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3AA211010)
- 作品数:6 被引量:37H指数:3
- 相关作者:辛志勇张增艳林志珊张明义曹亚萍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福建农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抗黄矮病小麦生物技术育种研究进展被引量:11
- 2005年
- 由蚜虫介导的大麦黄矮病毒引起的小麦黄矮病,难以预测,一旦发病尚无药可治,有“小麦癌症”之称,近年有扩展和危害加重的趋势。综述了国内外在小麦近缘抗病基因发掘与利用、基于BYDV自身基因和蚜虫传毒蛋白基因进行生物技术、基因工程育种方面的进展,介绍了利用生物技术培育抗黄矮病小麦新种质与品种的情况,植物抗黄矮病基因遗传与定位的研究进展,提出了今后研究与发展方向。
- 张增艳辛志勇
- 关键词:生物技术育种方法种质基因工程抗性基因
- 大麦黄矮病毒GPV与GAV株系间异源装配现象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 2005年
- 以我国麦区的大麦黄矮病毒GPV、GAV株系为材料,利用它们的蚜传特异性,将由禾谷缢管蚜传播的GPV和由麦长管蚜传播的GAV混合侵染到岸黑燕麦上,并进行继代传毒。混合侵染后代蚜传表现型的变化初步表明存在异源装配现象,且表现型混合发生的比例较高。用DAS-ELISA和RT-PCR法对混合侵染后代进行了测定,进一步证明了异源包装现象的存在。部分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分析初步显示所测定的混合侵染后代中没有发生基因重组。
- 刘艳王锡锋周广和
- 关键词:大麦黄矮病毒混合侵染基因重组
- 应用GISH与STS标记鉴定小麦-中间偃麦草抗黄矮病端体系被引量:14
- 2006年
- 由大麦黄矮病毒引起的小麦黄矮病毒病是一个严重病害,至今在小麦属内还没有发现抗源。中间偃麦草2Ai-2染色体携带1个高抗黄矮病基因,对该基因的染色体臂定位将为制定抗病基因向小麦转移策略,筛选、开发特定的、与抗性连锁的分子标记的研究提供重要信息。本文对由小麦-中间偃麦草二体附加系Z6衍生的3个抗黄矮病端体系进行鉴定,通过分析端体的遗传构成、筛选与端体共分离的STS标记以确定端体在遗传上的染色体臂归属,从而明确BYDV抗病基因的染色体位置。以拟鹅冠草基因组[Pseudoroegneria strigosa(M.Bieb.).L.o.ve,St]DNA为探针,中国春基因组(TriticumaestivumL.,ABD)DNA作封阻分别对抗病亲本Z6及抗病端体系N530的根尖体细胞染色体进行原位杂交,结果表明,N530体细胞中有2个端体显示出与Z6中外源染色体2Ai-2短臂相似,而与长臂不同的杂交信号。以小麦第2同源群的5个RFLP探针的DNA序列为基础,设计了6对PCR引物,对小麦-中间偃麦草二体异附加系、二体代换系和端体系进行扩增,结果表明,基于短臂探针psr126,psr131序列设计的2对引物,可在含有2Ai-2染色体及端体的抗黄矮病材料中特异扩增,而基于长臂探针psr112序列设计的1对引物,可在含有2Ai-2染色体的抗黄矮病材料中特异扩增,但不能在端体系进行特异扩增,证明外源端体为2Ai-2染色体的短臂。本研究不仅将黄矮病抗性基因定位于2Ai-2染色体的短臂上,而且由RFLP探针psr126、psr131和psr112序列转化的标记STS126(sequence tagged site)STS131和STS112还可分别作为追踪2Ai-2染色体短臂和长臂的分子标记,用于抗病易位系辅助选择。
- 崔志富林志珊辛志勇唐益苗张增艳卢勤
- 关键词:STS标记小麦黄矮病中间偃麦草
- 冬小麦黄矮病的抗性遗传被引量:3
- 2005年
- 以含有抗黄矮病基因的3个材料作母本、4个丰产性品种作父本,根据3×4不完全双列杂交的 F_1代,分析黄矮病抗性的配合力和遗传力;从双列杂交试验中选择产量、抗性均符合育种目标要求的2个组合,分析 F_2~F_4代的抗性分离、遗传变异及遗传力,为制定高效的小麦抗黄矮病育种技术路线提供依据。结果表明:①抗黄矮病性状遗传主要由基因效应决定,受加性、非加性基因共同作用,以加性基因效应占绝对优势,与非加性效应之比为38.2:1;②BYDV 抗性遗传取决于感病亲本对黄矮病毒的敏感性,同一世代不同遗传背景下的群体分离及变异具有较大差异,而同一遗传背景下各世代平均抗性差异较小;抗性变异随世代的增加减幅较大,抗病基因纯合较快;③抗病性遗传力较高,其狭义遗传力介于75%~90%之间,遗传决定度达90%以上,在抗病育种工作中可对抗病性进行早代鉴定和选择。
- 曹亚萍张明义宁东贤范绍强
- 关键词:冬小麦黄矮病抗性遗传大麦黄矮病毒
- 人工合成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分析及新亚基的发现被引量:9
- 2006年
- 利用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SDS-PAGE)对106份人工合成小麦(2n=6x=42,AABBDD)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组成进行了分析。共检测到27种亚基类型,其中Glu-D1位点上的变异类型最为丰富,发现了包含一种未知亚基及新的亚基组合在内的18种不同类型。分析发现:Glu-A1,Glu-B1和Glu-D1三个位点均编码与小麦面包烘烤品质密切相关的优质亚基类型,如2*,7+8,14+15,5+10,5+12亚基。因此,本批材料可能对小麦的品质改良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王丽敏林志珊张增艳陈耀锋辛志勇
- 关键词:人工合成小麦
- 抗黄矮病小麦种质的遗传分析被引量:1
- 2007年
- 以抗黄矮病小麦种质为母本、丰产性品种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鉴定所有F1代及保留组合6个世代的抗病性,运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模式和加权最小二乘法分析抗病基因的遗传效应,根据Castle-Wright方法估计抗病种质的最小抗病基因数目。结果表明:抗黄矮病遗传不符合加性-显性模型,以加性效应为主,抗病基因间存在明显的互作效应,表现为加性×加性和加性×显性;黄矮病抗性遗传力较高,变幅为69.15%~97.75%;抗病种质"02R084"和"02R493"分别含有1对抗病基因,且在不同遗传背景中基因互作方式存在差异。
- 曹亚萍张明义宁东贤范绍强
- 关键词:冬小麦大麦黄矮病毒基因数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