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2CB512901) 作品数:26 被引量:117 H指数:6 相关作者: 曹佳 胡冉 高利宏 余应年 杨梦苏 更多>> 相关机构: 第三军医大学 浙江大学 香港城市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机械工程 更多>>
肝富集的转录因子与细胞色素P450基因的表达调控 被引量:1 2005年 Cytochrome P450 (CYP) is a complex gene superfamily of proteins that metabolizes a myriad of endogenous and exogenous substrates. Liver-enriched transcription factors (LETF) play a role in the constitutive and tissue-specific expression of hepatic genes. In this review, six families of LETF that play a role in the tissue-specific, developmental, sexual and temporal regulation of CYP are discussed. 诸葛坚 余应年关键词:细胞色素P450 肝细胞核因子 小鼠毒理基因芯片的可靠性验证 被引量:4 2006年 背景与目的建立小鼠毒理基因芯片杂交检测方法,同时验证芯片数据的可靠性。材料与方法采用数据的标准化处理、芯片内的参照点分析、自身比较实验以及差异分析实验方法,检验芯片数据的可靠性。结果局部均值化标准化方法使数据的线性趋势更加明显;参照点分析显示芯片无非特异性杂交,芯片内部基因表达的重复性较高;自身比较实验中各个批次芯片的假阳性率在1%以下,并且无明显差异;差异分析实验中荧光交换标记方法可以减少染色误差的影响。结论以上结果初步表明,所建立的基因芯片制作和检测技术能保证获得可靠性较好的数据。 敖琳 高利宏 胡冉 曾志雄 方志俊 曹佳 杨梦苏关键词:基因芯片 毒理学 可靠性分析 四环素诱导Balb/c小鼠肝脏脂肪代谢相关基因表达谱的变化 被引量:2 2006年 背景与目的利用小鼠毒理基因芯片观察四环素对Balb/c小鼠肝脏脂肪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材料与方法设计200mg/(kg.d)和50mg/(kg.d)剂量条件下包含3个时相点的四环素致小鼠肝脏损伤动物模型,提取小鼠肝脏RNA样本,利用小鼠毒理基因芯片进行杂交实验。结果综合各组基因表达谱分析发现与脂肪代谢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28个,涉及肝内脂肪合成、分解代谢、转运等多方面,对这些基因的功能和相互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和探讨。结论四环素作用于Balb/c小鼠肝脏后引起脂肪代谢相关多个基因显著改变,为深入探讨四环素肝脏毒性分子机制提供了线索。 高利宏 敖林 胡冉 刘晋 曹佳关键词:基因芯片 四环素 肝脏 十三种化合物诱导的小鼠原代培养肝细胞基因表达谱的聚类分析 2006年 背景与目的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13种化合物所诱导的小鼠原代培养肝细胞基因表达谱,通过对基因表达谱的聚类分析,对化合物在基因组反应水平上进行分类的尝试,使化合物的分类与其诱导的基因表达谱联系起来。材料与方法用30%的致死剂量染毒原代培养的小鼠肝细胞,24h后提取RNA,用芯片进行检测。结果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3种化合物分成了三类。结论用基因表达谱来对化合物进行分类,使其分类结果与毒性作用相联系,进而探讨其作用机制、预测未知毒性化合物的毒性是可行的,是很有价值与希望的研究方向。 胡冉 敖琳 高利宏 曹佳关键词:基因芯片 毒理基因组学 基因表达谱 聚类分析 铅暴露引起的U251细胞基因表达差异及其分析 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铅暴露体外培养的人神经胶质瘤U251细胞,分析基因表达改变和分析差异基因功能,探讨铅暴露与疾病的相关性。方法使用乙酸铅(终浓度为400μg/ml)分别暴露U251细胞8h和24h,提取RNA,通过人全基因组芯片进行基因表达谱分析,芯片扫描结果经归一化处理,设定Ratio值<0.5或≥2为表达有差异基因。对这些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分类,查询差异基因与不同疾病的相关性。结果铅暴露U251细胞导致2840条基因差异表达,GO分类显示这些基因参与的生物过程主要有依赖DNA的转录调控、细胞粘附、磷酸化以及细胞间的信息传递等;参与细胞膜构成,在细胞中的定位主要是线粒体和细胞外。这些基因与疾病密切相关,主要的疾病有白血病(leukemia)、动脉硬化(atherosclerosis)、阿兹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以及慢性炎症和癌变等。结论铅暴露导致大量基因表达改变,致使细胞功能失常,并可能诱发多种疾病。 孟金萍 孙淑华 王艳蓉 杨旭 刘云波关键词:铅 基因芯片 佛波酯对BALB/c3T3细胞转化早期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2 2005年 目的 探讨佛波酯(12- O -tetradecanoylphorbol- 13 -acetate,TPA)促进细胞转化早期基因表达谱的变化。方法 以N 甲基 N’ 硝基 N 亚硝基胍 (N methyl N’ nitro N nitrosoguanidine,MNNG)为启动剂,TPA为促癌剂,建立BALB/c3T3细胞转化模型。采用锥虫蓝染色法检测细胞生长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采用cDNA微阵列检测TPA处理早期的基因表达谱变化。结果 TPA处理早期可抑制细胞增殖,阻滞细胞于G1 期与S期。TPA处理 4h和 24h后,在检测的1 152个基因中筛选出 19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 9个基因表达上调, 10个基因表达下调。许多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与细胞增殖、凋亡和周期调控相关,主要涉及ras和p53基因信号传导通路。结论 TPA在促进BALB/c3T3细胞转化的早期阶段,可影响某些调节细胞周期进展基因的转录表达,从而导致细胞生长阻滞。 敖琳 曹佳 黄明辉 伍亚舟 刘晋祎 张彦琦 曾志雄 杨梦苏关键词:TPA BALB/C 基因表达谱 佛波酯 3T3细胞 差异表达基因 内质网应激参与低浓度DNA加成性损伤剂诱发的细胞应答反应 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研究内质网应激在DNA损伤剂/致癌物诱发的细胞应答反应中的作用。方法:选择3种引起不同DNA损伤类型的DNA损伤剂/致癌物,烷化性DNA损伤剂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大块加成性DNA损伤剂苯并[a]芘-7,8-9-二氢二醇-9,10-环氧化物(BPDE,环境致癌物苯并[a]芘在体内代谢形成的终致癌物)以及交联性DNA损伤剂丝裂霉素C(MMC)对人羊膜细胞FL系内质网应激反应的影响。采用SDS-PAGE和免疫印迹法检测内质网应激蛋白GRP78/BiP,GADD153/CHOP的表达改变和定位于内质网的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2(caspase-12)的激活。结果:低浓度MNNG(0.25μmol/L和1μmol/L)和BPDE(5nmol/L和50nmol/L)均能引起FL细胞中GRP78/BiP和GADD153/CHOP的上调和caspase-12的激活;3种浓度的MMC(5μmol/L、50μmol/L和500μmol/L)均引起GRP78/BiP的下调,不伴有GADD153/CHOP水平的改变和caspase-12的激活,更低浓度的MMC(5nmol/L和50nmol/L)对此并无影响。结论:低浓度MNNG和BPDE可诱发暴露细胞的内质网应激,而MMC则导致在内质网应激反应诱发过程中起介导作用的GRP78/BiP蛋白的下调,从而可能改变细胞对内质网应激原的反应性。内质网应激在DNA损伤剂/致癌剂诱发的细胞应答反应中有一定作用。 刘更 余应年关键词:内质网 应激 丝裂霉素 铅暴露U251细胞对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从毒理基因组学角度探讨铅的神经毒性作用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人神经胶质瘤U251细胞(human U251 glioma cells,U251)分别暴露于浓度为400μg/ml乙酸铅8和24 h,提取RNA。应用cDNA芯片技术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利用信息学技术对MAPK信号通路进行分析。结果 与对照相比,有2840条基因表达发生改变,其中49条差异基因参与MAPK信号通路。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乙酸铅暴露U251细胞后,MAPK信号通路中的重要基因表达发生了显著变化,主要影响P38途径和JNK途径。 孟金萍 杨旭 王艳蓉 孙淑华 刘云波关键词:MAPK通路 基因芯片 神经毒性 纳米TiO2影响细胞生长活性的尺寸效应研究(英文) 目的:不同尺寸纳米TiO2(5nm、10nm、15nm、60nm)暴露于不同组织来源细胞(HPF、ESF、U251、HB),探讨纳米TiO2对细胞生长活性的影响,探讨不同尺寸、不同浓度纳米TiO2粒子与细胞生长之间的相关... 孟金萍 刘云波 张以河 吕凤柱 杨旭 孙淑华 王艳蓉关键词:纳米TIO2 细胞株 生长活性 MTT 文献传递 环磷酰胺和异环磷酰胺Balb/c小鼠肝脏毒性的基因表达谱 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利用毒理基因芯片技术研究环磷酰胺和异环磷酰胺肝脏毒性效应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构建的小鼠毒理基因芯片和环磷酰胺及异环磷酰胺致Balb/c小鼠肝毒性动物模型,观察不同时相点小鼠肝脏基因表达谱变化,结合层次聚类和生物信息数据库检索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初步功能分析。结果两种药物作用后引发小鼠肝脏多种基因表达改变,分析发现类似的表达谱变化趋势如蛋白质生物合成相关基因上调,抗氧化相关基因失衡,免疫调节、细胞增殖及凋亡相关基因异常改变等均存在于两种药物组,提示两种药物存在多种共同的肝毒性效应机制。结论环磷酰胺和异环磷酰胺有共同的肝脏毒性分子机制。 高利宏 敖林 胡冉 刘晋祎 黄明辉 杨梦苏 曹佳关键词:环磷酰胺 异环磷酰胺 基因表达谱 肝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