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农业部高毒农药替代试验示范项目

作品数:24 被引量:384H指数:13
相关作者:沈晋良高聪芬邵振润王彦华李永平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农业大学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农药检定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2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1篇飞虱
  • 10篇抗性
  • 8篇农药
  • 7篇抗药
  • 7篇抗药性
  • 7篇高毒
  • 7篇高毒农药
  • 6篇药剂
  • 6篇杀虫
  • 6篇水稻
  • 6篇二化螟
  • 5篇杀虫剂
  • 5篇替代药剂
  • 5篇褐飞虱
  • 4篇吡虫啉
  • 4篇抗性监测
  • 4篇抗药性监测
  • 3篇蛋白
  • 3篇稻纵卷叶螟
  • 3篇毒力

机构

  • 19篇南京农业大学
  • 6篇全国农业技术...
  • 3篇中华人民共和...
  • 2篇浙江省农业科...
  • 2篇拜耳作物科学...
  • 1篇广西农业科学...
  • 1篇江苏省农药研...
  • 1篇江苏省植物保...
  • 1篇张家港出入境...
  • 1篇四川省植保站

作者

  • 17篇沈晋良
  • 12篇高聪芬
  • 6篇王彦华
  • 6篇邵振润
  • 5篇李永平
  • 4篇苏建亚
  • 4篇张帅
  • 4篇周威君
  • 3篇黄晶晶
  • 3篇刘学
  • 3篇李文红
  • 3篇沈文飚
  • 3篇陶岭梅
  • 3篇杨峻
  • 2篇何月平
  • 2篇薄仙萍
  • 2篇陈进
  • 2篇庄永林
  • 2篇常菊花
  • 2篇彭永强

传媒

  • 9篇中国水稻科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昆虫知识
  • 2篇植物保护
  • 2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浙江农业科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福建农业科技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农药
  • 1篇农药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4
  • 5篇2011
  • 5篇2010
  • 4篇2009
  • 8篇2008
  • 1篇2007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杀虫剂对褐飞虱捕食性天敌黑肩绿盲蝽的安全性评价被引量:29
2008年
【目的】评估7类14种杀虫剂对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l)的重要捕食性天敌黑肩绿盲蝽Cyrtohinus lividipennis(Reuter)成虫、若虫和卵的安全性。【方法】在室内条件下,用药膜法、稻株喷雾法及稻茎浸渍法测定杀虫剂对黑肩绿盲蝽的安全性。【结果】药膜法测定结果表明氟虫腈、噻虫嗪和异丙威3种杀虫剂对成虫不安全(Ⅳ级),LC50值为0.20~0.74mga.i.·L-1;氟硅菊酯、醚菊酯对成虫安全(Ⅰ级),LC50值>160.0mga.i.·L-1。稻株喷雾法测定结果表明噻嗪酮在药后1d对成虫安全(Ⅰ级),死亡率为1.7%;在药后4~10d,丁硫克百威、氟虫腈、噻虫嗪、吡虫啉为较不安全或不安全(Ⅲ级或Ⅳ级),死亡率为70.0%~100.0%。稻茎浸渍法测定结果表明除噻嗪酮和阿维菌素外,其余供试杀虫剂均对黑肩绿盲蝽若虫不安全(Ⅳ级)。稻株喷雾法测定结果表明醚菊酯、阿维菌素、氟硅菊酯、敌敌畏、噻嗪酮对卵安全(Ⅰ级),孵化抑制率<20%,而丁硫克百威对卵较不安全(Ⅲ级),孵化抑制率为52.24%。【结论】IGR类噻嗪酮对黑肩绿盲蝽各虫态均很安全,其它供试杀虫剂对黑肩绿盲蝽的安全性因杀虫剂和虫态的不同而异。
孙定炜苏建亚沈晋良徐建陶
关键词:黑肩绿盲蝽褐飞虱天敌杀虫剂安全性评价
防治水稻二化螟的高毒农药替代药剂的室内筛选被引量:11
2008年
为了筛选防治水稻二化螟的高毒农药替代药剂,采用点滴法测定了7类32种药剂对不同水稻生态区二化螟种群的室内毒力。基于这些毒力数据,推荐对二化螟毒力较高的7种新型农药(氟虫腈、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虫酰肼、呋喃虫酰肼、氟铃脲和氟啶脲)和一些中低毒性的有机磷品种(如辛硫磷、喹硫磷、毒死蜱和哒嗪硫磷)作为大田药效试验的候选替代药剂。评估了田间二化螟对10种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敏感性,发现7种对鱼高毒的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高效氟氯氰菊酯、λ-高效氯氟氰菊酯、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顺式氯氰菊酯、甲氰菊酯和S-氰戊菊酯)对二化螟的毒力高于大多数有机磷类农药。虽然我国禁止上述菊酯类杀虫剂在水稻上使用,但是浙江瑞安田间种群(RA05)已对高效氟氯氰菊酯、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和λ-高效氯氟氰菊酯等产生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数分别为166.7、51.9、41.3和36.8倍)。对鱼低毒的3种菊酯类农药(乙氰菊酯、醚菊酯和氟硅菊酯)对抗性二化螟(RA05)的毒力高于三唑磷。因此,可考虑将这些对鱼低毒的菊酯类农药作为防治水稻二化螟的高毒农药的替代药剂和抗性治理的轮换品种。
何月平邵振润陈文明梁桂梅李永平周威君沈晋良
关键词:二化螟高毒农药替代药剂昆虫生长调节剂拟除虫菊酯抗药性监测
灰飞虱对几类杀虫剂的抗性和敏感性被引量:55
2007年
采用点滴法和稻茎浸渍法分别测定了2006年4月采自江苏省无锡市和浙江省湖州市灰飞虱种群对9种杀虫剂的抗性及17种杀虫剂的敏感性。点滴法测定结果表明,无锡种群和湖州种群对吡虫啉均产生了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数分别为79.6倍和44.6倍;对残杀威的抗性倍数分别为76.6倍和40.1倍,属高水平抗性;对甲萘威的抗性倍数分别为29.8倍和45.3倍,属中等一高水平抗性;对二嗪磷、杀螟硫磷、仲丁威、丁硫克百威、醚菊酯、氰戊菊酯的抗性倍数为1.4~8.1倍,属敏感一低水平抗性。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氟虫腈、丁烯氟虫腈对无锡和湖州灰飞虱3龄若虫的毒力最高,LG50值为0.21~0.41mg/L;噻虫嗪、烯啶虫胺、毒死蜱、吡蚜酮、异丙威、敌敌畏为田间药效试验的推荐用药。还讨论了灰飞虱抗药性的治理。
马崇勇高聪芬韦华杰沈晋良
关键词:灰飞虱敏感性抗药性杀虫剂
中国水稻主产区褐飞虱对3种杀虫剂的抗性监测被引量:21
2011年
2006-2009年,用稻茎浸渍法连续监测了广西南宁市、广东阳江市、湖南东安县、福建福清市、江西上高县、湖北孝感市、浙江金华市、江苏通州市和安徽和县共9个地区褐飞虱种群对吡虫啉、噻嗪酮和氟虫腈的抗性变化。结果表明:褐飞虱种群对吡虫啉的抗性仍处于高水平至极高水平抗性阶段(105.5~459.7倍),但2009年监测到东安、孝感、上高种群对吡虫啉的抗性已有下降趋势;褐飞虱种群对氟虫腈的抗性有增长趋势,2006到2009年褐飞虱种群对氟虫腈由敏感至低水平抗性(<6.9倍)发展到了中水平至高水平抗性(13.5~43.3倍);由于2005年吡虫啉在高抗地区的禁用,褐飞虱种群对噻嗪酮的抗性上升速度加快,2009年已处于低水平至中水平抗性阶段(7.0~14.4倍)。这表明在吡虫啉、氟虫腈被禁用后,大面积单一使用噻嗪酮进行防治,褐飞虱对噻嗪酮的抗性有可能加速发展。
邵振润张帅李永平沈晋良龙丽萍高聪芬郭井泉
关键词:褐飞虱吡虫啉噻嗪酮氟虫腈抗性监测
棉铃虫中肠钙黏蛋白Cry1A结合区编码基因的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制备
2010年
通过RT-PCR扩增出棉铃虫中肠钙黏蛋白毒素结合区编码基因片段Cad-tb,将其克隆到pET-30a原核表达载体中,并在大肠杆菌菌株BL21(DE3)中经IPTG诱导表达,获得融合表达的包涵体,经过变性、Ni-NTA柱亲和纯化、复性等方法处理包涵体,获得可溶性纯化蛋白,用纯化后的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利用ELISA检测其效价。结果显示,以pET-30a-Cad-tb表达载体转化BL21菌后,经IPTG诱导成功获得分子量为37 ku左右的重组蛋白,单抗-His的Western blot鉴定其正确表达。纯化后的蛋白成功免疫新西兰大白兔,获得了该蛋白的多克隆抗体,ELISA检测其效价高于1∶16 000。
黄晶晶常菊花陈楚芹沈晋良沈文飚
关键词:棉铃虫钙黏蛋白原核表达多克隆抗体
防治稻纵卷叶螟高毒农药替代药剂的室内筛选被引量:22
2008年
为筛选高毒农药替代药剂,采用Potter喷雾法测定了8类29种杀虫剂对广西南宁和江苏南京稻纵卷叶螟3龄幼虫的室内毒力。这8类杀虫剂的毒力顺序为:抗生素类杀虫剂≥苯基吡唑类杀虫剂≥噁二嗪类杀虫剂≥昆虫生长调节剂类杀虫剂≥有机磷酸酯类杀虫剂、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有机氯类杀虫剂≥沙蚕毒素类杀虫剂。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甲维盐)对两地区稻纵卷叶螟3龄幼虫的触杀毒力最高,其LC50值介于0.2~0.8mg/L;氟虫腈、茚虫威、呋喃虫酰肼、丁烯氟虫腈、虫酰肼、氟啶脲和氟铃脲的LC50值介于1.8~53mg/L。推荐对稻纵卷叶螟毒力最高的10种新型杀虫剂(甲维盐、依维菌素、阿维菌素、氟虫腈、茚虫威、呋喃虫酰肼、丁烯氟虫腈、虫酰肼、氟啶脲、氟铃脲)和一些有机磷杀虫剂(喹硫磷、辛硫磷、丙溴磷、毒死蜱、哒嗪硫磷)作为高毒农药替代的候选药剂进行大田药效试验。此外,还讨论了稻纵卷叶螟的药剂防治措施。
高忠文陶岭梅苏建亚高聪芬畅红周立邦沈晋良刘学杨峻
关键词:稻纵卷叶螟高毒农药替代药剂毒力
氯虫苯甲酰胺防治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的大田示范试验被引量:14
2011年
2008-2009年在江西、浙江、安徽、湖北、湖南、江苏、四川等7省进行20%氯虫苯甲酰胺SC防治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大田示范试验。结果表明:施药后7d氯虫苯甲酰胺对稻纵卷叶螟的杀虫效果为90.2%~100.0%,药后14d对稻纵卷叶螟的保叶效果为82.9%~96.8%,均高于对照药剂5%氟虫腈SC药后7d杀虫效果和药后14d的保叶效果;施药后21d氯虫苯甲酰胺对二化螟的杀虫效果和保苗(穗)效果分别为89.0%~96.9%、82.8%~96.0%,均高于对照药剂5%氟虫腈SC和48%毒死蜱EC药后21d的杀虫效果和保苗(穗)效果;氯虫苯甲酰胺对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可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使用。
邵振润李永平沈晋良张帅高聪芬张凯雄陈宇
关键词:氯虫苯甲酰胺稻纵卷叶螟二化螟大田示范试验
甜核·苏云菌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效被引量:4
2011年
为减少化学农药在稻田的使用,在四川新都进行了2种生物农药混配制剂-甜核·苏云菌防治水稻二化螟试验和示范。结果表明:采用PB-16手动喷雾器防治试验,甜核·苏云菌对水稻二化螟的枯心、白穗和虫伤株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8.0%、99.56%和99.29%,采用东-18机动喷雾器喷雾示范,甜核·苏云菌对二化螟的枯心、白穗和虫伤株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6.44%、97.83%和96.69%,效果良好,可以在大面积生产中推广应用。
彭丽年蒋凡徐翔黄新春
关键词:水稻二化螟病虫害生物药剂防治
褐飞虱对噻嗪酮的抗药性监测被引量:18
2008年
1996—2007年间采用稻茎浸渍法测定了我国8省(区)27个褐飞虱种群对噻嗪酮的敏感性。在1996—2002年间,江苏[江浦(JPZY)、仪征(YZZY)和南通(NTZY)]、安徽[安庆(AQNS)]、广西[南宁(GXNY)和桂林(GLNS)]褐飞虱种群对噻嗪酮均为敏感至敏感性下降(抗性倍数为0.3~3.5倍)。在2005—2007年间,监测到江苏[江浦(JPZY),2005年]和海南[陵水(HNLS),2007年]褐飞虱种群对噻嗪酮达中等水平抗性(抗性倍数分别为28.8倍和19.4倍);其余种群如广西[南宁(GXNY)和桂林(GLNS)]、湖南[常德(CDTY)]、浙江[余姚(YYLJ)]、江西[新建(XJSM)]、安徽[和县(HXLY)、潜山(QSMC)]及江苏[南通(NTZY)]等地褐飞虱种群对噻嗪酮为低水平抗性(抗性倍数为5.6~9.1倍);而江西[上高(SGMS)]、浙江[兰溪(LXYC)]和湖北[孝感(XGXC)]3个褐飞虱种群对噻嗪酮仍为敏感至敏感性下降(抗性倍数2.5~4.1倍)。室内饲养22代,用噻嗪酮对1996年采自安徽[安庆(AQNS)]的褐飞虱间断筛选13代,它的LC50下降了30%,筛选前后抗性水平没有明显差异;随后连续筛选15代,抗性倍数达1157.7倍。上述结果表明,褐飞虱对噻嗪酮已产生低到中等水平抗性,如果连续单一使用噻嗪酮,褐飞虱将具有产生高水平抗性的风险。此外,还对褐飞虱的抗性治理进行了讨论。
李文红高聪芬王彦华庄永林戴德江沈晋良
关键词:褐飞虱噻嗪酮抗性监测抗性筛选现实遗传力
褐飞虱对吡虫啉敏感性的时空变化及现实遗传力被引量:35
2008年
为科学用药,采用稻茎浸渍法测定了我国7省(区)42个田间褐飞虱种群对吡虫啉的敏感性时空变化。结果表明,在1996—2003年,除了1997年广西桂林种群为低水平抗性(6.3倍)外,苏、皖、桂3省13个种群对吡虫啉为敏感至敏感性下降(〈5倍);然而,2005年苏、浙、皖、赣、湘、桂6省(区)16个大田种群对吡虫啉的抗性迅速上升,达高水平至极高水平抗性(79~811倍);2006年,除江苏通州大田种群的抗性为627倍外,苏、浙、皖、赣、湘、桂、闽7省(区)11个种群的抗性为150~322倍,比2005年有一定程度下降,这可能与暂停使用吡虫啉有关。室内用吡虫啉对褐飞虱筛选18代,其抗性由筛选前的208.3倍上升到筛选后的1110.8倍,抗性现实遗传力(h^2)为0.1414。这暗示褐飞虱对吡虫啉产生高水平抗性后,如继续使用吡虫啉防治,其抗性可能会进一步上升。还讨论了稻褐飞虱抗药性的治理策略。
王彦华李永平陈进沈晋良李文红高聪芬庄永林戴德江周威君梁桂梅邵振润
关键词:褐飞虱杀虫剂敏感性现实遗传力抗药性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