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01125)

作品数:4 被引量:40H指数:3
相关作者:王小燕高春保熊勤学赵晓宇卢碧林更多>>
相关机构:长江大学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小麦
  • 4篇江汉平原
  • 2篇渍害
  • 2篇开花
  • 1篇孕穗
  • 1篇孕穗期
  • 1篇生态条件
  • 1篇穗期
  • 1篇挑战及对策
  • 1篇小麦生产
  • 1篇开花后
  • 1篇开花前
  • 1篇空气相对湿度
  • 1篇花后
  • 1篇降水
  • 1篇降水分布
  • 1篇灌浆
  • 1篇灌浆期
  • 1篇6-BA

机构

  • 4篇长江大学
  • 2篇湖北省农业科...

作者

  • 3篇王小燕
  • 2篇赵晓宇
  • 2篇熊勤学
  • 2篇高春保
  • 1篇朱展望
  • 1篇佟汉文
  • 1篇刘易科
  • 1篇卢碧林
  • 1篇王晓玲

传媒

  • 2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作物杂志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江汉平原小麦开花前降水分布特点及同期渍害的产量效应被引量:22
2013年
江汉平原小麦生长期易受渍害导致减产。在系统分析1983~2012年江汉平原腹地荆州市小麦生育期降水分布特点的基础上,于2011~2012年度及2012~2013年度,以郑麦9023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试验与盆栽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在拔节期及孕穗期进行渍水处理,探讨其对株高、旗叶光合速率、叶片黄化进程的影响及其与干物质积累量和籽粒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江汉平原1983~2013年小麦拔节期至孕穗期1/3以上年份同期降水量在80.2mm以上,极限降雨量达194.4mm,即较多年份有渍害风险;进一步研究表明拔节期渍水和孕穗期渍水均导致旗叶光合速率降低,叶片黄化进程加快,其中孕穗期渍水对以上指标的影响大于拔节期;拔节期渍水和孕穗期渍水均导致株高降低、干物质积累量降低,最终籽粒产量显著降低,其中拔节期渍水处理成熟期籽粒产量比对照降低16.3%,孕穗期渍水处理籽粒产量比对照降低21.8%。在本试验条件下,拔节期渍水处理和孕穗期渍水处理均导致小麦植株各种光合指标降低,最终干物质积累量和籽粒产量均显著降低,且孕穗期渍水处理对产量等的影响大于拔节期渍水处理。
王小燕高春保卢碧林苏荣瑞
关键词:江汉平原小麦降水分布渍害
6-苄氨基腺嘌呤对江汉平原小麦开花后渍害的缓减效应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于2011~2012年度及2012~2013年度开展小麦开花后渍水试验,研究开花后渍水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及渍水前喷施6-苄氨基腺嘌呤(6-BA)对产量的效应。结果表明,2011~2012年度及2012~2013年度江汉平原小麦开花期至成熟期均有持续降水分布,其中2011年4~5月累计降雨量达194.1mm,2012年同期累计降雨量达285.5mm,表明江汉平原小麦生殖生长期有较大渍害风险。本试验研究表明,开花后渍水,小麦植株衰老进程加速,叶片严重早衰失绿,旗叶光合速率降低;渍水前喷施6-BA,可缓减叶片衰老趋势,缩小旗叶光合速率降低幅度。开花后渍水亦导致根系活力降低,渍水前喷施6-BA可缓减根系活力降低,其中至灌浆中期,渍水处理根系活力仅为对照的56.3%,6-BA+渍水处理根系活力较渍水处理提高6.6%,差异达显著水平。渍水处理生物产量及籽粒产量均显著低于对照,渍水前喷施6-BA,生物产量、籽粒产量较渍水处理比较均有所提高,其中生物产量较渍水处理提高7.7%,籽粒产量提高13.7%。总之,在本试验条件下,开花后渍水导致光合速率、根系活力、生物产量、籽粒产量等显著降低,渍水前喷施6-BA可在一定程度上缓减渍害效应,在渍害发生后促进籽粒产量形成,据2011~2012年度及2012~2013年度产量结果估算,渍水前喷施6-BA相当于每666.7m2可减少42.7kg产量损失,即约1/3以上的田块未发生渍害。
赵晓宇王小燕柳道明杜厚江苏荣瑞
关键词:江汉平原小麦灌浆期渍害6-BA
江汉平原小麦生产面临的挑战及对策被引量:6
2013年
针对江汉平原小麦生产现状,从生态条件、生产条件等限制因素出发,分析了日照不足、降水量过多、低温、水稻土和播种面积不足、排灌条件差、机械化水平低等因素对小麦产量及品质形成的影响,并提出了提高江汉平原小麦产量的三点建议,以期为该地区小麦低产田实现高产栽培技术创建提供理论依据。
王小燕高春保熊勤学苏荣瑞朱展望佟汉文刘易科
关键词:江汉平原小麦生产生态条件
江汉平原小麦孕穗期空气相对湿度升高的产量效应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江汉平原为湖北省小麦主产区之一,小麦孕穗至成熟期空气相对湿度偏高是限制该地区小麦籽粒产量提高的重要气候因素。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在空气温度逐年升高的同时,空气中水汽的含量也在相应增加。论文旨在研究空气相对湿度升高对小麦的产量效应,以期为提高江汉平原小麦籽粒产量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在系统分析江汉平原近30年空气相对湿度分布特征的基础上,通过人工气候室等设施于小麦孕穗期进行高空气湿度处理(处理时间为10 d),并以外界空气湿度处理为对照,于处理第5天、处理第10天、恢复后第5天、恢复后第15天等时期取样,分析孕穗期空气相对湿度升高对小麦旗叶光合特性、旗叶及倒三叶SPAD值、叶片衰老进程、根系活力、株高、干物质积累量、籽粒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等的影响。【结果】(1)1983—2013年江汉平原空气相对湿度呈不规则波动,2—5年为一个周期,孕穗期空气相对湿度达78%以上年份有12个;2011—2012年度及2012—2013年度江汉平原小麦孕穗期空气相对湿度偏高,平均分别为77.4%和79.1%;表明江汉平原小麦孕穗期高空气湿度天气频繁出现。(2)人为增加空气相对湿度达100%条件下,与对照相比,旗叶及倒三叶SPAD值均降低,其中高空气湿度处理第5天差异不显著,第10天差异达显著水平;恢复正常空气湿度后,高空气湿度处理与对照间差异幅度缩小,但仍低于对照水平。(3)空气湿度升高对旗叶光合速率的影响与SPAD一致,即空气相对湿度升高,旗叶光合速率下降,撤除高空气相对湿度处理后,旗叶光合速率与对照间差异减小。(4)人为增加空气相对湿度达100%条件下,分析旗叶及倒三叶丙二醛含量及根系活力表明,空气相对湿度升高,叶片膜质过氧化加速、根系活力降低,撤除高空气湿度处理后,叶片膜质过氧化程度及根系活力与对照间差异幅
王小燕赵晓宇陈恢富王晓玲熊勤学
关键词:小麦江汉平原空气相对湿度孕穗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