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0CB951601)

作品数:5 被引量:41H指数:4
相关作者:罗小莉谢瑶瑶王盘兴李丽平周国华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局江苏省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气温
  • 2篇降水
  • 1篇冬季气温
  • 1篇冬季气温异常
  • 1篇遥感
  • 1篇中国近海
  • 1篇中国气温
  • 1篇中国夏季降水
  • 1篇数值模拟
  • 1篇年代际
  • 1篇年际
  • 1篇年际异常
  • 1篇气温异常
  • 1篇热带
  • 1篇热带太平洋
  • 1篇卫星遥感
  • 1篇夏季
  • 1篇夏季降水
  • 1篇近海
  • 1篇降水序列

机构

  • 5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清华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气象局国...
  • 1篇江苏省气象局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作者

  • 3篇王盘兴
  • 3篇谢瑶瑶
  • 3篇李丽平
  • 3篇罗小莉
  • 2篇周国华
  • 1篇徐敏
  • 1篇徐经纬
  • 1篇王超
  • 1篇罗勇
  • 1篇张秀芝
  • 1篇章开美

传媒

  • 4篇大气科学学报
  • 1篇应用气象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2
  • 3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基于160站资料的我国表面气温异常特征被引量:15
2011年
利用我国160站站域面积和近60年月平均表面气温资料,求得1951—2008年我国年、季节全国平均气温序列。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表面气温异常的基本特征:四季表面气温异常中冬季异常方差最强,它对四季总异常的方差贡献为47.7%,远高于春、秋季(23.4%,17.2%)和夏季(11.7%)。线性增温在年、季序列中均显著,年序列最强,夏季最弱;全国平均表面气温线性增温的年值为1.4℃/58 a,冬季(2.3℃/58 a)明显高于夏季(0.6℃/58a)。年代际变化在年和冬、夏季序列中的方差贡献显著,年值(59.3%)明显高于冬、夏季值;年和冬季全国平均表面气温年代际变化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维持为正,夏季从90年代中期起维持为正。该文提供的年、季节全国平均表面气温序列合理,具有一定代表性。
周国华王盘兴罗小莉谢瑶瑶
中国气温和降水序列年代际分量的显著性检验被引量:11
2011年
对1951—2008年中国160站年和四季的气温、降水序列是否服从正态分布进行显著性检验,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对气温和降水序列中的年代际异常分量显著性作了严格的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1)大多数测站气温序列服从正态分布,大多数测站降水序列不服从正态分布;气温、降水序列是否服从正态分布与地域有一定联系。2)气温、降水序列中年代际变化分量的显著性存在明显差异,多数测站气温序列年代际分量显著,只有少数测站降水序列的年代际分量显著。3)因为1951—2008年中国160站年、季气温和降水序列不全服从正态分布,特别是降水序列的非正态性严重,建议对它们的统计显著性检验采用Monte Carlo方法。
谢瑶瑶李丽平王盘兴罗小莉
中国冬季气温异常EOF分析的改进被引量:12
2012年
采用站网均匀化订正方法处理了中国160站站网1951—2010年冬季(12月—次年2月)气温距平序列,订正后的序列较好地处理了由站网不均匀性引起的方差不均匀。对订正前、后序列分别作了EOF分析,结果表明:1)订正后序列的前2个典型场上的高绝对值区比订正前序列的前2个特征向量有更好的组织性,其高值区主要位于三北地区(西北、华北、东北)及青藏高原,与均方差场的高值区基本一致;2)订正前、后主要模态时间系数演变特征相似(rh≥0.886,h=1,2),但订正后的前2个时间系数的线性分量和年代际变化分量对它们的方差贡献更加集中于第一模态;3)订正后资料EOF分析的第一个典型场和时间系数中的线性分量可以给出中国最近60a冬季主要强增暖区的分布;其年代际分量与分析期间中国强年代际变化分布区域的一致性也优于订正前资料的EOF分析结果。
周国华罗小莉王盘兴李丽平谢瑶瑶
关键词:冬季气温异常
QuikSCAT卫星遥感与MM5模拟海表面风场的综合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利用2000—2009年中国近海海域(105~135°E,0°~45°N)Quik SCAT卫星遥感风场资料和2007年MM5模拟风速结果,运用对比验证、经验正交函数(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s,EOF)和奇异值分解(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SVD)方法,分析了Quik SCAT卫星遥感风场资料和MM5数值模拟风速结果的特征。结果表明:两者风速的空间分布形态相似,且风速变化密切相关;QuikSCAT卫星遥感风场的空间分布形态更加接近实测结果,而模拟风速结果的量值更加接近实测结果。采用PS(Pattern-Scaling)方法分别提取了Quik SCAT卫星遥感风场的空间分布形态和模拟结果的量值,得到的风速空间分布形态与Quik SCAT卫星遥感风场一致,且风速量值与模拟风速结果相同。通过初步检验发现,PS方法改善了卫星遥感风速在中国近海海域风速偏大的问题。
徐经纬张秀芝罗勇徐敏
关键词:中国近海数值模拟
热带太平洋海平面高度年际异常及其与中国夏季降水的关系被引量:3
2011年
利用1980—2009年共30a的NCEP逐月GODAS海平面高度(sea surface height,SSH)和中国160站降水资料,系统分析了热带太平洋海平面高度季节变化及年际异常特征,初步探讨了海平面高度年际异常与中国夏季降水年际异常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热带太平洋海平面高度气候场总体呈"V"型分布,西高东低、西北部高于西南部;西北部高值区稳定少动,春夏季大于0.8m的范围较秋冬季略有扩大;西南部高值区春季范围最大且偏北,夏季最小且偏南;赤道区域海平面高度春秋季高于冬夏季。2)多年平均而言,热带西太平洋、西南太平洋的海平面高度年际异常最强,且冬春季较夏秋季更强,赤道中东太平洋年际异常也较大,且秋冬季异常强度和范围都更大,秋、冬和春季海平面高度年际异常与ENSO事件关系密切。3)当冬季发生ENSO事件,可利用热带太平洋海平面高度异常与中国夏季降水异常之间的同期相关关系,预测次年(ENSO事件衰减年)夏季江南地区特别是洞庭湖和鄱阳湖流域、青藏高原东部、江淮流域、内蒙东部降水可能偏多,黄河中下游流域的河套、华北地区以及华南则降水偏少。
李丽平王超章开美
关键词:海平面高度年际异常热带太平洋中国夏季降水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