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2BA711A07) 作品数:31 被引量:139 H指数:7 相关作者: 刘静宇 刘木根 王擎 杨勇 卜定方 更多>> 相关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 中南大学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更多>>
A型着色性干皮病1例XPAC基因的复合无义突变 2007年 目的检测1例A型着色性干皮病患者及其父母的XPAC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收集患者及其父母资料,提取外周血DNA,采用PCR扩增XPAC基因编码区的全部外显子,DNA直接测序,明确突变位点,并以50个无关正常人作对照。结果患者XPAC基因分别于第631及第682位发生C→T突变,使第211位及第228位氨基酸均由精氨酸变成终止密码子(R211X,R228X)突变,两突变分别来自其父母。50例健康对照者不存在此两种突变。结论R211X及R228X复合无义突变为引起该患者的A型着色性干皮病的病因。 蔡东华 林志淼 张黎黎 李若瑜 杨勇关键词:基因 突变 先天性特发眼球震颤一家系 2006年 任翔 杨秀风 郭唐英 张万红 刘木根 王擎 刘静宇关键词:眼球震颤 先天性 家系 右眼视力 矫正视力 Connexin31相互作用蛋白筛选、证实与功能研究 被引量:3 2005年 筛选间隙连接蛋白31 (connexin31,Cx31) 相互作用蛋白并研究其在Cx31运输中的功能. 运用制备的抗Cx31多克隆抗体免疫沉淀,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蛋白质条带回收,蛋白质胶块酶解,电喷雾-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分析,数据库扫描筛选可能相互作用蛋白,可能互作蛋白经免疫共沉淀、细胞免疫共定位等证实,确定actin为Cx31相互作用蛋白. 用药物处理细胞,抑制actin的功能,观察Cx31定位与间隙连接通道的通透性,确定actin在Cx31运输中的功能. 当药物抑制actin的功能时,Cx31很少能到达细胞膜上形成间隙连接通道,Cx31主要分布在胞质中;当药物抑制tublin的功能时,Cx31能到达细胞膜上形成间隙连接通道,细胞免疫荧光实验显示间隙连接斑有增多的现象,但染料转移实验表明细胞膜上间隙连接通道并没有增加. Actin在Cx31运输至细胞膜上形成间隙连接通道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刘宇 谭志平 潘乾 贺立强 蔡芳 邬玲仟 梁德生 夏昆 夏家辉 张灼华关键词:免疫共沉淀 Ⅱ型乳光牙家系细胞外基质磷酸化糖蛋白、骨涎蛋白基因的检测 被引量:6 2003年 目的通过对2个遗传性牙本质发育不全Ⅱ型家系的细胞外基质磷酸化糖蛋白(matrixextracellularphosphoglycoprotein,MEPE)、骨涎蛋白(BonesialoproteinⅡ,IBSP)进行突变检测,寻找Ⅱ型乳光牙致病基因,为临床诊断、基因治疗提供分子基础。方法在MEPE、IBSP基因内设计引物,经PCR和DNA测序对基因编码序列及其临近内含子进行突变检测。结果在MEPE基因发现c.1027G>A的碱基变化,该变化导致MEPE出现V330I的氨基酸变化,在IBSP发现c.797G>A的碱基变化,该变化导致IBSP出现G219R的氨基酸变化。两种变化在家系内与表型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结论排除了MEPE、IBSP为两个DGI-Ⅱ型家系致病基因的可能,进一步缩小了候选基因范围,为最终的基因治疗提供基础。 刘嘉利 王晓方 史俊南 张海滨 胡蓝靛 孔祥银关键词:骨涎蛋白 基因检测 人间隙连接蛋白31相互作用蛋白AnnexinⅡ的筛选与证实 被引量:2 2005年 间隙连接蛋白31(connexin31,Cx31)是间隙连接蛋白(connexin)家族的一员,目前对于Cx31的功能及其调节方式知之甚少.采用固相多肽合成的方法合成Cx31羧基端一个多肽片段(250 ̄266),经HPLC纯化后偶联到匙孔血蓝蛋白,免疫新西兰雄兔后采血检测、并纯化、经蛋白质印迹、细胞免疫荧光染色、免疫沉淀证实得到的抗体为特异性抗Cx31的抗体.运用制备的抗Cx31多克隆抗体免疫沉淀,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离,蛋白质条带回收,蛋白质胶块酶解,Q-TOF质谱分析,数据库扫描筛选可能相互作用蛋白,运用抗体pull-down实验,筛选到可能相互作用蛋白annexinⅡ,经过免疫共沉淀、细胞免疫共定位等实验证实annexinⅡ与Cx31相互作用. 刘宇 贺力强 谭志平 唐程远 迟静薇 蔡芳 潘乾 龙志高 梁德生 邬玲仟 戴和平 夏昆 张灼华 夏家辉关键词:免疫共沉淀 Van Der Woude综合征的遗传学分析 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对4个VanderWoude综合征(VWS)家系和1个Poplitealpterygium综合征(PPS)家系进行进行遗传学分析。方法对以上家系进行临床表型观察,计算表型分布频率和表型基因频率。结果VWS表型分布频率为:腭裂或隐腭裂(82%),唇瘘(52%),缺牙(22%);表型基因频率约为1/50000。结论VanderWoude综合征表型变化可能是由于存在特定的修饰基因,进一步寻找修饰基因将为临床基因治疗和基因诊断提供分子基础。 王晓方 刘嘉利 肖明振 张海兵 胡蓝靛 孔祥银关键词:VAN 遗传学 POPLITEAL 腭裂 缺牙 常染色体显性视网膜色素变性一大家系 2006年 王旭 崔欣 郭建立 刘静宇 王擎关键词:常染色体显性视网膜色素变性 家系 黄斑中心 黑色素沉着 入院检查 双眼视力 先天性白内障的分子遗传学研究及其相关表现型 被引量:2 2006年 杨帆 孙慧敏关键词:白内障 先天性 表现型 分子遗传学 Ser217Cys mutation in the Ig Ⅱ domain of FGFR3 in a Chinese family with autosomal dominant achondroplasia 被引量:9 2007年 Achondroplasia (ACH) is the most common form of skeletal dysplasia characterized by disproportionately short stature, lumbar lordosis, relative macrocephaly and other skeletal anomalies resulting from a defect in the maturation of the chondrocytes in the growth plate of the cartilage. The combined frequency of the disease has been estimated to be 1 in 15 000 live births.1 ACH is inherited in autosomal dominant fashion with a complete penetrance, more than 80% of affected individuals have de novo mutation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paternal age. ZHANG Shi-rong ZHOU Xiao-qing REN Xiang WANG Tian-tian YUAN Ming-xiong WANG Qing LIU Jing-yu LIU Mu-gen关键词:ACHONDROPLASIA CACNA1S基因新突变p.Arg528Gly对国人遗传性低钾周期性麻痹的诊断探讨 目的低钾周期性麻痹(HypoPP)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肌肉疾病,是主要由人类骨骼肌钙通道α1亚单位基因CACNA1S突变导致的离子通道病,到目前为止,在CACNA1S基因已经发现了几个能引起HypoPP的特异性突变。... 王秋芬 许春胜 唐朝晖 李伟 杜戎 吴小艳 王旭 祝建芳 杨钧国关键词:低钾周期性麻痹 突变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