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专项基金
- 作品数:14 被引量:196H指数:6
- 相关作者:刘森林张峰杨颖丽何文亮张立新更多>>
-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中国科学院兰州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 主体:在自我性与社会性之间——马克思的主体实现论检思被引量:1
- 2008年
- 通过哲学之思获得的可靠自我,能否普遍化到所有社会个体身上?从这个角度看,马克思不是在向传统哲学挑战,而是在向更传统(即比柏拉图更早)的苏格拉底哲学的恢复。不管是在近代主体论意义上还是在社群主义的意义上理解"社会性",不同层面和维度上的社会性对主体性的支撑都分别具有不同的意义。马克思区分了两种不同维度的主体性实现:着眼于主体的普遍性、同一性维度上的实现,和着眼于主体的特殊性、个性维度上的另一种实现。普遍性的实现是个性实现的基础,社会性首先是主体性的一种实现,而不是挫折、扭曲或异化。不能一味地诉说社会性对个体性构成一种压迫,同一性逻辑对个体构成强制,而应该从不同维度上综合性地看待主体性的存在结构和实现结构。
- 刘森林
- 关键词:主体性社会性自我
- 外推:生态困境的奥秘被引量:1
- 2009年
- 主体对客体的统治秩序以两者适当的距离为前提。把需要的存在者拉到近处(去远),与把主体难以忍受、无法处理的东西推到足够远的隐匿处(去近,外推),一同构成主体性统治的秘密。随着现代性空间延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制度、技术水平的日益提升,外推空间愈来愈大,外推逻辑愈来愈隐蔽。制度难以规约的自然界,特别是外地、外国的遥远自然,构成最远和最有效的外推空间,此即生态困境不断恶化的奥秘。
- 刘森林
- 关键词:外推主体性统治生态困境
- 替代还是互补?淀粉糖与食糖在食品饮料业中的应用趋势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探讨淀粉糖在食品饮料业糖的需求中可能达到的市场份额,并预测淀粉糖的需求增长趋势及其潜在的经济影响。【方法】利用基于创新扩散理论的逻辑斯蒂增长模型研究淀粉糖在食品饮料工业中对食糖的替代能力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并运用需求模型预测淀粉糖在食品饮料业中替代食糖的前景。【结果】中国糖的消费市场仍处于扩张期。淀粉糖的市场份额仍有10年左右的快速增长期,然而其增长速度较之前有所减缓。2020年淀粉糖的需求量将比2011年翻一番。淀粉糖消费量的增加会降低食糖需求的增长速度,并改变多年来食糖主导糖的消费市场的局面。研究结果还表明,食品饮料业因用淀粉糖替代食糖而降低的生产成本有利于消费者,但这会增加食糖的需求价格弹性。然而,用于食品饮料加工业的淀粉糖产业的发展对玉米市场的影响有限。【结论】淀粉糖需求增长最终取决于因使用淀粉糖所能带来的成本节约。目前,淀粉糖与食糖在中国糖的消费市场中是一定意义上的互补关系,而不完全是替代关系。
- 司伟朱海燕
- 关键词:淀粉糖食糖食品饮料业
- 主体性理论视域中的现代辩证法被引量:5
- 2008年
- 如何理解辩证法,取决于如何理解哲学。如果遵从苏格拉底把哲学理解为对大众信奉意见的批判性检思和启蒙改造,那么辩证法不仅仅与言谈"实践"内在相关,而且更与政治伦理等各种形式的"实践"内在相关。现代启蒙辩证法起始于一种能自我启蒙的主体性哲学。现代主体性背景和根基、坚信主体都具有内在的自我启蒙的潜质与能力,构成了我们理解现代辩证法,特别是马克思辩证法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前提。现代启蒙辩证法的范围和根基等拓宽之后,辩证法随即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于主体性成为现代辩证法的根基,主体性的内在裂变和矛盾冲突也就构成了现代辩证法的核心之所在。这样的现代辩证法不再只是认识论、逻辑学,而更是社会理论、主体性理论和实践理论。和解、分裂、异化、外推、内化等构成了现代启蒙辩证法的主要范畴。
- 刘森林
- 关键词:辩证法启蒙和解社会理论
- 盐胁迫对小麦根质膜ATPase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9
- 2003年
- 以小麦为实验材料,研究了盐胁迫对根质膜H^+-ATPase、Ca^(2+)-ATPase活性及H^+-ATPase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50、100、150mmol/L的NaCl处理72h后,小麦根质膜H^+-ATPase、Ca^(2+)-ATPase活性均降低。100mol/L NaCl对质膜ATPases活性的抑制程度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强,在处理24h后,H^+-ATPase和Ca^(2+)-ATPase的活性分别降为对照的72%和75%,而处理72h后,酶活性分别减小到对照的50%和48%。50、100、150mmol/L的NaCl直接作用于提取的质膜微囊,H^+-ATPase的活性分别降低约5%、8%和16%。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显示100mmol/L NaCl处理72h后,质膜H^+-ATPase的含量与对照比有所减少。本研究表明:盐胁迫抑制小麦根质膜H^+-ATPase、Ca^(2+)-ATPase的活性,酶含量的减少可能是盐胁迫导致质膜H^+-ATPase活性降低的原因。
- 杨颖丽张峰张立新郭进魁毕玉蓉
- 关键词:盐胁迫小麦质膜H^+-ATPASE酶含量
- 从“史诗”与“浪漫诗”的对接看马克思对浪漫主义的继承与改造被引量:7
- 2008年
- 针对德国早期浪漫派试图以浪漫诗(浪漫化)的方式整合离散化的社会生活、遏制虚无主义的理路,马克思引入英雄史诗的维度,继承了德国早期浪漫派对问题的思考,并以新的答案或方略提升了问题及其意义。在这个方案中,区分两种不同的诗:英雄史诗与浪漫诗,构成解决问题的关键。英雄史诗的创作者是以"剩余价值"创造现代世界的劳动者。其"劳动"实践不只是现实所是的经验活动,更是既蕴含着苦楚、受难和牺牲,也蕴含着(依托起)最终的和谐、自由、普遍性与个性的实现、物性的超越、尊严与崇高价值的普遍承认与实现的漫长过程。劳动者漫长的历史创作就是某种意义上的英雄史诗,它为"浪漫诗"奠定历史根基和创作空间。
- 刘森林
- 关键词:史诗浪漫化
- 从“劳动”到“实践”——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一个核心范式的演变被引量:15
- 2009年
- "劳动"曾被看作是能够拯救世界,整合和通达一切美好价值,本质上标志着人对自然改造关系的活动。随着虚无主义困境的冲击,知识对劳动重要性的不断提高,文化符号的生产日益重于物质的生产,以及劳动主体性哲学内涵的统治性等弊端逐渐明朗化,特别是通过"物品"的文化意识形态性质的还原,"劳动"与"实践"作为两种不同的观察视角和范式就呈现出来。从"劳动"到"实践",意味着把"劳动"解释为超文化的自然性现象的结束,意味着主要以物为对象的"劳动"跟以人为对象的"实践"的区分,更意味着当代中国把"劳动哲学"上升到"实践哲学"的转折与调整之必需。
- 刘森林
- “现实的人”与“惟一者”:马克思与施蒂纳的主体论之别被引量:4
- 2008年
- 马克思与施蒂纳的争论关涉到如何理解形而上学、本质主义在马克思哲学中的地位问题。马克思受施蒂纳影响而提出的"现实的人",与施蒂纳主张的"惟一者"虽然都具有主体自持性的特点,但在是否追求本质(精神)世界,是否承担对虚无的充实,是否追求永恒、普遍、整体,"现实"或"感性"中是否还拥有超出离散性原子事实的整体性维度及与此相关的超验性维度,对人、现实、历史的理解还是否需要保持辩证法的框架等方面,存在根本性的差异:马克思的回答是肯定的,施蒂纳是否定的。马克思的"现实的人"仍然具有以"现实"、"感性"为根基的"本质性"、"普遍性"、"神圣性"和某种意义上的"抽象性"。所谓马克思反现代性、反本质主义和反传统形而上学,也只能在这样有限的限度内理解,否则就等于把马克思施蒂纳化了。
- 刘森林
- 关键词:施蒂纳
- 马克思的经验主体观:从批判施蒂纳的角度看被引量:5
- 2008年
- 从马克思与施蒂纳相互批判的视角来看,马克思使用的"现实的人"的概念,可以解释为经验主体。对它的解释离不开与之相对的纯粹主体概念。马克思与施蒂纳都致力于精神、幽灵的肉身化,但思路迥然不一:施蒂纳试图彻底消解精神,马克思却执著于某些本质性精神的真正普遍化实现。所以,完全取消了超验维度支撑的经验主体不是马克思主张的主体,倒像是施蒂纳赞赏的"唯一者"。在这个意义上,说马克思彻底拒斥了近代形而上学或本质主义,显然是给了他过多荣誉的误识。
- 刘森林龚庆
- 关键词:幽灵
- 水分胁迫及复水过程中小麦抗氧化酶的变化被引量:29
- 2004年
- 对两个抗旱性不同的小麦品种进行水分胁迫和复水处理,研究其抗氧化酶活性的响应.在水分胁迫下,陇春-20的相对含水量高于优鉴-24,复水24h后,优鉴-24的相对含水量恢复较快且高于陇春-20.水分胁迫下,优鉴-24中H2O2含量增加迅速,而且各阶段含量均高于陇春-20,复水后两个品种的H2O2含量都下降,这表明优鉴-24在水分胁迫时受到更严重的氧化胁迫.采用温和胶电泳结合抑制剂实验发现小麦有3条Mn-SOD,一条Fe-SOD和Cu/Zn-SOD同工酶带,CAT同工酶有3条谱带.在水分胁迫和复水期间,优鉴-24的SOD和CAT活性高于陇春-20,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增加,两个品种的SOD和CAT活性都增强,复水后,优鉴-24的SOD活性继续增强,而陇春-20的Mn-SOD-3活性略微降低,Fe-SOD和Cu/Zn-SOD活性略微升高,陇春-20的CAT活性降低.水分胁迫诱导了Mn-SOD-1在优鉴-24及Mn-SOD-2和Fe-SOD在陇春-20中的表达.
- 张峰杨颖丽何文亮孙峰张立新
- 关键词:小麦水分胁迫复水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