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ZR2009AZ001)

作品数:13 被引量:85H指数:6
相关作者:朱维申王文陈云娟李术才杨为民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山东建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理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建筑科学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5篇地下洞室
  • 5篇洞室
  • 4篇岩体
  • 4篇裂隙扩展
  • 4篇节理
  • 3篇劈裂破坏
  • 3篇围岩
  • 3篇节理岩体
  • 2篇地下洞室群
  • 2篇洞室群
  • 2篇岩石力学
  • 2篇隧道
  • 2篇损伤演化方程
  • 2篇围岩稳定
  • 2篇围岩稳定性
  • 2篇裂隙
  • 2篇锚固效应
  • 2篇公路
  • 2篇公路隧道
  • 1篇地下厂房

机构

  • 13篇山东大学
  • 1篇山东科技大学
  • 1篇山东建筑大学
  • 1篇中国建筑科学...
  • 1篇山东城市建设...

作者

  • 13篇朱维申
  • 4篇李术才
  • 4篇陈云娟
  • 4篇王文
  • 2篇杨为民
  • 2篇付金伟
  • 2篇张敦福
  • 2篇周奎
  • 2篇余大军
  • 2篇虞松
  • 2篇王利戈
  • 2篇项吕
  • 2篇马海萍
  • 1篇赵成龙
  • 1篇郑文华
  • 1篇齐银萍
  • 1篇张磊
  • 1篇王旌
  • 1篇赵同彬
  • 1篇雍敏

传媒

  • 4篇岩石力学与工...
  • 3篇岩土力学
  • 1篇现代隧道技术
  • 1篇水文地质工程...
  • 1篇岩土工程学报
  • 1篇防灾减灾工程...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地下空间与工...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采用非连续变形分析方法分析巷道的稳定性被引量:3
2014年
用改进的非连续变形分析方法对某巷道进行了稳定性分析。采用考虑空间影响的等效初应力方法分析了巷道的开挖,并与忽略空间作用的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工程中垂直于平面的应力或应变比较大时,空间作用不能忽略。然后将改进后的SSOR-PCG方法加入到非连续变形分析程序中,节省了方程的计算量,加快了计算效率。此外,采用改进后的程序分析了某工程六种不同断面形状的巷道的位移场和应力场,得到了巷道的最优断面为直墙半圆拱形断面。另外,通过对工程关键点位移的监测分析了预应力锚索对巷道围岩的加固效应,得到了锚索的长度为3 m,施加预紧力为150 MPa为巷道最优支护方式,可提高巷道围岩的稳定性。
王文朱维申
关键词:裂隙扩展围岩稳定性锚固效应
脆性裂隙围岩的损伤力学分析及现场监测研究被引量:8
2010年
我国西南地区许多水电站基岩为脆性围岩或位于高地应力区。其地下式厂房洞群边墙经常出现较深的开裂区。采用断裂和损伤力学模型结合现场监测工作来研究此现象。该模型可考虑多组节理中裂隙面的各种几何损伤参数。根据应变等效假设可得到基于莫尔-库仑准则的损伤本构方程。运用断裂力学原理分析岩体在开挖过程中原有裂隙产生次生裂纹的现象,推导出岩桥贯通的破坏准则和损伤演化方程并将前述的模型程序化。再运用该新的分析程序对一个水电站洞群工程进行稳定性分析。最后,运用该工程现场监测数据得到的围岩松弛开裂区深度与程序推算的结果做比较,说明二者的劈裂区发育规律很相近。
朱维申周奎余大军王利戈马庆松
关键词:岩石力学地下洞室劈裂破坏损伤演化方程
DDARF中锚杆失效及收敛判据的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DDARF成功实现了模拟岩体裂纹萌生、扩展、贯通、破碎的全过程,但缺乏有效的锚杆失效判据和程序计算收敛判据。针对锚杆体的拉断破坏,采用最大拉应力准则,并在VC++平台下程序实现;针对锚杆体的滑脱失效,采用莫尔–库仑准则对灌浆体强度进行判断,并程序实现;针对程序计算的收敛判据,采用前后两步位移差与当前步位移比值小于某个极小值的方法,并程序实现,同时考虑了松弛因子对收敛的影响。将DDARF中锚杆的失效判据及程序计算收敛判据与室内试验进行对比,并应用到工程算例中。结果表明,DDARF中锚杆的失效判据和程序计算的收敛判据是有效的,能提高计算的效率和精度,为工程中特殊部位的支护提供参考;合理的松弛因子有助于程序计算的收敛,作者建议DDARF中松弛因子取值1.4~1.8较为合理。
李术才陈云娟朱维申李利平张乾青赵同彬
关键词:程序编制
DDARF多尺度网格划分方法及其应用被引量:3
2014年
为优化非连续变形分析(Discontinuous Deformation Analysis for Rock Failure)中计算精度和计算时间的关系,文章提出了DDARF多尺度网格划分方法,分别建立了多尺度网格和均匀网格的单轴压缩模型,并进行了数值试验和室内试验的对比;将多尺度网格划分方法应用于大型地下洞室开挖,对洞室附近区域进行了针对性研究。结果表明:DDARF多尺度网格与均匀网格模型单轴压缩试验相比,网格数量相同时提高了裂隙附近的计算精度,裂隙扩展规律与室内试验更为吻合;多尺度网格划分方法应用于地下洞室的开挖,在相同计算精度下减少了计算时间,提高了效率,位移规律和FLAC计算结果吻合度较高;多尺度网格划分方法完善并加强了DDARF模拟岩体裂隙扩展的功能,对大型岩土工程稳定性的优化分析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
陈云娟李术才朱维申虞松王文赵成龙
关键词:裂隙扩展地下洞室
锦屏I级水电站地下厂房围岩变形破裂的三维损伤流变分析被引量:10
2012年
锦屏I级水电站处于高地应力区,地下厂房围岩在此是表现有一定塑性的大理岩。在工程开挖后围岩和支护结构的变形开裂特征明显。针对这些特点,采用损伤流变耦合的三维模型和分析方法,结合运用裂隙张开产生的附加变形分析法,对该工程地下厂房洞室群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将厂房若干关键点的位移量与实测值进行对比,取得了较好的结果;同时,对洞室的长期时效变形进行预测分析。
朱维申齐银萍郭运华杨为民
关键词:劈裂破坏地下洞室群
DDARF网络模拟新方法及其在公路隧道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3年
为提高DDARF(discontinuous deformation analysis for rock failure)的前处理效率,研究节理裂隙发育对公路工程的影响,基于Monte-Carlo原理编制网络模拟分析程序,与DDARF方法相融合建立计算模型;对单节理锚固试件进行单轴压缩模拟试验,研究裂隙扩展过程;对某多节理双洞公路隧道进行稳定性分析,通过监测关键点位移对隧道开挖顺序进行对比优化,并分析DDARF中锚杆的锚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节理岩体网络模拟程序是可行的,极大地提高了DDARF的前处理效率,数值结果与室内试验结果相吻合;隧道分步开挖比一次性开挖能减少对围岩的扰动;DDARF是一种能很好模拟锚杆锚固作用以及岩体裂隙扩展过程的不连续变形分析方法。
陈云娟李术才朱维申张磊柳刚
关键词:节理裂隙网络模拟公路隧道
大型洞室边墙松弛劈裂区的室内和现场研究及反馈分析被引量:16
2011年
中国西南的许多大型地下电站建在高山峡谷地区,该地区普遍有较高的初始地应力。若岩体呈脆性,则在地下厂房的高边墙常常产生劈裂裂缝区。通过室内试验、现场监测和分析方法来研究这一现象。首先,在实验室利用脆性似岩石材料块体开展三向加压然后一侧卸压的试验,来模拟高边墙的开挖状态,并观察到劈裂破坏现象。然后,利用前期提出的预测劈裂区公式判断工程岩体劈裂区的深度;同时,在一个洞室工程现场进行围岩松弛劈裂区和变形的观测,这里采用滑动测微计、高密度电法仪等仪器做测试。最后,结合工程现场的开挖进程开展反馈分析,在分析中采用最新建立的"能量耗散劈裂分析法",预测后续开挖工程引起的后期围岩变形和松弛劈裂区的发展,取得了良好效果。
朱维申杨为民项吕李晓静郑文华
关键词:地下洞室群劈裂破坏能量耗散
节理岩体裂隙扩展过程一种新改进的弹脆性模拟方法及应用被引量:17
2012年
通过改进原有的FLAC3D本构关系为弹脆性本构,并采用超细单元划分法,模拟和研究双裂隙岩石试件在单轴、双轴加载作用下的破坏过程。数值计算结果与前人试验所得到的相应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用此方法还模拟了4条2组不同倾向裂隙的破裂过程和椭圆形三维单裂隙的扩展过程,且三维数值模拟结果与前人试验也有很好一致性。最后,将该模型引入到某边坡开挖工程的裂隙扩展过程研究和稳定性分析中,取得较好效果。
付金伟朱维申王向刚薛伟强
关键词:岩石力学节理岩体裂隙扩展数值模拟边坡稳定
非连续变形岩石断裂分析中的一种全长剪切锚杆被引量:6
2014年
锚杆从锚固方式上可划分两种:端部锚固方式和全长锚固方式。全长锚固锚杆作为工程支护中的一种重要锚杆类型,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非连续变形分析(DDA)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的非连续变形的岩石断裂分析(DDARF)方法中锚杆为端锚形式,且只考虑了锚杆的轴向作用,而忽略了锚杆作用力对锚固岩体的侧向限制。为了更好地理解锚杆的支护机制,考虑锚杆的剪切作用,提出了DDARF中一种新的锚固形式——全长剪切锚杆支护形式。用改进的全长剪切锚杆支护方法对一公路隧道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并与端锚支护形式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提出的全长剪切锚杆支护方法是有效的,锚固效果比端锚支护更好。
陈云娟李术才朱维申王文王旌
关键词:锚杆全长锚固公路隧道
不同山体坡度初始地应力特点及对地下工程影响被引量:7
2011年
在高山峡谷地区修建地下工程,山体坡度不同时会对初始地应力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通过数值分析研究了当山坡坡角分别为30°、45°和60°时,在重力场条件下山体中在垂直向和水平向典型剖面中初始地应力分布的特点。经比较后认为,若在山体中取其直接埋深算出的垂直向地应力数值与实际值相差很大。山坡越陡,差值越大。随后,又在45°的山体中设定开挖2个不同位置的洞室,并采用了节理岩体的损伤-断裂模型做数值分析,比较二者的稳定性状况。结果发现,其围岩的损伤度十分不对称,而且离坡面(或坡脚)越近,则破损区越严重。并提出了相应的结论和建议。
余大军朱维申雍敏王利戈张敦福周奎项吕
关键词:地应力损伤演化方程地下洞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