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基金(04EYB033)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基金(04EYB033)

作品数:9 被引量:150H指数:6
相关作者:仇方道朱传耿刘振顾云海汤茜更多>>
相关机构:徐州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2篇统筹
  • 2篇城镇化
  • 1篇东陇海
  • 1篇东陇海线
  • 1篇动力机制
  • 1篇沿东陇海线产...
  • 1篇沿江
  • 1篇沿江经济
  • 1篇沿江经济带
  • 1篇增幅
  • 1篇指标体系
  • 1篇苏北地区农村
  • 1篇统筹发展
  • 1篇农村
  • 1篇农业
  • 1篇农业可持续发...
  • 1篇农业政策
  • 1篇区域分异
  • 1篇区域经济
  • 1篇区域经济与环...

机构

  • 9篇徐州师范大学
  • 1篇东北师范大学

作者

  • 9篇仇方道
  • 3篇朱传耿
  • 1篇汤茜
  • 1篇种伟
  • 1篇秦磊
  • 1篇李晓蕴
  • 1篇闫庆武
  • 1篇杨国霞
  • 1篇孔令平
  • 1篇孟召宜
  • 1篇顾云海
  • 1篇刘振
  • 1篇熊瑾燕

传媒

  • 3篇国土与自然资...
  • 3篇经济地理
  • 1篇曲阜师范大学...
  • 1篇人文地理
  • 1篇徐州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07
  • 4篇2006
  • 4篇200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徐州市工业行业结构分析被引量:1
2005年
在对徐州工业行业结构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以江苏省为参照系,采用Shift-share方法对其工业结构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从部门优势上看,木材及制品、食品、煤炭、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工业属于具部门优势的增长部门;从部门偏离分量上看,煤炭、食品、木材及制品、机械工业为竞争力较强的部门;从总体效果上看,徐州市的工业经济增长慢于江苏省的工业经济增长,城市工业在江苏省的地位下降,总体工业结构较差,城市竞争力弱;提出了加快徐州市工业结构调整的对策。
仇方道种伟
关键词:经济增长城市竞争力机械工业参照系木材煤炭
江苏省城乡统筹发展水平评价与区域分异被引量:9
2007年
采用综合指标评价方法,对江苏省的城乡统筹发展水平及区域差异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经济与交通信息联系在城乡统筹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江苏省域乡统筹发展水平由苏南向苏北逐渐降低;随着距中心城市距离的增加,城乡联系逐步减弱;根据城乡统筹综合指数,将江苏省城乡统筹发展划分为紧密型、较紧密型、一般联系型和松散型等4种类型。
仇方道熊瑾燕
关键词:城乡统筹发展城乡关联
苏北地区农村城镇化发展机制研究——以江苏省沭阳县为例被引量:4
2006年
在分析沭阳城镇化现状特征的基础上,采用相关系数分析方法,对1990~2002年间城镇化发展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不仅各因素与城镇化的相关系数存在差异,而且各指标在1990~1995年间与1996~2002年间也存在差异;说明1990年代以来城镇化迅速发展,是推动城镇化发展的影响因素系统整体改善的综合结果,但农村城镇化水平滞后的主要原因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低下,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是推动农村城镇化发展的动力基础,基础设施完善程度是农村城镇化发展重要保证。
仇方道杨国霞
关键词:城镇化动力机制
“五个统筹”与江苏五大发展战略研究被引量:6
2005年
江苏五大发展战略的提出,虽早于全国“五个统筹”,但其较为全面地体现了“五个统筹”的思路。文章辨证比较了江苏五大发展战略与“五个统筹”形成背景、客观总结了五大发展战略的江苏经验与区域特色,并以“五个统筹”为指导,科学重构了江苏五大发展战略。
朱传耿仇方道孟召宜孔令平闫庆武
关键词:五个统筹
江苏省沿江经济带与沿东陇海线产业带的互动发展研究被引量:13
2005年
文章在分析江苏省域内沿江经济带与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发展背景和经济差距的基础上,采用定量模型对两大经济带之间经济联系进行了科学判断,并构建了沿江经济带和沿东陇海线产业带的互动发展框架体系,同时提出了两带互动发展的保障措施。
李晓蕴朱传耿仇方道
关键词:沿江经济带沿东陇海线产业带互动发展
县域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与对策被引量:54
2006年
县级区域是我国最为基本的行政地域单元,是农村劳动力得以转移的主要载体。文章以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为指导,以江苏省沭阳县为典型案例,通过构建融人口、经济、社会文化、基础设施于一体的县域城镇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和SPSS统计分析技术,从时空尺度视角对沭阳县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估,并从加强中心镇建设、发展工业、人口控制、政策调整等方面提出了加快县域城镇化发展的对策。
仇方道朱传耿刘振
关键词:城镇化指标体系县城
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机制——以徐州市为例被引量:36
2006年
在对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方法分析了1988—2003年徐州市经济与环境协调状况,得出徐州市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呈现出“U”型加倒“U”型的波浪型曲线特征。进一步研究表明,徐州市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经济发展水平对污染物排放总量、产业结构对污染物组成、产业布局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经济增长方式和区域产业转移对生态环境状态的影响等方面,生态环境也对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布局、经济增长速度等产生反馈作用。
仇方道顾云海
关键词:经济发展
苏北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空间结构与对策研究被引量:6
2006年
以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为切入点,在构建苏北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均方差权数决策分析方法和GIS技术,对苏北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苏北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呈分别由南、北向中部递减的“凹”字型空间格局;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显示出由中部分别向东、向西递减的“凸”字型空间格局;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表现出由沿海、沿东陇海线向中间递减的“八”字型空间格局;综合可持续发展能力呈“工”字型空间格局;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可持续发展能力向周边呈辐散状递减趋势.文章最后从加强资源环境管理、优化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区域空间布局等方面,提出了加强苏北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对策.
仇方道秦磊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能力空间结构
基于熵值法的徐州市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被引量:21
2005年
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构建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综合评价了徐州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状况.结果表明:徐州市农业可持续发展整体水平持续提高,但增幅有减缓趋势;经济子系统呈可持续发展趋势,社会、生态子系统呈非可持续发展态势;经济、社会、生态3个子系统处于非协调发展中.指出从系统整体优化的视角,构建生态、经济、社会3个子系统同步、同向演进、协调发展的农业政策和措施体系,是推进徐州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仇方道汤茜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评价熵值法农业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理论农业政策增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