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12AA112509)
- 作品数:62 被引量:197H指数:8
- 相关作者:张玮王年香何宁顾行文李泽更多>>
- 相关机构:河海大学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江苏省交通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水利工程天文地球建筑科学更多>>
- 充填土沉积特性试验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疏浚土及吹填泥能否作为充填料是土工织物充填袋筑堤技术关键问题。针对连云港疏浚土,开展泥水混合物沉积模拟试验,研究了黏粒含量和初始含水率对泥水混合物自重沉积特性的影响,以及作为充填材料的适用性。试验结果表明:充填土沉积过程可分为沉淀阶段和自重固结阶段。沉淀阶段时间较短,土性指标很快趋于稳定。自重固结阶段土性指标几乎没有变化,表明充填土自重固结是相当缓慢的;充填土初始含水率越大,或黏粒含量越小,最大沉淀速率越大,沉淀越快。初始含水率越大,或黏粒含量越大,沉淀结束时充填土含水率和孔隙比越大,密度越小;当充填土黏粒含量大于10%时,在确保充填土的流动性和可灌性前提下,应尽量减小初始含水率,从而降低充填土沉淀结束时的含水率和孔隙比,提高密度;当充填土料的黏粒含量大于30%时,最大沉淀速率很小,沉淀的持续时间将会比较长,不利于工程施工。因此,充填土料的黏粒含量应小于30%。
- 王年香何宁章为民顾行文任国峰
- 关键词:初始含水率
- 充填泥袋筑堤关键技术的离心模型试验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以连云港30万吨级航道建设工程为依托,对以疏浚淤泥为充填材料的充填泥袋筑堤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离心模型试验研究.试验的结果表明:(1)充填泥袋的沉降主要发生在施工期,竣工后变化很小,从沉降安全上考虑,黏粒含量不宜大于22%;(2)泥袋的沉降随黏粒含量的增加而增大,不排水强度随黏粒含量的增加而减小;(3)泥袋堤体的沉降在堤体范围内呈现中间大两边小的分布,在筑堤的过程中,堤身发生比较大的压缩;(4)泥袋堤体失稳时,变形主要表现为沉降,水平变形较小,表现为圆弧滑动破坏型式.
- 王雪奎王年香顾行文朱群峰
- 关键词:离心试验
- 淤泥质和粉沙质海岸分类标准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在海岸性质分类标准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黏粒含量15%~25%泥沙水力特性试验成果,引入黏粒含量作为间接、量化指标开展淤泥质和粉沙质海岸分类标准深化研究。分析表明,中值粒径大于0.10 mm、黏粒含量几乎等于0%的海岸属于沙质海岸;中值粒径介于0.03~0.10 mm、黏粒含量小于10%的海岸属于粉沙质海岸;中值粒径小于0.03 mm、黏粒含量大于等于25%的海岸属于淤泥质海岸,黏粒含量介于10%~25%的海岸定名为淤泥质与粉沙质过渡区海岸。研究成果为国内外淤泥质海岸研究在海岸工程的应用上提供了新的研究实例。
- 刘红马兴华张华刘春嵘
- 关键词:淤泥质海岸粉沙质海岸水力特性
- 黏粒含量对充填泥袋沉积和排水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以连云港30万吨级航道建设工程为依托,针对黏粒含量对充填泥袋沉积和排水特性的影响,开展了泥水混合物沉积试验和充填泥袋的排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泥水混合物的沉积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快速下沉阶段和平稳下沉阶段,快速下沉阶段持续时间较短,平稳下沉阶段持续时间很长,该阶段土体逐渐自重固结;2充填淤泥的黏粒含量越小,沉淀速率越大,沉淀持续时间越长;3充填泥袋的排水率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大,随着黏粒含量的增加而减小;4从工程安全角度考虑,充填材料的黏粒含量不应大于18%。
- 王雪奎王年香顾行文任国峰
- 关键词:排水土工织物
- 连云港海域粉沙质和淤泥质海岸泥沙运动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5
- 2012年
- 连云港埒子口—灌河口海域为淤泥质向粉沙质海岸的过渡带,水沙运动复杂。在考虑淤泥质和粉沙质泥沙特性的基础上,构建泥沙数学模型,可以在一个模型内同时模拟两种不同性质泥沙运动,验证结果令人满意;同时,利用所建立的泥沙数学模型还可以计算悬沙的沉速场,据此分析埒子口—灌河口过渡带的泥沙运动特征和影响因素。
- 张玮安翔
- 关键词:淤泥质泥沙数学模型
- 充填土袋受力和变形特性离心模型试验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利用疏浚土及吹填泥作为充填料的土工织物充填袋筑堤技术得到极大关注.针对连云港疏浚土,采用土工离心模型试验技术,研究黏粒含量对充填土袋受力和变形的影响以及充填袋水平排水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充填土袋沉降主要发生在施工期,竣工后沉降变化很小,施工期充填土的孔隙水压力和充填袋的应变明显增大,竣工期达到最大,随后缓慢减小,不排水强度随深度增大.沉降和孔隙水压力随粘粒含量的增加而增大,不排水强度随粘粒含量的增加而减小.充填袋水平排水效果达10%~15%,充填土袋筑堤,充填土的黏粒含量应小于20%.
- 王年香顾行文任国峰何宁王雪奎
- 关键词:离心模型试验
- 册镇海底管线沿线海床冲刷原因及冲刷趋势研究被引量:7
- 2013年
- 海床冲刷可能导致海底输油管线裸露悬空,影响其运营安全。文章针对册镇海底输油管线沿线海床的冲刷现象,利用杭州湾大范围海域潮流数学模型和海床冲淤计算方法,分析了造成海床冲刷的原因,预测了冲刷的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册镇海底输油管线沿线海床冲刷主要与新泓口围垦的局部挑流及金塘大桥的阻水作用有关。随着规划围垦工程的实施,沿线部分海床还将进一步冲刷。
- 张玮金新汪魁
- 关键词:围垦工程金塘大桥
- 基于大型船舶实船观测的开敞海域浅滩深挖槽航道通航宽度被引量:3
- 2016年
- 航道通航宽度直接影响船舶进出港的航行安全,而对于类似连云港港的大型船舶浅滩深挖槽航道,航道基建投资、维护成本对航道通航宽度更为敏感。我国现行规范航道通航宽度计算公式是根据7.4万t以下船舶实船航迹观测后推导的经验公式,缺少大型船舶的实船航行数据作为支撑。本研究通过观测连云港港15万吨级航道内15万吨级船舶实船航行数据,并引入航道宽度保证率的概念,提出不同保证率对应的船舶漂移倍数以及不同条件下航道船舶漂移倍数取值,优化了开敞海域大型船舶浅滩深挖槽航道通航宽度计算参数,完善了计算方法,解决了规范公式及参数缺乏大型实船航行数据支撑和缺乏保证率概念的问题,为规范修编提供技术依据。
- 郭冬冬金雪英曹恩广程鑫车军马兴华
- 关键词:保证率
- 环抱式港池水体交换效果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4
- 2015年
- 环抱式港池的主要问题是水体交换能力较弱,设置水体交换通道是改善港池水质的有效方法。以连云港的两个港区为例,建立潮流和对流扩散模型,研究环抱式港区设置水体交换通道对于水质的改善效果。研究表明:进潮量是提高港区水体交换能力的决定因素;进潮占优的通道对港区水体交换效果的改善优于出潮占优的通道;通道与口门处潮位过程的涨潮潮差是影响进潮量的主要因素。
- 韩卫东张玮陈祯刘博雅曹昊
- 关键词:潮差
- 烟台套子湾海域表层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及其动力响应被引量:14
- 2013年
- 根据2010年10月采集的山东烟台套子湾大范围表层沉积物样品以及收集到的实测水文资料,分析研究套子湾海域表层沉积物的粒度分布特征,同时在应用GSTA模型对沉积物进行输运趋势分析的基础上,探讨该区域泥沙运移趋势。结果表明:整个套子湾内主要以细砂或极细砂和粉砂质砂为主,沉积物总体呈条带状分布向外逐渐变细;海区大部分区域的表层沉积物分选性都很好,相对与较小的潮流动力而言,波浪动力因素对泥沙的长期分选起到了主要作用;套子湾海域沉积物内细颗粒含量很少,平均值仅在3.49%,该海域细颗粒泥沙来源少,揭示了套子湾海域以波浪作用为主的沉积环境。应用GSTA模型对表层沉积物运移趋势分析结果显示,套子湾海域以垂直岸线横向输沙为主,近岸存在一定的纵向输沙,但强度不大,在优势浪垂岸入射和横向输沙作用控制下,纵向输沙强度较弱。
- 左书华韩志远许婷
- 关键词: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动力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