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wkj2006-2-003)

作品数:2 被引量:17H指数:2
相关作者:刘丽蔡玉荣刘玉侃章燕珍张铭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浙江大学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1篇动物
  • 1篇动物模型
  • 1篇牙髓
  • 1篇牙周
  • 1篇牙周牙髓
  • 1篇牙周牙髓联合...
  • 1篇生长分化
  • 1篇球形
  • 1篇羟基磷灰石
  • 1篇细胞
  • 1篇联合病变
  • 1篇间充质
  • 1篇间充质干细胞
  • 1篇分化
  • 1篇干细胞
  • 1篇病变
  • 1篇充质干细胞

机构

  • 1篇丽水学院
  • 1篇浙江大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作者

  • 2篇刘丽
  • 1篇郑园娜
  • 1篇周琰春
  • 1篇张铭
  • 1篇曹明国
  • 1篇章燕珍
  • 1篇刘玉侃
  • 1篇吴世莲
  • 1篇蔡玉荣

传媒

  • 1篇口腔医学
  • 1篇无机化学学报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7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牙周牙髓联合病变动物模型的建立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建立一种实验性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动物模型,为研究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发病机制及探讨治疗模式奠定基础。方法选用30只250~300gSD大鼠,以3—0丝线结扎大鼠左侧上颌第一磨牙的牙颈部以造成牙周炎,并在咬合面开髓以造成牙髓炎,配合饲以软食和高糖水,分别于0、1、2、4、8周观察动物造模后临床表现、X线及组织病理学的变化。结果4周,造模大鼠在临床、X线及组织病理方面均有明显、典型的牙周牙髓联合病变表现。结论以本法建立的牙周牙髓联合病变动物模型,能模拟临床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自然发生过程,用于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进一步研究。
吴世莲刘丽郑园娜曹明国
关键词:牙周牙髓联合病变动物模型
球形羟基磷灰石纳米颗粒的可控合成及其对间充质干细胞生长分化的影响被引量:11
2007年
本文采用CTAB为添加剂进行球形纳米相羟基磷灰石(nHAP)的可控合成,并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和精密接触角测量仪对所制得的纳米颗粒的物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得的纳米颗粒为部分结晶的羟基磷灰石,颗粒为均匀球形,粒径约为20nm,具有很好的亲水性。由该纳米颗粒构成的生长基质有利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贴壁、增殖以及成骨分化,是一种良好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周琰春蔡玉荣刘丽刘玉侃张铭章燕珍
关键词:羟基磷灰石球形间充质干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