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KGZD-EW-301)

作品数:6 被引量:17H指数:2
相关作者:关进安万丽华梁德青李栋梁吴能友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同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理学

主题

  • 4篇水合物
  • 3篇导热
  • 2篇导热系数
  • 2篇动力学
  • 2篇三醇
  • 2篇天然气水合物
  • 2篇气水
  • 2篇气水合物
  • 2篇分子
  • 2篇分子动力学
  • 2篇长链
  • 1篇导热性能
  • 1篇动力学模拟
  • 1篇砂岩
  • 1篇生物标志
  • 1篇生物标志物
  • 1篇烃类
  • 1篇泥岩
  • 1篇热传导
  • 1篇热扩散

机构

  • 6篇中国科学院
  • 2篇浙江大学
  • 1篇青岛海洋地质...
  • 1篇同济大学

作者

  • 4篇万丽华
  • 4篇关进安
  • 2篇李栋梁
  • 2篇茅晟懿
  • 2篇贾国东
  • 2篇邬黛黛
  • 2篇孙永革
  • 2篇朱小畏
  • 2篇管红香
  • 2篇吴能友
  • 2篇梁德青

传媒

  • 2篇化工学报
  • 2篇中国科学:地...
  • 1篇现代地质
  • 1篇新能源进展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南海北部1,3,4-C27-29三醇化合物的检出及其指示被引量:1
2016年
继长链三醇化合物(1,20,21-C_(29))在部分沉积物和淡水蕨类植物中检出后,本文在南海北部Site4B岩芯沉积物中检出了与1,20,21-C_(29)三醇不同羟基位置和碳链长度的新的长链三醇同系物(1,3,4-C_(27-29)).通过对其分子分布和单体碳同位素测试发现1,3,4-C_(29)三醇与n-C_(26-30)偶碳长链脂肪醇含量具有良好相关性,R2(n=68)分别为0.905、0.929和0.903,并且碳同位素组成(–32.3±1.9‰)与n-C_(26-30)偶碳长链脂肪醇(分别为-29.13±0.87‰、-32.98±1.28‰和-32.98±1.28‰)较为接近.Site4B岩芯沉积物中1,3,4-C_(29)三醇和陆源长链脂肪醇(n-C_(26-34))在整个剖面中的分布趋势高度一致,可以作为陆源输入的替代性指标.鉴于以往研究1,20,21-C_(29)三醇专属于满江红属(Azolla)淡水蕨类植物,此次报道的1,3,4-C_(27-29)三醇可能具有相似的生物来源,通过对其生源区及生长环境的判定可以为南海北部陆源输入途径和来源提供潜在的有机地球化学依据.
朱小畏茅晟懿吴能友贾国东孙永革管红香邬黛黛
关键词:南海北部
覆瓦状满江红中生物标志物组成及其对沉积物中有机质来源的可能指示被引量:1
2017年
本次研究主要对覆瓦状满江红中长链烷基二醇、三醇、一元异构醇和羟基酸等含羟基类化合物组成分布进行探讨,结合对比蕨状满江红、小叶满江红和南海沉积物中醇类有机质组成,以期探索满江红对南海沉积物中二醇和三醇生物来源的可能指示.3种满江红中均检出了大量中间羟基位于ω20键位的二醇、一元羟基酸和一元异构醇,其中1,ω20-二醇和ω20-羟基酸呈强偶奇优势分布,而ω20-异构醇呈强奇偶优势分布;除此之外,还检出了少量中间羟基位于9,10/或ω9,ω10键位的二醇、三醇和二元羟基酸,均以以C_(29)链长为主.满江红中相似结构的系列物反映了相同的生物合成途径:偶奇优势分布的ω20-羟基酸通过脱羧基形成奇偶优势分布的ω20-异构醇,通过酰基还原形成偶奇优势分布的1,ω20-二醇;ω9,ω10-羟基酸通过酰基还原形成1,20,21(1,ω9,ω10)-三醇,然后加氢脱水形成9,10-二醇.覆瓦状满江红中醇类有机质组成分布特征表明不是南海沉积物中1,13/1,14/1,15-C_(28,30,32)二醇和1,3,4-C_(27-29)三醇的生物来源,某种海洋硅藻可能是近海沉积物中1,14-C_(28,30)二醇的母质来源,对于南海沉积物中二醇和三醇的生物来源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索.
茅晟懿朱小畏吴能友贾国东孙永革管红香邬黛黛
关键词:羟基酸南海沉积物
祁连山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储层岩石热物性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采用扫描电镜测试了祁连山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储层泥岩和砂岩微观结构。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泥岩由微小均匀的片状多边形块体构成,这种微观结构使得泥岩中水合物以浸染状赋存;而砂岩内部存在分散状孔隙,砂岩中水合物为孔隙赋存。采用瞬变平面热源法测试了含甲烷水合物储层岩石的导热系数和热扩散率。在温度为-9.41~9.41℃时,干泥岩导热系数为0.577~0.853 W·m-1·K-1,含甲烷水合物储层泥岩导热系数为0.704~1.050 W·m-1·K-1。在温度为-8.11~9.28℃时,干砂岩导热系数为0.828~1.271 W·m-1·K-1,含甲烷水合物储层砂岩导热系数为3.850~4.555 W·m-1·K-1。在温度为-9.41~9.41℃时,干泥岩热扩散率为0.712~0.894 mm2·s-1,含甲烷水合物储层泥岩热扩散率为0.792~1.006 mm2·s-1,干砂岩热扩散率为1.198~1.674 mm2·s-1,含甲烷水合物储层砂岩热扩散率为1.403~1.769 mm2·s-1。测试数据表明,对于孔隙型水合物,测定导热系数是一种较好的辨识水合物存在的辅助手段。
万丽华梁徳青李栋梁关进安
关键词:天然气水合物导热系数热扩散微观结构泥岩砂岩
天然气水合物导热性能研究现状
2014年
天然气水合物导热系数的研究对于模拟自然界天然气水合物的成藏和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开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获取天然气水合物导热系数的实验测试和模拟计算方法,分析了气体水合物导热特性、导热机理以及水合物复合体系导热。总结了水合物导热规律,即外界温压条件和晶穴占有率对水合物的导热产生影响,且水合物的导热具有相似的温度压力依赖关系,并呈玻璃体的导热特性。水合物玻璃体导热特性由水合物笼型结构决定,而客体分子的存在强化了水合物导热的玻璃体属性。指出非稳态下天然气水合物导热性能变化研究对分析天然气水合物在常压下的稳定性、确定甲烷水合物等最佳储存温度、从导热角度探讨自保护效应机理等具有重要意义。
万丽华梁徳青关进安
关键词:天然气水合物导热系数分子动力学玻璃态
烃类水合物导热特性的分子动力学模拟被引量:7
2014年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 Green-Kubo理论计算了263.15 K、3 MPa,sⅠ乙烷水合物、乙烯水合物的导热,给出密度和热导率值。从主客体分子和晶体结构(致密性、规整程度)对导热的影响等角度研究了烃类水合物(甲烷水合物、乙烷水合物、乙烯水合物)导热的特性。结果显示化学性质相似、分子量相差不大的烃类形成的水合物,其导热具有相似的温度压力依赖关系和晶体结构相关关系。对于sⅠ型水合物,水分子对水合物导热的影响远远超过客体分子对导热的影响。水合物的分子量越大,水合物密度越大,热导率越大。水合物晶体越致密、晶格越规整,热导率越大。
万丽华梁德青关进安
关键词:水合物分子模拟分子量
二氧化碳水合物导热和热扩散特性被引量:7
2016年
热导率和热扩散率是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开采关键性基础热物性数据,采用反应釜内壁衬有氟塑料材料,低过冷度,让水合物在反应釜内逐层生成的合成方法,获得可直接用于导热测试的二氧化碳水合物样品。采用瞬变平面热源法原位测试了温度264.68-282.04 K、压力1.5-3 MPa二氧化碳水合物热导率、热扩散率,并测试了二氧化碳水合物在268.05 K、0.6 MPa左右发生自保护效应过程中热导率、热扩散率,获得了晶态下和自保护效应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水合物热导率、热扩散率变化特性。测试结果将为天然气水合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
万丽华梁德青李栋梁关进安
关键词:水合物热力学性质热传导热扩散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