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301585)

作品数:2 被引量:45H指数:2
相关作者:胡志军赵凤东徐文斌范顺武方向前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多裂肌
  • 1篇腰痛
  • 1篇症状
  • 1篇症状性
  • 1篇脂肪
  • 1篇脂肪浸润
  • 1篇切除
  • 1篇切除术
  • 1篇椎间孔
  • 1篇椎间盘
  • 1篇椎间盘切除
  • 1篇椎间盘切除术
  • 1篇慢性腰痛
  • 1篇囊肿
  • 1篇内窥镜
  • 1篇内窥镜检
  • 1篇内窥镜检查
  • 1篇镜检
  • 1篇窥镜
  • 1篇肌萎缩

机构

  • 2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作者

  • 2篇胡志军
  • 1篇申勇
  • 1篇张为
  • 1篇王亚朋
  • 1篇丁文元
  • 1篇吴巍巍
  • 1篇方向前
  • 1篇孙亚澎
  • 1篇范顺武
  • 1篇张建锋
  • 1篇徐文斌
  • 1篇赵凤东
  • 1篇邱小明

传媒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中国骨伤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4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椎间孔镜术后并发症状性椎间盘假性囊肿:二例报告及相关文献复习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术后并发症状性椎间盘假性囊肿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家医院分别诊治的2例椎间孔镜术后并发症状性椎间盘假性囊肿患者的病历资料,男1例,26岁;女1例,34岁。2例均为L1.5,节段单侧椎间盘突出导致的单侧神经根病,第1次椎间孔镜术后症状均得到即刻缓解,但术后症状均再次发作,VAS评分8分,平均术后再发时间1.5个月(1~2个月)。术后MRI均显示原手术区域T2加权像呈高信号(同脑脊液)、T1加权像呈低信号占位影,并与椎间盘内相通。结果1例行小切口部分椎板切除假性囊肿切除术,术中见暗红色囊性肿块,内含陈旧性血性液体;术后囊壁病理组织学检查提示髓核样组织,局部可见炎性肉芽组织增生,内含新生血管和炎性细胞浸润。1例再次行椎间孔镜手术,术中见暗红色肉芽组织增生;术后囊壁病理组织学检查提示纤维结缔组织。2例患者术后症状均得到明显缓解;术后3个月随访,MRI示原假性囊肿消失。结论症状性椎间盘假性囊肿是椎间孔镜术后罕见并发症,常发生于术后早期,MR检查可明确诊断;当保守治疗无效时可行手术治疗,预后佳。
邱小明王亚朋胡志军安纪龙孙亚澎丁文元申勇张为张建锋
关键词:椎间盘切除术内窥镜检查
慢性腰痛对脊旁多裂肌萎缩影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3
2014年
目的:明确慢性腰痛对脊旁多裂肌净横截面积大小及脂肪化程度的影响。方法:2010年3月至2013年8月对门诊治疗的腰痛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最终筛选出31例符合非特异性慢性腰痛患者,其中男19例,女12例;年龄23~55岁,平均36.4岁。主要症状是反复腰痛,病程大于1年,X线、CT、MRI均未见明显异常。采用MRI成像测量同一病例先后不同时间点多裂肌净横截面积及T2信号比率的变化,再获取2次MRI检查时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分析先后2次测量多裂肌净面积及T2信号比率的变化与腰痛的病程、VAS、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的相关性,从而得出腰痛对脊旁多裂肌的影响。结果:同一病例第2次MRI检查多裂肌净横截面积明显小于第1次MRI检查,T2信号比率则明显高于第1次MRI检查(P<0.05)。多裂肌净横截面积减小率与VAS评分、病程和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均呈正相关(P<0.001),而T2信号比率增加率与VAS评分、病程和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慢性腰痛是脊旁多裂肌萎缩和脂肪化的重要原因,腰痛时间、程度和功能障碍程度均与多裂肌萎缩呈正相关。
吴巍巍胡志军范顺武徐文斌方向前赵凤东
关键词:腰痛多裂肌肌萎缩脂肪浸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