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9ZX0902-002)
- 作品数:25 被引量:262H指数:11
- 相关作者:金若敏姚广涛张茜符胜光李秀芳更多>>
- 相关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云南中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中药注射剂类过敏反应实验研究进展被引量:29
- 2012年
- 近年来,中药注射剂所致不良反应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而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道最多的是过敏反应,由于类过敏反应与过敏反应临床表现相似,因此许多过敏反应报道有也可能为中药注射剂引起的类过敏反应。目前国内外对类过敏反应产生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相关的研究方法亦不多,本文主要对近年来的类过敏反应的表现及机制、实验方法研究、中药注射剂类过敏反应评价等进行了综述。
- 李黎明金若敏李小月
-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类过敏反应
- 酶生物标志物在肝毒性评价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11年
- 在新药研发过程中,很多候选药物由于严重的不良反应而遭淘汰,各类不良反应中药物引起的肝毒性最多。肝脏是体内含酶最丰富的器官,通过联合检测血清中酶的变化可以及时了解肝脏的病理生理状态。现就肝毒性传统血清酶生物标志物和潜在的血清酶生物标志物在肝毒性评价中的应用予以综述,以期通过联合检测血清酶,做到早期发现毒性,早采取措施。
- 盛云华周绮姚广涛金若敏
- 关键词:血清酶肝毒性生物标志物
- 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致HL7702细胞毒性研究被引量:22
- 2011年
- 目的:探讨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在体外对人正常肝细胞(HL7702)的影响。方法:①采用MTT法检测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对肝细胞活力的影响;②采用光镜对给药后的细胞形态进行观察;③检测给予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后,肝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肝功能指标(ALT、AST、ALP、LDH)。结果:①MTT法显示,2.5~5mg/mL的苦参碱对HL7702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5mg/mL的氧化苦参碱能够显著性降低肝细胞活力(P〈0.05);②光镜结果显示,给予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后,细胞出现皱缩,变圆,体积变小,亮度增加,且药物浓度越大,呈现此状态的数目越多,苦参碱对HL7702细胞形态的影响大于氧化苦参碱;③5mg/mL的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均能明显升高细胞上清液中的AST、ALP、LDH水平(P〈0.01或P〈0.05),相同剂量苦参碱的上清液中AST、ALP、LDH水平的升高程度大于氧化苦参碱。结论: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对肝脏可能具有毒性作用,且苦参碱的肝毒性作用大于氧化苦参碱。
- 张茜李峰杰金若敏宋泽平
- 关键词:苦参碱氧化苦参碱肝细胞毒性
- 血塞通注射液不良反应的Meta分析被引量:20
- 2012年
- 目的:根据临床研究文献,采用Meta分析法评价血塞通注射液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VIP、万方数据库1995年至2011年期间发表的有关血塞通注射液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采用RevMan5.1软件,对血塞通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Meta分析。同时对不同适应症(脑梗死、心绞痛、椎-基底动脉缺血)、不同剂量(100mg~300mg/d、400mg/d、500mg~600mg/d)、不同对照措施(常规治疗、其它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亚组分析。结果:符合标准的36篇文献纳入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血塞通注射液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OR=1.88,95%CI(1.34,2.65),P<0.01]明显高于对照组。在脑梗死亚组[OR=1.76,95%CI(1.13,2.72),P<0.05]、心绞痛亚组[OR=2.50,95%CI(1.19,5.25),P<0.05]、500mg~600mg/d亚组[OR=3.44,95%CI(1.52,7.81),P<0.01]、其它药物亚组[OR=1.88,95%CI(1.34,2.65),P<0.01]中,血塞通注射液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在椎-基底动脉缺血亚组[OR=2.92,95%CI(0.77,11.04),P=0.88]、100mg~300mg/d亚组[OR=3.02,95%CI(0.96,9.52),P=0.06]、400mg/d亚组[OR=1.48,95%CI(0.99,2.22),P=0.06]、常规治疗亚组[OR=1.91,95%CI(0.96,4.23),P=0.11]中,治疗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塞通注射液的安全性低于对照组,临床应用时需加以关注,但血塞通注射液的安全性尚需要更多高质量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进行证实。
- 陈华英张立波金若敏
- 关键词:血塞通注射液META分析亚组分析
- 山豆根对小鼠急性肝毒性及其病理形态学研究被引量:25
- 2010年
- 目的:研究山豆根致小鼠急性肝毒性的时效量效关系及病理形态学变化。方法:小鼠口服山豆根水煎液,常规观察14 d,测定其LD50。另取小鼠按不同时间点、不同剂量分组,计算肝脏指数及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采用Bliss法测得2个批号山豆根的LD50为A(批号081012)31.935 g.kg-1,95%可信限为30.509~33.506 g.kg-1;B(批号0904295)LD50为16.39 g.kg-1,95%可信限为14.426~18.38 g.kg-1。肝毒性时效关系显示:与正常组相比,口服山豆根水煎液A 30 g.kg-1,B12.4 g.kg-1,给药6 h后肝脏均明显肿大,肝指数显著升高(P<0.01),肝组织损伤在24 h最严重。量效关系显示:与正常组相比,口服山豆根水煎液A 16.4,10,3.2 g.kg-1,B 12.4,10.8,10,9.2,8,7.2 g.kg-1,肝脏指数显著性升高(P<0.01);随剂量的增大,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均增加。结论:小鼠一次性口服大剂量山豆根水煎液可造成急性肝损伤,并显示一定的毒性时-效、量-效关系。
- 盛云华李峰杰周绮金若敏
- 关键词:山豆根肝毒性病理
- 大鼠离体肾灌流技术评价尿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马兜铃酸致肾损伤中的价值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探讨大鼠离体肾灌流体系中尿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与马兜铃酸(AA)肾损伤的关系。方法:建立大鼠离体肾灌流模型,按5 mL.min-1恒速灌流,空白组给予正常灌流液,马兜铃酸组给予7 mg.(50 mL)-1,灌流给药10 min后,不同时间点收集灌流液和尿液,分别检测钾、钠、氯离子浓度,计算离子清除率,ELISA方法检测尿液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浓度。结果:马兜铃酸组钾、钠离子清除率在给药后0.5h明显下降,分别从给药前的(99.54±14.55)%和(27.93±6.66)%下降至(33.16±9.59)%和(9.70±2.62)%,与空白组相比差异显著;尿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给药灌流后即刻明显升高,从给药前(7.42±0.12)ng.L-1升高至(8.18±0.47)ng.L-1,与空白组相比差异显著。结论:尿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评价马兜铃酸致急性肾小管损伤方面优于传统指标离子清除率,是一个早期且敏感的肾小管损伤生物标志物。
- 周绮张泽安金若敏
- 关键词:马兜铃酸肾病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 吴茱萸次碱对肝肾毒性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3
- 2011年
- 目的:探讨吴茱萸次碱Rutecarpine(Rut)在体外对人正常肝细胞(HL7702)、人胚胎肾细胞(HEK293)的影响,采用共培养体系初步比较Rut对肝肾细胞活力的影响,并选用小鼠进行整体验证。方法:①采用MTT法检测Rut在肝肾细胞单独培养或共培养体系中对细胞活力的影响并采用倒置显微镜对细胞形态进行观察;②给予Rut后,检测肝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尿素氮(BUN),肌酐(Cr),乳酸脱氢酶(LDH)的变化;③整体实验观察静脉给予Rut对小鼠肝肾功能和组织病理学的影响。结果:①MTT法显示,2,4μg·mL-1的Rut使肝肾细胞活力均下降,且相同浓度下的Rut对肝细胞的抑制作用大于肾细胞;②4μg·mL-1的Rut使肝细胞上清液中的AST,ALP,LDH水平均升高(P<0.01);③整体实验表明,小鼠静脉给予10 mg·kg-1 Rut 7 d后,血清中的ALP水平有极显著的上升(P<0.01),ALT,AST,BUN,Cr水平只出现升高的趋势,病理学检查发现约1/3的小鼠肝脏出现肝细胞核分裂象增多,仅有1只小鼠肾脏出现嗜碱性病变。结论:大剂量Rut可能对肝肾具有一定的毒性作用,肝肾细胞共培养体系与细胞单独培养体系均可用于药物对细胞的毒性研究。
- 张茜周绮金若敏姚广涛陈小淼
- 关键词:吴茱萸次碱HEK293细胞
- 2种品系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的差异性比较被引量:7
- 2010年
- 目的:比较SD,Wistar2种品系大鼠对卵蛋白(OVA)、天花粉蛋白(TCS)诱导的被动皮肤过敏(passive cutaneous anaphylaxis,PCA)反应的差异性。方法:选用SD,Wistar2种品系大鼠,以OVA,TCS为致敏原,PCA反应时出现蓝斑的直径及阳性反应率作为判别标准,进行大鼠同种或小鼠异种PCA试验,并考查佐剂的应用与否对试验结果产生影响。结果:大鼠同种PCA加或不加佐剂的TCS反应均为阳性,蓝斑直径大小SD大鼠>Wistar大鼠;加入氢氧化铝凝胶佐剂可提高两品系大鼠对OVA的过敏反应阳性率,且Wistar大鼠的敏感性高于SD大鼠;小鼠异种PCA试验显示:耳廓皮内分别注射两种品系大鼠不加佐剂致敏的OVA抗血清时均呈阴性反应,注射SD大鼠天花粉蛋白抗血清后,呈阳性反应;分别注射加入佐剂致敏的OVA,TCS抗血清,则小鼠异种PCA反应均呈阳性。结论:2种品系大鼠对OVA,TCS的敏感性存在较大差异,SD大鼠对TCS较敏感,而Wistar大鼠对OVA的敏感性较强;加入佐剂可提高两种品系大鼠对OVA的过敏反应阳性率。
- 李秀芳金若敏符胜光姚广涛谭梦晖
- 关键词:品系卵蛋白天花粉蛋白被动皮肤过敏
- MicroRNAs作为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2年
- MicroRNAs(miRNAs)是一类新型的、细胞内源性的单链非编码小RNA,在细胞增殖凋亡、器官发育分化、肿瘤形成等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在血清或血浆等体液中存在的循环miRNAs由于稳定性好和特异性强等优点,提示可作为一种用于评价药物毒性致靶器官损伤的新型无创生物标志物,对药物毒性的早期监测具有重要作用。
- 乔靖怡金若敏
- 关键词:MICRORNAS药物毒性生物标志物
- 山豆根致大鼠肝毒性研究被引量:22
- 2010年
- 目的:观察山豆根长期大剂量给药后对大鼠产生的肝毒性反应。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2 g.kg-1山豆根组、20 g.kg-1山豆根组,分别灌服蒸馏水、12 g.kg-1山豆根水煎液(0.6 g.mL-1)、20 g.kg-1山豆根水煎液(1 g.mL-1),连续给药26 d。观察给药期间的一般表现,体重变化等。末次给药后,用25℅乌拉坦腹腔麻醉,腹主动脉取血,离心,取血清,全自动生化仪检测ALT,AST,ALP,TbiL,TP,ALB,GLO等肝功能指标;摘取肝脏,称质量,计算脏器指数;按电镜要求,取肝脏组织,固定,透射电镜下观察超微结构。结果:大鼠连续灌胃山豆根水煎液10 d后,动物活动减少,四肢无力,粪便以及尿液增多;26d后,与正常组比较,ALT值及肝脏脏器指数升高(P<0.01或P<0.05),TP,ALB值降低(P<0.01或P<0.05);电镜显示,山豆根组动物肝脏细胞核变形、有肿胀趋势,核膜皱缩,毛细胆管扩张,滑面内质网略见扩张。结论:大鼠连续灌胃山豆根后,可对肝脏产生毒性,且随着剂量增加,毒性增强。
- 李峰杰姚广涛金若敏宋哲平
- 关键词:山豆根肝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