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70008038)

作品数:9 被引量:109H指数:5
相关作者:吴爱祥王洪江尹升华姚高辉杨保华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科技大学湖南涉外经济学院中国黄金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冶金工程建筑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矿业工程
  • 3篇冶金工程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2篇堆浸
  • 2篇浸出
  • 2篇CT技术
  • 1篇低品位
  • 1篇低品位矿
  • 1篇低品位矿石
  • 1篇地下浸出
  • 1篇地下矿
  • 1篇地下矿山
  • 1篇地质强度指标
  • 1篇堆浸过程
  • 1篇岩体
  • 1篇支护
  • 1篇生物浸出
  • 1篇湿喷
  • 1篇湿喷混凝土
  • 1篇树脂锚杆
  • 1篇数值模拟
  • 1篇数值模拟分析
  • 1篇酸度

机构

  • 8篇北京科技大学
  • 2篇湖南涉外经济...
  • 1篇中南大学
  • 1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中国黄金集团...

作者

  • 7篇王洪江
  • 7篇吴爱祥
  • 3篇姚高辉
  • 3篇尹升华
  • 2篇杨保华
  • 1篇宋鑫
  • 1篇刘金枝
  • 1篇韩斌
  • 1篇张卫锋
  • 1篇严佳龙

传媒

  • 3篇矿业研究与开...
  • 1篇金属矿山
  • 1篇应用数学和力...
  • 1篇采矿技术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Intern...
  • 1篇中国科技论文...

年份

  • 6篇2010
  • 3篇200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国内外自然崩落采矿法技术现状被引量:35
2009年
自然崩落法既是一种高能力、低成本的采矿方法,同时也是一种技术含量高的采矿方法。介绍了自然崩落采矿法的发展历程和国内外研究现状。探讨了自然崩落采矿法的实质和其适用的矿体条件,以及该法在智利特尼恩特铜矿、美国汉德森钼矿和我国铜矿峪铜矿的应用与试验研究现状,客观地分析了自然崩落采矿法的风险性,指出了其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在我国的应用前景。
沈南山顾晓春尹升华
关键词:厚大矿体自然崩落法风险分析
细菌堆浸中流动-反应-传热耦合过程数值模拟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针对辉铜矿微生物浸出过程进行数学建模,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对浸堆中热量传递、氧气流动、目的金属离子分布以及氧化转化率等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沿堆体斜坡边界处氧的浓度较大,而在堆的中央部分,氧气的浓度非常小,导致这部分区域浸出反应缓慢;沿浸堆边坡处的温度偏低,温度最高的部分在底部区域附近靠近边坡位置处,且温度升高值超过6℃;矿堆底部靠近边坡区域目的金属离子浓度最高;靠近底部和斜坡部分,浸出反应速率快、氧化转化率高.矿堆的其余部分,因氧浓度低,导致浸出反应速率缓慢、氧化转化率低.
吴爱祥刘金枝尹升华王洪江
关键词:堆浸细菌浸出数值模拟
地下矿山大型机械化高效喷锚支护技术应用研究被引量:9
2009年
通过对喷锚支护机理进行分析,得出喷锚支护失效的主要原因在于喷锚支护的刚度和极限变形量与围岩不匹配。针对矿区岩体松散破碎的特点及当前锚网支护方式存在的问题,开展了一系列机械化湿喷混凝土与树脂锚杆联合支护的工业性试验研究。首先,完成了聚丙烯纤维混凝土合理配比及抗压、抗拉等指标的试验,并确定了主斜坡道最佳喷层厚度为68~90mm。其次,通过引进φ25mm×2400mm树脂锚杆,采用全长锚固方式,逐步替代管缝式锚杆。实现了Boomer282双臂凿岩台车的机械化锚杆安装。两种支护方式的技术经济对比分析表明,湿喷混凝土与树脂锚杆相结合的支护形式每米支护成本相对较低、工程质量更可靠,尤其适用于松散破碎岩层中的巷道掘进支护。
姚高辉吴爱祥王洪江
关键词:喷锚支护湿喷混凝土树脂锚杆锚网支护工程应用
白牛厂矿节理化岩体力学参数与采场安全跨度评价被引量:13
2010年
白牛厂矿岩体节理发育、质量差,直接影响采场的稳定性。为了较真实地获得矿区岩体的力学参数,并准确评价采场安全跨度,先对扩展后的Hoek-Brown准则进行了部分修正。然后引入岩体节理间距Js,对传统的GSI确定方法进行了改进,以使节理化岩体结构的描述定量化;再结合Hoek-Brown准则的经典公式,对各种岩体力学参数进行处理。最后,推导了地质强度指标GSI与RMR、Q之间的数学关系,利用Barton提出的工程跨度经验公式,对矿区6种主要岩体采场安全跨度进行了评价,得出了井下无支护采场安全跨度应不大于10m的结论。所用的方法为节理化岩体力学参数的估计提供了一种简单、易行的途径,对采场安全跨度的评价也与生产实际相符,适合在同类矿山中应用。
姚高辉吴爱祥王洪江
关键词:HOEK-BROWN准则节理化岩体地质强度指标
Simulation of solute transportation within porous particles during the bioleaching process被引量:3
2010年
A mathematical model, accounting for the sulfuric acid and ferric ions diffusion and the copper sulfide mineral leaching process, was developed for an ore particle by considering its porous structure. It was simulated with the simulation tool COMSOL Multiphysics.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highest acid and ferric concentrations near the particle surface are apparent, while the concentrations in the central particle increase slightly as the less-porous ore core with low permeability prevents the oxidation from penetrating. The extraction of the mineral near the particle surface is the maximum, mainly because of ample sulfuric acid, ferric ions, bacteria, and oxygen available for the leaching process. Because of low oxidation concentration in the central part of the particle, the reaction rate and copper sulphide conversion are small. The simulation shows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eng-hua YinAi-xiang WuShao-yong WangHong-jiang Wang
关键词:SIMULATIONBIOLEACHING
微生物浸出低品位矿石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被引量:23
2010年
微生物浸出技术是处理低品位矿石的有效措施。阐述了目前我国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紧缺局面,分析了我国现有低品位矿产资源现状,认为开展微生物浸出技术是提高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率、缓解我国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回顾了微生物浸出技术的发展历程,并叙述了该技术在国内外铜、金、钴等有色矿山的工业化应用情况,分析了生物浸出技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浸矿微生物的选育和基础生物学、矿石-溶液-微生物作用机理、矿岩散体渗流特性及传质规律、微生物堆浸工艺学等角度总结了微生物浸出理论研究与发展趋势。
尹升华吴爱祥王洪江韩斌
关键词:微生物浸出低品位矿石地下浸出
基于X光CT技术的堆浸散体孔隙尺寸分析被引量:4
2010年
通过X光CT技术对8组不同颗粒尺寸的堆浸散体介质进行了扫描,获得了各自的二维CT图像。利用图像处理方法统计了各散体介质孔隙尺寸分布概率,并进行了拟合分析。结果表明,散体孔隙尺寸呈正态分布,随着样本颗粒粒径的增大,散体平均孔隙尺寸也逐渐增大;散体的平均孔隙直径与渗透系数呈正线性关系,在其它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平均孔隙尺寸的增加,渗透系数逐渐增加。结合CT技术和图像处理方法,能够很好地实现散体介质孔隙尺寸的量化分析。
杨保华张卫锋吴爱祥王洪江
关键词:CT技术图像处理
高含泥氧化铜矿加温搅拌浸出试验研究被引量:18
2010年
为了确定羊拉铜矿搅浸工艺参数最优组合,进行了高含泥氧化铜矿浸出性能试验研究。首先采用均匀设计法进行试验方案设计,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回归分析。数据表明:液固比、酸度对铜浸出率影响较大,搅拌时间、酸度对酸耗增加影响较大。然后,对3.75:1、4:1和4.25:1三种液固比下氧化铜矿搅拌浸出效果进行试验。多组试验结果对比分析显示:液固比的增加虽能提高铜的浸出率,却导致酸耗增加;硫酸浓度大幅增加并不能提高铜的浸出率,却可加快铁的浸出,而且大量的硫酸会消耗在与脉石矿物的反应中;当液固比为4:1,酸度为50~55g/L时,铜、铁浸出率和酸耗有较好的组合关系。现场应用表明,加热条件下氧化铜矿的浸出率明显提高。
姚高辉严佳龙王洪江吴爱祥
关键词:均匀设计法酸度浸出率
堆浸过程中矿岩散体粒间孔隙尺寸的演化规律被引量:3
2009年
根据X射线CT技术无损伤地探测细菌浸出前、后矿岩散体介质孔隙结构特征,利用MATLAB环境编写程序对矿岩散体介质颗粒间横向及纵向孔隙尺寸分布进行统计,研究细菌浸出过程中矿岩散体粒间孔隙尺寸演化规律及其对溶浸液渗流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矿岩散体介质孔隙尺寸分布不均匀,分布范围广,基本呈正态规律分布;浸出后顶部区域中等孔隙和大孔隙数量增加,小孔隙数量减少,底部区域中等孔隙也有所增加,但小孔隙数量减少,横向大孔隙数量减少,纵向大孔隙数量变化不明显;浸出后平均孔隙尺寸比浸出前有所增大,大孔隙含量增加,加强了浸堆的渗流各向异性;微细颗粒的运移和沉积对孔隙尺寸演化影响程度最大。
宋鑫杨保华吴爱祥王洪江
关键词:CT技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