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Y406094)

作品数:10 被引量:67H指数:5
相关作者:李国华马淳安田伟梁凯黄宛真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工业大学韶关学院江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理学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碳化钨
  • 4篇纳米
  • 4篇催化
  • 3篇电催化
  • 3篇纳米复合材料
  • 3篇复合材料
  • 3篇催化活性
  • 3篇复合材
  • 2篇电催化活性
  • 2篇电催化性能
  • 2篇电极
  • 2篇对硝基苯
  • 2篇微电极
  • 2篇硝基
  • 2篇硝基苯
  • 2篇粉末微电极
  • 2篇TIO
  • 2篇催化性
  • 2篇TIO2
  • 1篇对硝基苯酚

机构

  • 9篇浙江工业大学
  • 2篇韶关学院
  • 1篇江苏大学

作者

  • 6篇李国华
  • 5篇马淳安
  • 3篇田伟
  • 2篇孔凡志
  • 2篇杨倩
  • 2篇黄宛真
  • 2篇梁凯
  • 1篇叶晓丹
  • 1篇毛信表
  • 1篇滕文娟
  • 1篇汤俊艳
  • 1篇陈辉
  • 1篇王美华
  • 1篇郑遗凡
  • 1篇唐丽永
  • 1篇王晓娟
  • 1篇竺金涛
  • 1篇任晓青
  • 1篇周环
  • 1篇王燕飞

传媒

  • 2篇化工学报
  • 2篇无机化学学报
  • 1篇材料导报
  • 1篇物理化学学报
  • 1篇人工晶体学报
  • 1篇地质与资源
  • 1篇浙江化工
  • 1篇材料科学与工...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 3篇2007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非金属矿物材料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1年
介绍了膨润土、沸石、硅藻土、海泡石、凹凸棒石等非金属矿物材料的结构和性质,对其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提出应加强非金属矿物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加强开发生产非金属矿物环境材料.
梁凯
关键词:非金属矿物环境材料环境保护
MoS_2与TiO_2一维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被引量:3
2012年
本文采用气相还原法制备了MoS2包覆TiO2的一维纳米复合材料,首先用水热法制备TiO2纳米管,并制备前驱体(NH42)MoS4;用浸渍法将(NH4)2MoS4附着于TiO2纳米管表面;然后利用氢气还原前驱体得到MoS2包覆层。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表征所得产物的结构及微观形貌。结果表明当还原反应温度较高(≥600℃)时,产物呈烧结状态,而当反应温度为500℃时,可以得到表面均匀包覆MoS2的TiO2纳米管复合材料,其中包覆层MoS2的结晶程度较低。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该产物的生长模型,并对包覆前后的样品做荧光性能分析。
黄宛真周环王燕飞杨倩孔凡志
关键词:MOS2TIO2
碳化钨/碳纳米管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对硝基苯的电催化活性被引量:6
2008年
采用表面修饰技术和原位还原碳化技术制备了纳米碳化钨(WC)/碳纳米管(CNT)纳米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热重-差热分析(TG-DTA)等手段对WC/CNT纳米复合材料的晶相组成、形态结构和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样品是由WC和CNT两相构成,纳米WC颗粒均匀地分散在碳纳米管上,粒径细小;在空气气氛中,WC/CNT纳米复合材料在470℃以下保持稳定。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WC/CNT纳米复合材料对硝基苯的电催化活性和电化学稳定性。结果表明,WC/CNT纳米复合材料对硝基苯的电催化活性优于纳米WC和CNT,且WC/CNT纳米复合材料在硝基苯电还原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化学稳定性。
王晓娟马淳安李国华沈田君
关键词:碳化钨碳纳米管纳米复合材料粉末微电极电催化活性
TiO_2/α-Fe_2O_3和TiO_2/α-FeOOH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被引量:11
2011年
以TiCl4为前驱体,α-Fe2O3、α-FeOOH为载体,采用水解沉淀法制备TiO2/α-Fe2O3和TiO2/α-FeOOH两种纳米复合光催化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对样品的晶相组成、形貌和微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TiO2/α-Fe2O3复合材料由赤铁矿和金红石相TiO2组成;TiO2/α-FeOOH复合材料由水合氧化铁和金红石相TiO2组成。TiO2/α-Fe2O3复合材料中颗粒状TiO2能包覆在粒状氧化铁红表面,形成厚度范围在5~20 nm左右的薄层;TiO2/α-FeOOH复合材料是一种核壳结构,厚度范围在100~150 nm的针状TiO2聚集体为壳,能完整的包覆核层氧化铁黄。采用UV-vis光谱和甲基橙降解对其光催化活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纳米TiO2与α-Fe2O3、α-FeOOH分别构成复合材料后,两者之间存在协同效应。
梁凯唐丽永李国华
关键词:TIO2纳米复合材料光催化活性
介孔空心球状WC微球结构与晶相形成机理被引量:4
2007年
采用喷雾干燥微球化处理-气固反应法制备了介孔空心球状WC微球,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微球的形貌变化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介孔空心球状结构是逐步形成的。其中,空心球状结构形成于前驱体微球化处理过程中,介孔结构形成于空心微球还原碳化过程中。在与样品制备工艺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采用原位X射线衍射技术(in situ XRD)对样品的晶相演变规律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样品在CO/CO2气氛中进行还原碳化时,当温度缓慢而连续上升到750℃时,其晶相变化遵循AMT→WO3→WO2→W2C→WC规律;当采用"阶跃式"升温,即温度缓慢而连续上升到400℃,然后再快速上升到750℃,并在750℃下进行还原碳化时,其晶相变化规律为AMT→WO3→WO2→WC。这说明,样品的晶相演变不仅与还原碳化温度和时间有关,而且与升温方式和升温速率有关。
李国华竺金涛田伟楼颖伟马淳安
关键词:介孔碳化钨微球
石墨烯层数的表征被引量:4
2012年
阐述了表征石墨烯层数的几种手段,主要有透射电镜(TEM)、拉曼光谱(RAMAN)、原子力显微镜(AFM)、光学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STM)等,并指出了各种表征手段的局限性。石墨烯层数的表征方法还有待完善。
黄宛真杨倩叶晓丹孔凡志
关键词:石墨烯层数
WC/CNT纳米复合材料制备及其对甲醇氧化的电催化性能被引量:10
2007年
采用表面修饰技术将碳纳米管(CNT)表面羧基化,通过羧基将钨离子基团修饰到碳纳米管的外表面,再通过原位还原碳化技术,将钨离子基团还原成碳化钨(WC)纳米微粒,制备出WC/CNT纳米复合材料.采用FTIR、XRD、SEM、HRTEM和N_2吸附等分析测试手段对样品的形貌、晶相组成和微观结构特征进行了表征.FTIR和N_2吸附结果表明,硝化后,在碳纳米管表面羧基化的同时比表面积增加;XRD结果表明,WC/CNT样品由碳纳米管、WC以及非化学计量比的氧化钨组成;SEM和HRTEM结果表明,WC纳米颗粒均匀地分散于碳纳米管的外表面,并与碳纳米管构成了复合材料.采用循环伏安法测试了样品在碱性条件下对甲醇氧化的电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对甲醇氧化的电催化性能明显强于WC和碳纳米管,并在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探讨了复合材料催化性能提高的原因.
李国华田伟汤俊艳马淳安
关键词:碳化钨纳米复合材料电催化性能
天然可降解柚子皮吸附材料制备及其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性能被引量:5
2014年
以天然柚子皮为原料,经干燥后制备了天然可降解吸附材料;应用差热-热重分析了其稳定性,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物相、形貌和微结构特征进行了表征;并用红外光谱分析对其表面特性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热处理过程中柚子皮有四个主要变化过程:吸附水脱附、结晶水脱附、预碳化和碳化与灰化;柚子皮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内部具有良好的多孔层状结构,且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纤维素逐渐被分解,多孔层状结构被破坏。以甲苯、甲醛和丙酮等有机物为吸附对象,测试了天然柚子皮吸附材料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80℃时干燥后,柚子皮吸附材料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效果最佳。这与柚子皮的吸附水和结晶水的脱除和多孔层状结构保持良好有关。
王美华陈辉任晓青李国华
关键词:柚子皮有机污染物
活性炭载碳化钨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对对硝基苯酚的电催化性能被引量:5
2010年
以浓度为10%的偏钨酸铵溶液为前驱体、CH4/H2为还原碳化气氛,采用表面修饰技术和还原碳化技术制备了碳化钨(WC)/活性炭(C)复合材料。通过FT-IR、XRD、SEM等对制备的WC/C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酸处理后的活性炭外表面大幅度增加了羟基和羰基,WC/C复合材料是由WC、W2C和C三相组成,碳化钨均匀地分散于活性炭表面,粒径约50~100nm。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碱性介质中WC/C-PME对对硝基苯酚的电还原行为,结果表明,该材料对对硝基苯酚的电催化活性优于WC和C,且WC/C材料在对硝基苯酚电还原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化学稳定性。
滕文娟毛信表马淳安
关键词:碳化钨活性炭对硝基苯酚粉末微电极电催化活性
纳米锐钛矿相变的原位XRD研究被引量:17
2007年
钛氧化物具有3种物相:锐钛矿、板钛矿和金红石,其中,锐钛矿和板钛矿为室温稳定相.在温度较高的条件下会向热力学更稳定的金红石相转变。锐钛矿向金红石的相变是热力学亚稳定相向稳定相的转变,由于这种相变过程不存在平衡温度.分析研究其相变过程无论从理论方面还是从实际应用方面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郑遗凡李国华田伟马淳安
关键词:相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