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13C009)

作品数:8 被引量:13H指数:2
相关作者:李友广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哲学宗教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篇道体
  • 2篇儒家
  • 2篇先秦儒家
  • 1篇当代高校
  • 1篇道家
  • 1篇道家道教
  • 1篇道教
  • 1篇战国
  • 1篇战国时期
  • 1篇整体思维
  • 1篇政治
  • 1篇政治局势
  • 1篇上博简
  • 1篇上博简《孔子...
  • 1篇生命
  • 1篇生命态度
  • 1篇诗论
  • 1篇释道
  • 1篇思维
  • 1篇体例

机构

  • 8篇西北大学

作者

  • 8篇李友广

传媒

  • 2篇管子学刊
  • 1篇东岳论丛
  • 1篇社会科学
  • 1篇华夏文化
  • 1篇现代哲学
  • 1篇长安大学学报...
  • 1篇延安职业技术...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论先秦儒家对“家”的执守、突破及依归被引量:2
2018年
"家"(包括家庭、家族、村落及由此所彰显的精神与文化),对于先秦儒家而言,不仅是人们日常生活起居的基本场所,同时还是儒家修养心性、砥砺德性的重要起点。基于由家庭、家族、村落所构成的基本生存共同体给人们生活所带来的稳定性与安全感,儒家在进入公领域的时候,往往以情感性、体验性的思维方式与行为习惯来认知、把握和应对较之基本生存共同体更为复杂的社会事务、人群构成与社会结构,呈现出了对"家"精神与文化的执守之特点。但是,由于公、私领域之间的较大差异性,先秦儒家在处理和应对带有一定伦理性的公共事务时,往往在突破和依归"家"精神与文化之间徘徊,从而集中彰显了血缘亲情维护与社会公义伸张之间存在的张力与复杂性,以及儒家视野当中政治与伦理之间的纠缠,致使两者之间在价值、功能及边界等方面呈现出了含混、杂糅的历史特点。
李友广
关键词:先秦儒家共同体
从“道”观念看先秦子学思想的转向被引量:5
2016年
从春秋晚期到战国时期,诸子之学整体上发生了由重视道体、道本身到日渐强调道用的重大转向。道家之"道"出现了从形上超越性向世俗性、功利性的转进;儒家之"道"逐渐由推阐王道转变为渐次强调权、时、术;黄老帛书之"道"则日渐重视"德""法"等次级概念,开始彰显对社会制度与政治治理方面的价值诉求。诸子之学在先秦时期所发生的这种重大转向与变化影响了秦汉及其以后思想文化的发展。
李友广
关键词:道体
论战国时期子学思想由重道体向重道用的转向——以《管子》四篇为考察重点被引量:1
2017年
从"道"的高度来考察战国时期思想文化的发展趋势可以发现,从重道体向重道用的转向是这一历史阶段思想文化发展的重要特征。有鉴于战国时期思想文化所呈现出的宏阔博杂之态势,本文主要以《管子》四篇为文本依据与考察重点,围绕《管子》四篇中的精气说、心说、名与礼法思想等方面展开行文。最后,文章认为,从重道体到重道用的转向以及对于后者的日渐重视,经历了整个战国时期乃至秦汉,而对于道用的愈加重视与探讨则是一种必然的历史潮流。
李友广
关键词:《管子》四篇道体
论教师角色在当代高校教育事业中的地位及意义——以上博简《孔子诗论》为参照对象被引量:1
2013年
师生关系是当前高校教育体系中最为基本和重要的关系,要研究高校教育事业,势必离不开对其进行着重考察。目前学界对于高校教育的研究,多侧重于教育的对象、内容及目标等,而对教师在高校教育中所承载的角色功能缺乏深入探讨。上博简(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的简称)里面包含有一定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理念,尤其是《孔子诗论》更是如此。故而,本文拟以上博简《孔子诗论》为参照对象,对教师在当今高校教育中所发挥的角色功能及意义作出相应研究。
李友广
关键词:教师角色高校教育上博简《孔子诗论》
在天下通往新秩序道路上的先秦儒家被引量:1
2015年
儒家,作为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学术派别,自孔子开山后就在传统社会绵延不绝,其发展形态既是动态的也是历史的,对我国古代社会的国家治理、交往方式、日常生活、思维意识等方面均产生了难以磨灭的影响。
李友广
关键词:先秦儒家政治局势古代社会天人关系礼义天人之分
自然与益生之间:道家道教生命态度比较的重要向度被引量:4
2016年
道家倡自然,道教重益生。在生死立场与生命态度上,道家和道教之间发生重大转向与变化。它既与"道"在先秦诸子文化当中地位的下降有关,也与道教产生的思想资源之驳杂性密切相关;既是政治社会历史发展的现实要求,也是人们应对和解决人与宇宙及社会关系的理论需要与精神诉求。
李友广
关键词:生命态度
理想化与存在性的交织:“禅让制”刍议
2015年
强调"禅而不传"的"禅让制",在历史上本来就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重大话题。随着20世纪90年代上博简、郭店简陆续面世以来,遂又重新掀起了对这一话题的讨论。在对禅让传说与禅让学说进行疏解的基础上,通过对相关考古成果与研究成果的考察,认为"禅让制"在历史上存在的时间当为新石器时代初中期的可能性比较大一些,而理想化与存在性的交织则是"禅让制"在历史长河中存在的真实状态。
李友广
需卦上六爻不当位问题及解《易》体例略论
2015年
关于需卦上六爻当位与否的问题,自《需卦·象》所言"虽不当位,未大失也"以来,就一直争议不断。若从卦爻象上来看,阴爻居上六之位,乃是阴爻居阴位,所以是当位;但若从阴阳对应、爻位变化方面来看,阴上阳下,与《周易》乾为首卦、阳性为尊之精神不合,更何况,阴居上而三阳来,阴爻性柔顺,不宜为主来招待三阳,故为不当位。基于对《需》卦上六爻的诠释,在解《易》体例方面,除了要重视《彖》、《象》及《文言》与《易》经之间的思想关联,更应该在解《易》的过程中重视《序卦》的卦序次递推演关系,从而在整体思维的指引下进行综合性诠释,以有效化解碎片化、孤立化的研究模式。
李友广
关键词:整体思维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