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470244)

作品数:6 被引量:6H指数:2
相关作者:吴孝兵晏鹏蒋志刚刘辉诸立新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滁州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优秀青年科技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基因
  • 2篇扬子鳄
  • 2篇英文
  • 2篇系统发育
  • 2篇基因组
  • 1篇动物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 1篇多态性分析
  • 1篇雪豹
  • 1篇中华蟾蜍
  • 1篇受体
  • 1篇种群
  • 1篇蟾蜍
  • 1篇鳄类
  • 1篇物种
  • 1篇物种保护
  • 1篇细胞
  • 1篇细胞化学
  • 1篇线粒体

机构

  • 6篇安徽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滁州学院
  • 1篇宿州职业技术...

作者

  • 6篇吴孝兵
  • 3篇晏鹏
  • 2篇刘辉
  • 2篇蒋志刚
  • 1篇诸立新
  • 1篇季学峰
  • 1篇薛辉
  • 1篇李艳
  • 1篇汪安云

传媒

  • 3篇安徽师范大学...
  • 2篇Journa...
  • 1篇中国科学:生...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豹属线粒体基因组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采用PCR扩增方法,测定了虎、豹和雪豹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长度分别为16990,16964和16773bp.每个线粒体基因组包括:13个蛋白编码基因,22个tRNA,2个rRNA,一个非编码的控制区(D-loop)以及一个轻链复制起点(OLR),其基因组结构与家猫、美洲狮和云豹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基于两组线粒体合并序列和线粒体全序列,采用最大简约法、最大似然法及贝叶斯法(Bayesian)推测豹属的分子系统关系.结果显示,豹属(Panthera)由虎、豹、雪豹、美洲虎、狮和云豹组成,云豹并归于豹属.属内物种间的系统关系为:云豹(虎(美洲虎(豹(狮,雪豹)))).基于ML最优树的枝长和4个可靠的分歧时间校正点进行了分歧时间的估算,豹属约在11.3百万年前(MYA)从猫科动物中分化出来;云豹、虎、雪豹和豹的分化时间分别为8.66,6.55,4.63和4.35MYA,比化石时间略早.尤其是雪豹这一青藏高原的特有物种,其分歧事件、演化过程、物种形成和分布模式与发生在8,3.6,2.5和1.7MYA晚新生代青藏高原的地质构造事件及气候重大转型期呈现相关性.
魏磊吴孝兵诸立新蒋志刚
关键词:雪豹系统发育分歧时间
扬子鳄种群的线粒体DNA控制区序列变异性及其对物种保护的启示(英文)
2007年
测定了来自4个不同地点(包括安徽宣城野生和饲养种群、浙江长兴的饲养种群及在美国的饲养种群)的64个扬子鳄线粒体DNA控制区部分序列.结果共检测出4个单倍型共3个变异位点,与龟类、鸟类、哺乳类及其它鳄类相比较,反央出扬子鳄线粒体区的序列变异性很低.在此基础上,对扬子鳄遗传保护提出了有关建议.
吴孝兵刘辉薛辉George AmatoJohn Thorbjarnarson
关键词:线粒体DNA控制区扬子鳄
DNA分子标记在猫科动物系统发生关系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8年
DNA分子标记的广泛应用,使得系统进化、生物地理、群体遗传及人类学等领域的研究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猫科动物分子系统发育关系的重建是目前猫科动物DNA研究的主要方向,进而可以从DNA分子水平上研究猫科动物的进化过程及系统发育关系的本质.本文对DNA分子标记在猫科动物分子系统学中的部分研究成果做了概括.
魏磊吴孝兵晏鹏
关键词:分子标记猫科动物系统发育
扬子鳄种群MHCⅡ类B基因第3外元多态性分析(英文)
2007年
分析了取自安徽宣城野生种群、安徽省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和浙江长兴养殖种群的14条扬子鳄MHCII类B基因第3外元的多态性。在这些扬子鳄样本中共检测到34个单倍型,每个亚种群内检测到的单倍型数量分别为15,9和10个,与其他一些动物如哺乳动物和鲤科鱼类相比,扬子鳄MHCII类B基因第3外元多态性较高。另外,非同义替换率显著小于同义替换率,这可能表明扬子鳄种群MHCII类B基因第3外元的多态性不是由平衡选择保持的。Tajima的中性检测拒绝了扬子鳄MHCII类B基因第3外元多态性是由遗传漂变引起的零假设。D=-0.401也暗示了扬子鳄种群中存在较多的稀有变异。同时我们也分析了核苷酸多样性和系统发生关系,结果表明扬子鳄的3个种群遗传多样性无显著性差异。
刘辉吴孝兵晏鹏蒋志刚
关键词:多态性
中华蟾蜍卵巢性类固醇激素受体的免疫细胞化学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为探讨两栖动物卵巢内不同性类固醇激素受体在卵子发育中的调控作用.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对中华蟾蜍不同发育时期卵泡中的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和雄激素受体进行了定位检测.结果发现,三种受体在不同发育时期的卵泡中均有阳性反应:雌激素受体在卵黄合成期和卵黄合成后期的滤泡细胞表达为强阳性,在卵母细胞胞质和核膜中呈弱阳性反应;孕激素受体在卵黄合成早期的滤泡细胞和卵母细胞质、核膜中表达均较弱,在卵黄合成后期表达均增强;雄激素受体在卵黄合成早期的滤泡细胞和卵母细胞胞质、核膜中表达也均较弱,在卵黄合成后期卵母细胞胞质和核膜中表达略有增强.
汪安云吴孝兵
关键词:中华蟾蜍免疫细胞化学
湾鳄(Crocodylus porosus)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结构分析与鳄类系统发生(英文)
2007年
该文测序了湾鳄的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全长为16,917bp。湾鳄mtDNA结构与其他脊椎动物相似,由22个tRNA,2个rRNA和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及1个非编码的控制区(D-loop)所组成。除NADH6和tRNAGln、tRNAAla、tRNAAsn、tRNACys、tRNATyr、tRNASer(UCN)、tRNAGlu、tRNAPro在L-链上编码之外,其余基因均在H-链编码。基因排列顺序与已测序的鳄类一致,这显示了鳄类线粒体基因排列顺序上的保守性。但鳄类线粒体基因排列顺序与脊椎动物的典型排列方式相比,有较大的差异,尤其是tRNAPhe基因的重排、tRNASer-tRNAHis-tRNALeu基因族的排列方式等。湾鳄mtDNA和已测序的鳄类一样,缺失轻链复制起始点(OLR)。基于17种鳄mtDNA控制区保守区,采用PAUP4.0最大简约法(Maximumparsimony,MP)构建MP树,邻接法(Neighbor-joiningmethod,NJ)构建NJ树,结果显示:食鱼鳄(Gavialisgangeticus)和假食鱼鳄(Tomistomaschlegelii)聚为一支后再与鳄科(Crocodylidae)的其他物种形成姐妹群,这与基于食鱼鳄和假食鱼鳄的线粒体全序列的分析结果一致,支持将食鱼鳄并入鳄科的观点。结果还支持非洲窄吻鳄(Crocodyluscataphractus)与鳄属(Crocodylus)构成姐妹群,可以单独划分为属的观点。
李艳吴孝兵季学峰晏鹏George Amato
关键词:线粒体基因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