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90260)

作品数:69 被引量:455H指数:11
相关作者:龚一鸣詹仁斌马学平纵瑞文张立军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农业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8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6篇天文地球
  • 38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4篇化石
  • 13篇地层
  • 12篇生物地层
  • 10篇遗迹化石
  • 8篇泥盆世
  • 7篇泥盆纪
  • 6篇志留纪
  • 6篇珊瑚
  • 6篇晚泥盆世
  • 6篇西准噶尔
  • 6篇奥陶世
  • 4篇地层学
  • 4篇遗迹学
  • 4篇三叶虫
  • 4篇上泥盆统
  • 4篇剖面
  • 4篇腕足
  • 4篇化学地层
  • 4篇古环境
  • 4篇古生代

机构

  • 31篇中国科学院南...
  • 16篇北京大学
  • 15篇中国科学院
  • 14篇中国地质大学
  • 11篇中国科学院大...
  • 6篇河南理工大学
  • 6篇中国地质大学...
  • 5篇南京大学
  • 3篇中国地质科学...
  • 2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广西大学
  • 1篇甘肃省地质调...
  • 1篇合肥工业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云南大学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河南省生物遗...
  • 1篇大阪市立大学

作者

  • 12篇龚一鸣
  • 8篇詹仁斌
  • 7篇马学平
  • 6篇张立军
  • 6篇樊隽轩
  • 6篇纵瑞文
  • 5篇刘建波
  • 4篇黄冰
  • 4篇唐鹏
  • 3篇张美琼
  • 3篇陈清
  • 3篇廖卫华
  • 3篇王怿
  • 3篇沈树忠
  • 3篇宗普
  • 3篇李越
  • 3篇吴荣昌
  • 3篇龚一鸣
  • 3篇赵曌
  • 2篇侯旭东

传媒

  • 14篇古生物学报
  • 10篇地层学杂志
  • 8篇中国古生物学...
  • 7篇古地理学报
  • 7篇中国科学:地...
  • 6篇Scienc...
  • 5篇Acta G...
  • 3篇微体古生物学...
  • 3篇地球科学(中...
  • 2篇科学通报
  • 2篇生物学通报
  • 2篇Journa...
  • 1篇中国地质
  • 1篇地质学报
  • 1篇科技导报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沉积学报
  • 1篇Integr...
  • 1篇地球科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3篇2020
  • 9篇2019
  • 15篇2018
  • 9篇2017
  • 11篇2016
  • 13篇2015
  • 11篇2014
  • 4篇2013
6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遗迹化石对显生宙5大生物-环境事件的响应被引量:12
2015年
通过系统梳理与奥陶纪-志留纪、晚泥盆世弗拉期-法门期、二叠纪-三叠纪、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古近纪之交的5次生物大灭绝期遗迹化石记录相关的生物和环境事件,发现遗迹化石对5次大灭绝事件为负响应,即在大灭绝事件之后的残存期和复苏期期间,遗迹化石的多样性、丰度、潜穴直径、生物扰动强度、遗迹组构阶层都大为减小.遗迹化石反映的造迹生物行为习性和觅食策略在5次生物大灭绝事件后也各有不同,食沉积物性觅食策略在晚奥陶世和晚白垩世大灭绝事件之后占据主导,滤食性觅食策略在晚三叠世大灭绝事件之后占据主导,机会主义遗迹(如Planolites)、食沉积物性和滤食性等多种觅食策略和行为习性在晚泥盆世F-F和晚二叠世两次大灭绝事件之后占据主导.晚泥盆世F-F和晚二叠世两次大灭绝事件之后,遗迹化石记录了底栖生物系统由简单向复杂、由二维向三维生态空间拓展的变化趋势.
张立军赵曌龚一鸣
关键词:遗迹化石显生宙地层学环境影响
地史时期生物大灭绝及其对当代生物多样性的启示被引量:3
2014年
地史时期生物多样性的演变模式呈现总体递增的趋势,但期间发生过多次灭绝事件,使得生物多样性有不同程度的丧失。目前公认的是动物界在显生宙经历了5次较为显著的大灭绝,但没有证据表明,全球变冷或变暖必然会导致生物大灭绝。地史时期的生物大辐射多发生于全球暖期(温室)。对于灭绝是否存在周期性,目前仍有不同意见。人类活动的加剧和地球环境的演变2个方面因素的交织作用,使当代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但对比地史时期的资料及模型预测表明,目前并未进入"第6次大灭绝"。
宗普薛进庄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大灭绝
滇东北昭通箐门的泥盆纪珊瑚(一)——早泥盆世和中泥盆世早期的四射珊瑚被引量:1
2016年
云南省昭通市东北郊箐门出露了一条比较完整的泥盆纪浅海相地层剖面,下、中、上三个统均有出露,浅海底栖生物化石丰富,研究基础也相对较好,是研究滇东北地区泥盆纪地层的一条理想剖面。由于地层剖面比较长,沉积厚度比较大,文中仅描述该剖面早泥盆世和中泥盆世早期的四射珊瑚,并讨论有关地层划分和珊瑚群古生物地理亲缘关系。
廖卫华马学平
关键词:四射珊瑚下泥盆统滇东北
遗迹学的可持续发展:第4届国际遗迹学大会综述被引量:4
2016年
第4届国际遗迹学大会于2016年5月6日—9日在葡萄牙新伊达尼亚世界地质公园召开。从会议报告、展板、论文摘要集和野外地质考察可以看出:遗迹化石与沉积环境分析及遗迹化石的系统古生物学是当前遗迹学研究的热门领域,新概念和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将是未来遗迹学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对比表明,中国学者在遗迹化石的系统分类学、陆相遗迹化石以及新遗迹学领域研究较为薄弱。笔者认为,注重遗迹化石在地质突变期中的分析、发展新遗迹学、加强四足动物及鸟类足迹的研究,将是近期国内遗迹学的主要研究方向。
张立军范若颖
关键词:遗迹化石遗迹学
Meganodular Limestone Points South China Paleoplate to the Late Ordovician Equator
2016年
Objective Time-specific litho- and biofacies often holds important information about unique ancient ecosystems that no longer exist on Earth today. This report summarizes one of such time-specific facies--the 3-D network structure of the Upper Ordovician Pagoda Formation in South China, as investigated by Zhan et al. (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 DOI: 10.1016/j.palaeo.2015.07.039).
ZHAN RenbinJIN JisuoLIU Jianbo
什么引起五次生物大灭绝?被引量:61
2017年
尽管多数生物学家认为当今地球正处于一次前所未有的生物大灭绝之中,然而由于人类拥有的直接观察记录非常短暂,难于正确判断当今地球将来的发展趋势和潜在的危机.地质历史时期曾经发生了五次重大生物灭绝事件,这些事件造成当时海洋中至少75%的物种在短时间内灭绝,陆地生态系统形成以后,也同样遭到重创.这些生物大灭绝事件发生的原因成为评估当今地球生态系统危机的重要依据.根据对5亿多年以来发生的五次生物大灭绝(分别发生在奥陶纪末、泥盆纪晚期F/F、二叠纪末、三叠纪末和白垩纪末)生物的种类、灭绝模式以及环境背景分析表明,地球上显生宙以来还没有发生过造成整个地球生物圈彻底毁灭的灾变事件,地质历史时期发生的五次生物大灭绝均伴随有剧烈的环境变化,大气CO_2、温度(包括冰室效应和温室效应)、海洋酸化、海平面变化和海水缺氧等全球性的气候、环境剧变是造成生物大灭绝的主要原因.导致这种环境灾变最为常见的触发机制是超大规模的火山活动,火山活动不但喷出大量CO_2等温室气体,同时可以触发大量蕴藏在内陆盆地和大陆架上的甲烷气体等快速释放.地外体撞击、超新星爆发、太阳耀斑爆发等事件可能会瞬间毁灭地球,但并不是地质历史时期已经发生的生物大灭绝的主因.
沈树忠张华
关键词:生物大灭绝火山喷发温室效应环境恶化
基于CONOP的华南奥陶纪海洋生物演化研究
随着地层学和古生物学数据的不断积累以及计算机科学的不断发展,基于大数据的定量地层学研究逐渐成为生物多样性研究的一个重要趋势。定量地层学源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它可以用来较好地解决地层之间的对比问题。目前主要的定量地层学方法包...
邓怡颖樊隽轩陈中阳
关键词:奥陶纪
文献传递
中国地层学新进展——“中国综合地层和时间框架”专辑前言被引量:5
2019年
地质历史时期发生了一系列改变整个地球生物圈演化进程的重大地质和生物事件.为了解这些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速度和原因,需要在统一的时间框架中进行综合分析.精准的生物地层是划分地质年代和进行洲际和地区间对比的首选标准.中国地层类型多种多样,化石丰富,传统的以化石门类系统古生物学为基础的生物地层工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已经建立的72个全球界线层型(GSSP)中有11个位于中国,是目前建立GSSP最多的国家,在国际地层表中占有一席之地.高精度定年、化学地层学、天文旋回地层学等也在地层划分和对比中越来越多地应用,并取得一定进展.本专辑由中国的地层古生物学专家对中国近十多年以来从埃迪卡拉纪到第四纪综合地层和时间框架方面的进展以及各大区之间的地层划分与对比进行了系统总结.
沈树忠戎嘉余
关键词:生物地层化学地层地层对比
安徽宿松坐山志留纪晚期地层的研究被引量:9
2018年
通过对安徽宿松原称"茅山群"地层的综合研究,发现了2层线形植物化石、植物类表皮微体化石和大型虫管遗迹化石。结合湖南张家界和澧县、重庆秀山、贵州石阡和印江、湖北通山等地志留纪晚期地层的研究结果,确定宿松坐山原称"茅山群"地层的时代为志留纪晚期(Ludlow-Pridoli);依据所含化石和岩性特征,认为这套地层应称为小溪组。综合分析了安徽下扬子地层分区的志留系上部地层,认为该区可能不存在真正茅山群沉积,原称"茅山群"地层为志留纪晚期小溪组。造成该区志留纪兰多维列世特列奇早期之后沉积间断的原因是广西运动的影响。
王怿蒋青蒋青张小乐唐鹏詹仁斌
关键词:生物地层志留纪
西准噶尔乌兰柯顺地区牙形刺生物地层和沉积环境研究新进展被引量:3
2018年
西准噶尔地区的乌兰柯顺剖面从晚泥盆世朱鲁木特组至早石炭世黑山头组地层连续,单斜出露,特别是其中跨越晚泥盆世弗拉期顶部至早石炭世杜内期底部的洪古勒楞组,宏体化石、微体化石和遗迹化石以及其他相标志丰富,岩性的三分性明显:下段为灰色—灰黄色生物碎屑灰岩;中段为紫红色—灰绿色沉凝灰岩;上段为灰绿色—灰黄色生物碎屑灰岩、钙泥质碎屑岩。该剖面是我国北方构造活动区难得的完整剖面和洪古勒楞组理想的候选层型剖面。牙形刺和其他大化石的初步研究表明,该剖面洪古勒楞组的时限为晚泥盆世末弗拉期至早石炭世早杜内期。
王志宏王志宏龚一鸣纵瑞文宋俊俊宋俊俊
关键词:生物地层牙形刺法门阶泥盆系石炭系西准噶尔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