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DH-2011-036)
- 作品数:2 被引量:4H指数:1
- 相关作者:王平更多>>
- 相关机构:东华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上海市教委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 康德目的论历史观在德国古典哲学中的嬗变及其意义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论是康德历史哲学中的一个核心理念,康德的历史哲学几乎建立在这一理念的设定之上。康德的目的论是一个消极性的理念,因此它无法解决康德历史哲学中的二元论。康德之后的德国古典哲学家如费希特、谢林和黑格尔鉴于康德历史哲学的二元论困境,将康德消极性的目的论转换成积极性的目的论,即将目的论实体化和主体化。费希特的"自我"、谢林的"绝对"以及黑格尔的"绝对精神"都是目的论的实体化的表现,他们从这种实体化的理念当中演绎出各自的历史哲学,从而产生了思辨的历史哲学。基于这样的考虑,可以说,没有目的论,就不可能产生思辨的历史哲学,我们应当重新看待德国古典哲学中目的论的历史意义。
- 王平
- 关键词:康德历史哲学目的论费希特黑格尔
- 拉克劳和墨菲后马克思主义激进民主政治的三重向度被引量:3
- 2012年
- 后马克思主义奠基性人物恩斯特.拉克劳和查特尔.墨菲的激进民主政治的意图及其内涵主要包括三重维度:用话语政治替换本质主义政治;用文化政治替换革命政治;用身份政治替换阶级政治。拉克劳和墨菲之所以要提出激进民主政治,其矛头显然直指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策略。他们认为,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特征如本质主义、还原主义、经济主义等等,使得传统的社会主义策略在资本主义新现实面前一度失语,从而用激进民主政治来替换它显得极其必要。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拉克劳和墨菲以为自己的激进民主摆脱了现代性的困境,可是当他们强调政治或社会运动中领导权的中心地位时,他们显然滑入了现代性的泥沼,具有异质性特征。
- 王平
- 关键词:后马克思主义激进民主话语政治文化政治身份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