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AFX003)

作品数:23 被引量:331H指数:11
相关作者:林喜芬程琥江必新王一杨力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2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3篇司法
  • 3篇社会
  • 3篇司法程序
  • 3篇司法能动
  • 3篇司法能动主义
  • 3篇司法权
  • 3篇能动主义
  • 3篇法权
  • 3篇法院
  • 2篇上下级
  • 2篇社会矛盾
  • 2篇审级
  • 2篇审判
  • 2篇诉讼
  • 2篇能动司法
  • 2篇下级
  • 2篇法律
  • 2篇裁判
  • 1篇调处
  • 1篇调解

机构

  • 11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北京市高级人...
  • 3篇中华人民共和...
  • 2篇国家法官学院
  • 2篇武汉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浙江财经学院
  • 1篇中国人民公安...
  • 1篇中南大学

作者

  • 4篇林喜芬
  • 3篇江必新
  • 3篇程琥
  • 3篇王一
  • 2篇杨力
  • 1篇江国华
  • 1篇施新州
  • 1篇莫于川
  • 1篇施新洲
  • 1篇郑成良
  • 1篇吴建雄
  • 1篇曹士兵
  • 1篇马明亮
  • 1篇雷振
  • 1篇郑志华
  • 1篇季卫东
  • 1篇杨知文
  • 1篇朱道坤

传媒

  • 4篇法律适用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东方法学
  • 1篇中国刑事法杂...
  • 1篇当代法学
  • 1篇吉林大学社会...
  • 1篇内蒙古社会科...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中国法学
  • 1篇现代法学
  • 1篇法商研究
  • 1篇绍兴文理学院...
  • 1篇华东政法大学...
  • 1篇北方法学
  • 1篇中山大学法律...
  • 1篇河南财经政法...
  • 1篇交大法学

年份

  • 2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9篇2012
  • 5篇2011
  • 1篇2010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两个证据规定”的三大突破与五个局限——以非法言词证据的证据能力为重心被引量:14
2011年
两高三部新近颁布的"两个证据规定"(《关于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与《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重申了非法言词证据一般应予排除的原则,修订了非法言词证据的涵义及取证规范,确立了瑕疵证据一般不予排除的操作程式,是我国刑事证据制度改革的突破进展。同时,也存在对严格予以排除的"强制情形"例举不细致,对"诈术情形"的证据效力有待明确,被追诉人口供的排除原理亟需完善,取证禁止规定亟需更高位阶的人权法规范引导,特殊情形下非法言词证据的证据能力仍需补充等五大改革局限。面对这些制度局限,进一步的对策、变革与完善仍值得期待。
林喜芬
关键词:两个证据规定非法言词证据
司法能动主义的语境和语义考察——基于美国司法史的梳理
2012年
司法能动主义发源自美国,肇端于违宪审查,它是普通法制度背景下的一种司法理念和司法形态。纵观美国两百多年司法史,司法能动主义与司法克制主义此消彼长,交替发展。美国(及西方类似国家)的政治体制和司法制度是讨论司法能动主义不可脱离的固有语境。忽视或脱离这个语境,肯定会或多或少地偏离它的本意。同时,司法能动主义不仅是一个可以多角度认识、多层面解读的多义性概念,而且表现出动态发展和不断丰富的开放性特质。
王一
关键词:司法能动主义违宪审查三权分立普通法
社会矛盾调处与“大调解”解纷模式的完善——基于社会主义新时期的语境思考被引量:3
2012年
"大调解"机制是我国社会主义新时期为应对层出不穷的新型纠纷而创设的新型纠纷解决机制。它与传统意义上的"小调解"一脉相承,在特征上相区别。大调解在纠纷解决与社会综合治理等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能动作用,但也存在着容易扭曲变形,侵损司法规律等诸多局限。因此,以转型时期为语境,我国在完善大调解机制方面应确立实效性、普适性、试点性的基本原则,并以处理司法与非司法之关系为支点,致力于构建纠纷预防与纠纷消解的双重治理机制。
林喜芬
关键词:大调解社会主义新时期语境
中国法院职权优化配置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作为下一步司法体制改革的切入点,法院职权优化配置的目标应是专业化基础之上的人民性。它有赖于以程序达成共识,但需要借助融入实质判断的新程序主义视角。在此基础上,摆脱司法地方化以实现法院独立之道,应是恢复三审终审制及对案件请示制度的诉讼化改造,以此改变法院与政府在案件上的局部力量对比。同时,出于建立科学上下级法院审级关系,需要从目前只有服从性质的上级法院单向监督,走向以反监督程序建构为重点的审级独立意义上的双向制约,并以此梳理不同审级之间职权合理分工的若干原则。此外,为了解决法院内部的科层化现象,除了内设机构和审判组织的亟待变化,当下尤应强调包括陪审制程序、刑事聆讯程序、民事简化程序以及广为瞩目的公众案件的张力性程序等在内的涉及国家审判权的权力制约程序化改造,惟此作为实现法官独立的核心。
杨力
关键词:人民性
法律议论的社会科学研究新范式被引量:65
2015年
本文以"法律不确定性问题"为出发点,沿着通过教义学或科学技术来摒弃不确定性以及反过来在不确定性的前提条件下考虑制度设计这样两条基本线索,梳理了法解释学与法社会学之间的争论以及不同的应对策略,从中归纳出作为科学的法学观、作为技艺的法学观以及法律的本质就是话语实践的核心命题。作者认为今后中国的问题导向跨学科研究应该聚焦法律议论,特别是法的社会科学研究要把重点从结构、功能转移到价值涵义,以便真正深入到规范的领域进行实证分析,与此同时切实加强与法解释学以及法律实务部门之间的对话。因此,作者提倡"议论的法社会学"研究范式,试图以此深化法律方法论的探讨,促进思想与制度的创新。
季卫东
由事实迈向规范:刍议情理的二大维度被引量:2
2013年
目次一、问题的提出二、"性"、"情"、"理"、"礼"与"律法"——"自然主义"及其反动三、"情理"的结构:客观方面与主观方面四、"情理"的维度:事实维度与规范维度(一)"情理"的事实维度(二)"情理"的规范维度五、情理在当代司法实践中的表达六、余论一、问题的提出"情理"在中国司法传统当中一直占据非常特殊的地位,如"原情定罪"、"不能舍情理而别为法也"、"原情度事以得其理"等等,甚至有"原情而略法"〔1〕之说。可见"情理"甚至相对实证法,自成一种重要的法源,时至今日,仍可寻出其中的蛛丝马迹。学者对于"情理"介入司法,以及"情理"
郑志华
关键词:情理关怀
司法程序公开研究被引量:22
2014年
司法程序公开是公正司法的体现,又是公正司法的重要保障。司法程序公开与司法公开、审判公开、司法信息公开、立法程序公开以及行政程序公开有着密切关联,也存在一些差别。随着我国司法程序公开在广度和深度上不断得到扩展,司法程序公开需要破解一些新难问题,特别是在司法程序公开的范围、方式、监督方面予以完善。
江必新程琥
关键词:司法程序
司法权的属性及其社会治理功能被引量:14
2014年
在区分具有司法性质的权力与司法权的基础上,本文对司法权进行了实用主义界定,即指人民法院围绕司法审判依法独立行使的公共权力,包括其司法审判权、司法解释权、司法建议权、司法执行权和司法帮助权。司法权的属性包括政治属性、法律属性和社会属性三个层次。基于司法权社会治理功能的局限性,当前应强化司法权在社会治理中的规范性和严肃性,彰显和传播其法律理性,不断满足社会治理在结构和功能上的法律诉求。
施新洲
关键词:司法权司法属性
论中国刑事司法程序异化的实践现状——基于典型案例的实证反思被引量:1
2011年
通过对90起典型误判案件的经验分析,发现转型中国的刑事司法在程序运行方面,具有"错误演化的重复性"、"辩护功能的次要性"等异化特征;在证据使用方面,具有"证据收集的非法性"、"证据效果的间接性"、"证据认定的随意性"等异化特征;在权利救济方面,具有"救济原因的偶然性"、"救济渠道的阻滞性"、"救济方式的博弈性"等异化特征。刑事司法程序的异化引发了"受害主体的多元性"、"危害程度的深远性"、"赔偿救济的有限性"等一系列不良后果。而这些异化现象,必须通过制度与条件的双重改进方可缓解。
林喜芬
关键词:程序异化
现代司法的审级构造和我国法院层级结构改革被引量:12
2012年
现代司法关于上下级法院之间的组织安排表现为一种不同于行政系统垂直结构的审级构造模式,这种审级构造在制度原理和技术规范上可以概括为上下级法院之间相互独立、上下级法院之间实行职能分层、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具有终局性三方面的内容。中国司法改革应以现代司法的审级构造原理和技术规范为依据,改变上下级法院之间行政化运作的非正式制度,通过合理的职能分层建立上下级法院之间的双向制约机制,确立合理的终审审级制度以维护司法的终局性。
杨知文
关键词:现代司法中国司法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