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199905505)

作品数:1 被引量:163H指数:1
相关作者:王涛胡健民董树文杨振宇张岳桥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篇侏罗世
  • 1篇晚侏罗世

机构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作者

  • 1篇龙长兴
  • 1篇陈宣华
  • 1篇张岳桥
  • 1篇杨振宇
  • 1篇董树文
  • 1篇胡健民
  • 1篇王涛

传媒

  • 1篇地球学报

年份

  • 1篇2008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晚侏罗世东亚多向汇聚构造体系的形成与变形特征被引量:163
2008年
板块构造研究成果与同位素精确定年数据的积累,使我们对发生在中国东部的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东亚多向汇聚作用有了深刻的认识。全球三大洋在晚侏罗世(165±5)M a近乎同时的开启,以及东亚周边古太平洋、新特提斯洋和蒙古—鄂霍茨克洋的俯冲消亡,在中国中东部和东亚地区形成了多向挤压汇聚的燕山期构造体系,即东亚多向汇聚构造体系(简称东亚汇聚)。东亚汇聚启动了经典的燕山运动,发育了独特的构造变形特征。东亚汇聚构造体系具有两个近乎稳定的刚性陆核,即鄂尔多斯地块和四川(盆地)地块,在它们的周缘形成了晚侏罗世—早白垩世陆内多向挤压变形和似前陆盆地,如大巴山晚侏罗世前陆。此外,东亚多向汇聚构造体系影响了东亚和中亚大部分地区的板内变形作用,在中国大陆及其周边形成了反映南北向挤压的蒙古弧共轭走滑断裂系统、燕山—阴山陆内造山带、大别山—大巴山侏罗纪陆内造山带等典型的燕山期构造带。东亚汇聚具有深刻的全球构造背景与动力来源,是重要的科学研究问题。
董树文张岳桥陈宣华龙长兴王涛杨振宇胡健民
关键词:晚侏罗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