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AHSK09-10D174)
- 作品数:7 被引量:64H指数:5
- 相关作者:夏美武金太军赵军锋佘云美更多>>
- 相关机构:铜陵学院苏州大学山东政法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社会学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更多>>
- 政治生态学:理论原则、价值与现实意义被引量:22
- 2012年
- 政治生态学主要运用生态理论和生态思维方式来模拟构建政治学理论体系,是开展政治学研究的一个新的视阈,它丰富了政治学研究的手段与方法。自20世纪80年代末,政治生态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逐渐引起国内学界的重视,但总体来说,中国理论界对政治生态学的研究尚处于萌芽期,且呈碎片化状态,学理上缺少对政治生态理论的系统阐述。因此,有必要对政治生态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原则、方法论意义以及理论价值等进行客观分析和理论上的厘定,并在此基础上探寻它对政治学科和中国政治发展及当代政治问题研究的现实意义。
- 夏美武金太军
- 关键词:政治生态学生态政治学
- 政治生态建设的价值分析与路径选择被引量:14
- 2012年
- 政治生态化是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结果,而风险社会的来临更是增强了对政治生态建设的内在诉求。政治生态以其系统性、整体性、平衡性、动态性以及思维时空扩展的鲜明色彩,为政治生活提出了合法性、民生性、稳定性、有效性和廉洁性的生态价值追求,这一价值指向深刻影响和规定着政治生态建设的目标、方向与内容。与此相对应,建设合作政治、生活政治、幸福政治、整体政治、民主政治、有效政治、廉洁政治和法治政治等,便成为政治生态建设之必然路径选择。
- 夏美武
- 关键词:政治生态政治生态建设
- 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角色定位与重塑被引量:10
- 2012年
- 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扮演着"主导者"和"协调者"的双重角色。目前,政府需要实现由"主导者"向"协调者"的转变,重塑政府角色。这需要从政府微观结构入手,在职能结构层面,重构政府危机管理职能,逐步将危机管理整合到公共管理体系中,由非常态的应急管理向常态的公共安全管理转变,逐步实现公共危机常规化治理;在权力结构层面,明确使用国家紧急权力的充要条件,合理界定国家紧急权力的权责边界,逐步实现紧急权力规范化运行;在运行结构层面,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鼓励非政府组织、企业、公民等主体积极参与,逐步构建"多元协作"的危机管理格局。
- 夏美武
- 关键词:公共危机管理
- 当代中国政治结构功能的生态分析被引量:5
- 2012年
- 通过对政治结构功能的开放性、竞争性、分化性和动态性等生态特征分析,来观照和反思当代我国政治结构功能存在的非生态病理现象,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设生态化的政治结构功能需要在动态中把握政治结构变迁和功能变化,重视加强政治权力结构、利益结构、制度结构和阶层结构的调整和完善,最终推动政治健康良性发展。
- 夏美武
- 关键词:政治生态生态特征生态化发展
- 恩格斯的国家祸害论不是能淡忘的——兼与李延明先生等商榷
- 2012年
- 1891年3月,恩格斯在为马克思的《法兰西内战》所写的导言中说,国家是一个祸害,"胜利了的无产阶级"应"同公社一样"立即除去这个祸害的最坏方面。这是说,无产阶级要有自己所需要的国家,不能运用旧的国家来进行管理。可是,《马克思恩格斯政治学说研究》的作者在理解恩格斯这段话时,忘记了国家是一个祸害,要求"胜利了的无产阶级"把旧的国家机器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这样一来,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专政学说、唯物主义国家观也就荡然无存了。当前,随着我国政治社会结构的变迁,国家与社会关系状态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即由高度一体化向良性分化转变,在这一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还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理论、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专政学说的本来面目具有深远的理论和历史意义。还马克思主义本色,国家祸害论不是能淡忘的。
- 夏美武佘云美
- 关键词:官僚制
- 政治生态建设的困境与出路——基于当代中国政治现实的生态视角分析被引量:9
- 2012年
- 一切政治现象只不过是人内在需要的外在表现,而人又是自然性、社会性和意识性的有机统一,决定了政治形态与自然生态具有相通性。本文从生态化的政治结构功能体系的理想模式出发来分析和研究政治现象,以非政治的形态因素分析来观照、反省当前政治发展现实与困境。通过生态分化、生态域、生态链接和生态场等概念和内在逻辑分析,试图找出政治与自然社会中彼此兼容的形态特征,选择并寻找政治发展的新路径。
- 夏美武
- 关键词:政治生态生态场
- 基层政府社会管理创新:实践成效与发展趋势——江苏案例研究被引量:4
- 2012年
- 社会已经进入多元化时代,利益差异日益明显,利益主体意识日益增强,相互之间的利益冲突不可避免。这要求基层政府必须对日益增强的利益诉求意愿做出积极的回应,疏通利益表达渠道,提高基层政府利益差异和利益冲突的包容能力。这既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原动力,也决定了社会管理创新的目标和路径。以"苏南"的苏州和"苏北"的淮安为样本,各选取一个社会管理创新的案例,从结构和过程两个层面比较两地社会管理创新的差异,可以评估基层政府社会管理创新的实践成效,揭示其创新规律,探究其发展新趋势。
- 夏美武赵军锋
- 关键词:社会管理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