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FZW007)

作品数:8 被引量:6H指数:2
相关作者:颜翔林更多>>
相关机构:温州大学西南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哲学宗教
  • 4篇文学

主题

  • 8篇庄子
  • 5篇庄子美学
  • 4篇美学
  • 3篇诗性
  • 3篇孔子
  • 3篇怀疑论美学
  • 2篇审美
  • 2篇美学思想
  • 2篇孔子美学
  • 2篇怀疑论
  • 1篇当下意义
  • 1篇心斋
  • 1篇虚无
  • 1篇幽默
  • 1篇语言
  • 1篇语言观
  • 1篇人类中心主义
  • 1篇生命
  • 1篇生命美
  • 1篇生命美学

机构

  • 7篇温州大学
  • 1篇西南医科大学

作者

  • 7篇颜翔林

传媒

  • 2篇中国文学研究
  • 1篇求索
  • 1篇文艺理论研究
  • 1篇浙江工商大学...
  • 1篇湖南工业大学...
  • 1篇汉语言文学研...
  • 1篇城市学刊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工具和本体:庄子美学的语言观被引量:2
2013年
庄子对于语言的批判表现出深刻的思想矛盾。他认为语言既是工具也是本体,体现出一定的辩证理性。语言是一种诗性的精神存在并且参与了文化的创造,而《庄子》文本的语言印证了庄子的诗意语言观。
颜翔林
关键词:本体诗性
感性与诗性:孔子美学和庄子美学之比较
2019年
孔子美学和庄子美学代表着中国古典美学的两个重要派别和不同的思想策略,两者之间既有显著的理论分野,也有潜在的逻辑关联。海内外学术界对孔子美学和庄子美学及其关联已有连篇累牍之阐释,但依然存在盲点。孔子和庄子均以"感性与诗性"的辩证关联为核心命题,并以此作为美学理论的基石,展开对主体与现象之间关系的审美运思,从而建构系统而精湛的美学理论:对"感性"之探究是两者美学思想的共同逻辑起点;"乐"则同时构成两者美学之生命世界的基本意义与审美乌托邦;"诗性生成"是两者美学的目的论归宿。
颜翔林章辉
关键词:感性诗性
人格与审美:孔子美学和庄子美学之比较
2018年
孔子美学和庄子美学分别代表着中国古典美学的两个重要派别和不同的思想策略与方法路径。孔子的儒家美学和庄子的道家美学,两者之间既有显著的理论分野也有潜在的逻辑关联。海内外学术界对孔子美学和庄子美学及其关联已有连篇累牍之阐释,依然存有"意义之空白"处。孔子美学和庄子美学的共同的逻辑归宿是人格与审美的关联,两者分别以"君子"与"至人"、"仁者"与"真人"作为审美理想的象征品和道德人格的偶像,而共同的价值标准都是建立"可信"与"可爱"相契合的主体和生活世界,使现实人生和审美创造得以统一并成为可能。
颜翔林傅融睿
关键词:人格君子可爱
庄子怀疑论美学及其当下意义被引量:1
2014年
庄子思想蕴含深刻的怀疑论特征,开创了中国古典怀疑论哲学与美学的先河。在解构与颠覆既定价值观和审美观的同时,庄子追求建立"本真的自我"这一理想主体。"本真的自我"包含"智慧的自我"和"审美的自我"这两个主要内涵。相应地,求证自我构成了庄子怀疑论美学的逻辑基石之一。与此相关,主体批判成为庄子怀疑论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知识批判、话语批判、欲望批判等精神结构。庄子怀疑论美学的当下意义主要在于,启迪人意识到主体与知识的有限性,滋养敬畏自然与生命的伦理情怀,克服消费社会带来的功利与欲望之累,为诗性主体的建构提供充满活力的思想资源。然而,庄子怀疑论美学思想也隐匿某些消极内涵,一定程度上有碍于社会历史的正当发展。因此,我们在借鉴庄子怀疑论美学思想的同时,应对其有所扬弃。
颜翔林
关键词:庄子美学怀疑论诗性主体
“心斋”与“沉默”:庄子怀疑论美学的思想姿态
2016年
庄子选择"心斋"的方式作为主体的审美工具和超脱精神纷争的策略。与此相关,"沉默"引申为获取美感、自由和智慧的途径。二者合乎逻辑地构成庄子怀疑论美学的思想姿态。
颜翔林
关键词:心斋沉默怀疑论美感
敬畏生命:庄子美学思想的逻辑构成被引量:1
2013年
庄子美学包含着古典主义的敬畏生命和热爱生命的思想以及反讽人类中心主义的意识,庄子主张生命形式的平等,认为生命的和谐自由和平等是最高的审美境界。
颜翔林
关键词:庄子美学思想生命美学敬畏生命人类中心主义众生平等
生存与虚无:孔子和庄子的美学思想之比较被引量:2
2018年
孔子美学和庄子美学分别代表着中国古典美学的两个重要派别和不同的思想策略与方法路径。孔子的儒家美学和庄子的道家美学,两者之间既有显著的理论分野也有潜在的逻辑关联。孔子美学和庄子美学均从生存论意义上思考美学问题,将生存之意义与仁爱、诗歌、虚无等要素进行价值论之关联,两者从不同的价值立场与审美视野对这些问题予以提问与回答。在生存论意义上,孔子的生存意志是现实性的和伦理性的,庄子侧重于对现实存在的存疑和否定,给予反讽和嘲笑,对生活世界予以批判和解构。庄子的生存目的是渴望摆脱现实世界,走向纯粹的审美自由和虚构的乌托邦世界。孔子认为诗歌既是实践生活也是纯粹的精神生活的必要性基础,孔子倡导个体依赖于群体而生存,诗可以促进不同的精神形式获得公共空间的广泛认同。庄子不认为生命存在一定依赖于直接性的对诗歌的接受和写作活动,他更关切主体在生命活动中如何诗意地存在。孔子和庄子的美学思想均包含深刻的生命的悲剧意识,孔子是在积极的入世之后体会到人生的悲剧性,而庄子认为,只要生命存在,就必然性地充满着痛苦、绝望和无法克服的虚无感。
颜翔林
关键词:审美仁爱虚无
幽默与解构:庄子怀疑论美学的思想特性和策略
2016年
幽默是庄子的人生态度和审美方法,是其反讽和解构的精神工具,也是想象和智慧的必然性结构和必要补充。在生存论意义上,幽默是庄子抗衡悲剧化生存的方式与手段,是一种承担痛苦的微笑。由此,幽默与解构构成了庄子怀疑论美学的思想特性和重要策略之一。
颜翔林
关键词:幽默解构怀疑论美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