后的急性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制作法操作简便、重复性好,是较为理想的方法。
李一帆陈东张大威薛辉刘佳梅
关键词:动物模型脊髓损伤BBB评分电生理
甲强龙、电针联合羊膜上皮细胞移植对损伤脊髓神经纤维再生及功能恢复的影响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甲强龙(MP)、电针与羊膜上皮细胞(AECs)移植联合治疗对脊髓损伤(SCI)后大鼠神经纤维再生和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成年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5组,SCI对照组、甲强龙组、MP+华佗夹脊穴电针组、MP+电针+AECs组和假手术组.各组术后30d神经丝蛋白行(NF)、5-羟色胺(5-H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免疫荧光组织化学观察以及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MP+电针+AECs组损伤区可见大量有序的NF、5-HT和CGRP阳性神经纤维,其中5-HT阳性纤维假手术组比例高于CGRP阳性纤维所占比例;神经电生理检测显示该组与其他损伤组比较感觉诱发电位与运动诱发电位的峰-峰值增加,潜伏期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运动诱发电位恢复程度优于感觉诱发电位.结论:甲强龙、电针联合AECs移植治疗脊髓损伤促进了神经纤维的再生和大鼠后肢功能的恢复.
李一帆陈东张大威刘佳梅薛辉
关键词:甲强龙电针羊膜上皮细胞神经纤维细胞移植
肌基膜管植入对大鼠脊髓半横断损伤模型的血管化作用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观察肌基膜管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的血管生成情况,为在脊髓损伤中应用肌基膜管作为组织工程支架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利用冻融法将大鼠骨骼肌制备成肌基膜管,将其移植入大鼠脊髓半横断损伤模型中,分别于术后3、5、7、14和28 d取材,利用碱性磷酸酶染色观察各个时间点支架中血管生成情况,比较不同时间点(3、5、7、14和28 d)血管生成数量。结果:肌基膜管在移植入大鼠脊髓损伤区后,血管由脊髓和肌基膜管交界处长入肌基膜管内部,最终在肌基膜管内部形成血管网。新生血管面积比5 d组高于3 d组(P<0.05),7 d组高于5 d组(P<0.01),14 d组高于7 d组(P<0.01),28 d组高于14 d组(P<0.05或P<0.01)。结论:肌基膜管移植入大鼠脊髓半横断损伤模型中具有良好的血管化作用,有望成为修复脊髓损伤理想的组织工程材料。
张秀英薛辉孙皎陈东
关键词:肌基膜管脊髓半横断损伤血管生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