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771020)

作品数:10 被引量:74H指数:5
相关作者:哈斯杜会石吴永胜李双权刘怀泉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吉林师范大学延边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 3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篇沙地
  • 3篇沙丘
  • 3篇结皮
  • 2篇生物土壤结皮
  • 2篇土壤
  • 2篇土壤结皮
  • 2篇群落
  • 2篇毛乌素沙地
  • 2篇毛乌素沙地南...
  • 2篇草原
  • 1篇地貌
  • 1篇地形
  • 1篇地形因子
  • 1篇优势种
  • 1篇植物
  • 1篇植物群
  • 1篇植物群落
  • 1篇沙区
  • 1篇生境
  • 1篇生境分析

机构

  • 6篇北京师范大学
  • 4篇吉林师范大学
  • 1篇呼伦贝尔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延边大学
  • 1篇内蒙古农业大...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国土资源
  • 1篇河北民族师范...

作者

  • 6篇哈斯
  • 5篇杜会石
  • 3篇吴永胜
  • 2篇刘怀泉
  • 2篇李双权
  • 1篇孙艳楠
  • 1篇刘家福
  • 1篇刘美萍
  • 1篇贾振杰
  • 1篇李明玉
  • 1篇乌仁其其格
  • 1篇张萍
  • 1篇张德平
  • 1篇阎旭
  • 1篇夏显东
  • 1篇武晓东
  • 1篇杨越
  • 1篇满良
  • 1篇屈志强
  • 1篇闫瑞瑞

传媒

  • 2篇中国沙漠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地理科学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吉林师范大学...
  • 1篇河北民族师范...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8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3S技术的公主岭市城乡居民区发展变化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本文以吉林省公主岭市为研究区,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开展近13a城区及周边乡镇发展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公主岭市城乡居民区处于扩张状态,景观分离度呈减小趋势,由2001年的0.33减小到2013年的0.22.研究为该区城乡发展规划提供基础参数,并作为我国中小城市发展现状评估的案例,具有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杜会石刘奇鑫孙艳楠李天祺
呼伦贝尔沙质草甸草原洼地植物群落变化分析被引量:2
2008年
选择呼伦贝尔沙质草甸草原上的干洼地,采用系统取样方法对不同微地貌部位的植物群落变化进行研究。发现,草原区微地貌变化对生境异质性的控制作用明显。在洼地中旱生植物和旱生植物占优势,中旱生植物在阴(N)坡和下坡位或坡底占优势,旱生植物在阳(S)坡最占优势。下坡位或坡底的多年生植物比例最高,其次是阴(N)坡和中坡位,上坡位和阳(S)坡最少。洼地内出现了12个不同类型的群落。同一坡向的植被覆盖度、地上生物量、草层高度呈现下坡位>中坡位>上坡位的趋势。主要物种的重要值波动很大,表明洼地内的地形因子分配不均匀。SW上坡位植物群落特征各项指标均出现低值,导致局部恶劣环境的微地貌产出部位,与风蚀坑集中分布区耦合。表明SW坡上部风蚀沙漠化的高发生率与该微地貌部位植被发育差有关。
乌仁其其格张德平武晓东闫瑞瑞黄学文
关键词:地形因子植物群落优势种
基于3S技术的吉林省靖宇县林下人参自然生境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为研究林下人参的自然生境,本文基于3S技术,利用ERDAS、ArcGIS等软件对Landsat8遥感影像进行解译分析处理,并提取坡度、坡向、海拔等地形因子参数,进行林下人参适宜生长环境因子分析。结果表明,林下人参适宜生长的坡度范围是6-24°,坡向为N坡、NE坡,海拔高度为506-767m。3S技术的应用,为林下人参自然生境分析提供了定量的研究方法,林下人参的自然生境研究对吉林省人参主产地区靖宇县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杜会石相恒星杨越
关键词:林下人参
呼伦贝尔草原风蚀坑及下风侧积沙区植被小群落特征被引量:4
2008年
采用传统样方法,调查了呼伦贝尔草原固定风蚀坑、半裸露风蚀坑和裸露风蚀坑及其积沙区的植被小群落,并对野外数据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3种风蚀坑及积沙区植被小群落盖度都小于原生植被大针茅群系盖度,并随着固定风蚀坑、半裸露风蚀坑、裸露风蚀坑的顺序依次下降.固定风蚀坑小群落由无茎委陵菜和糙隐子草占优势,分盖度为5%.半裸露风蚀坑中未被风蚀区小群落以无茎委陵菜和苔草占优势,分盖度为2%;积沙区小群落以无茎委陵菜、冰草、糙隐子草和百里香占优势,分盖度为4%.裸露风蚀坑无植被或仅西南坡出现沙蓬占优势的小群落.裸露风蚀坑积沙区中部以沙蓬占优势,分盖度为4.7%;在其边缘沿顺风向依次以冰草(2.7%)、苔草(2.6%)和百里香(1.7%)占优势.物种重要值平均值在固定风蚀坑、半裸露风蚀坑和裸露风蚀坑分别为12.64%、13.38%和20.08%,在半裸露风蚀坑积沙区、裸露风蚀坑积沙区中部和边缘分别为12.55%、40.48%和11.15%.
满良哈斯张萍阎旭夏显东
关键词:风蚀坑呼伦贝尔草原
我国雾霾天气气候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16年
根据2013年我国部分城市夏季、秋季、冬季的细颗粒物(PM2.5)质量浓度数据,基于半变异函数理论,利用克里格插值方法对雾霾天气各类主要大气污染物进行空间特征分析,分析夏季、秋季、冬季PM2.5空气质量分指数。结果表明,6—12月,大气中的PM2.5质量分指数与能见度呈明显负相关关系,PM2.5空间浓度分布均值差异明显,我国大范围雾霾天气期间,大部分城市PM2.5浓度均严重超标。由结果可知,治理雾霾不能单纯从一方面进行治理,要采取综合治理措施。
刘家福王鑫全于茜杜会石
关键词:雾霾PM空气质量大气污染
毛乌素沙地南缘沙丘生物土壤结皮发育特征被引量:8
2010年
生物土壤结皮广泛分布于干旱和半干旱区,它的形成和发育对荒漠生态系统生态修复过程产生重要的影响。采用野外调查、测定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毛乌素沙地南缘沙丘生物土壤结皮发育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貌部位生物土壤结皮的厚度、各类型结皮盖度、机械组成和结皮及其下层剖面土壤容重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生物土壤结皮的发育对不同地貌部位具有一定的选择性,丘顶微生物结皮少量分布,迎风坡以浅灰色的藻类结皮为主,背风坡以黑褐色的藻类结皮为主,丘间地以苔藓结皮为主。不同地貌部位结皮层微生物总数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发育阶段生物土壤结皮的优势成分不同,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点,其形成和发育是生物过程和非生物过程的统一。
吴永胜哈斯李双权刘怀泉贾振杰
关键词:生物土壤结皮发育特点毛乌素沙地
毛乌素沙地南缘沙丘生物结皮中微生物分布特征被引量:18
2010年
为探明半干旱沙区生物结皮中微生物分布特征,对毛乌素沙地南缘沙丘生物结皮中微生物数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微生物总数从丘顶到丘间地呈递增趋势,除丘顶与迎风坡、迎风坡与背风坡结皮层微生物总数差异不显著外,其他各地貌部位结皮层微生物数量之间差异显著。同一地貌部位结皮层、0~5和5~10cm土层微生物垂直分布有变化,其变化规律为:除迎风坡放线菌数量呈先增加后递减、迎风坡微生物总数、细菌、真菌和丘顶真菌数量随剖面的加深呈递减外,其他各地貌部位微生物数量均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微生物类群的组成表现为细菌最多,放线菌次之,真菌最少。在丘间地细菌所占微生物总数的比例与丘顶相比有所增加,而放线菌和真菌的比例有所减少。结皮下0~5和5~10cm土层微生物分布与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同步,说明土壤水分可能是影响微生物垂直分布的重要因子。
吴永胜哈斯李双权刘怀泉
关键词:生物结皮微生物毛乌素沙地
基于3S技术的库布齐沙漠地表形态参数与分形特征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在Landsat TM和ASTER GDEM数据分析基础上,结合GPS定位,对库布齐沙漠风沙地貌类型、形态特征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库布齐沙漠风沙地貌类型有新月形沙丘及沙丘链、灌丛沙丘、格状沙丘、复合型沙丘、抛物线形沙丘、平沙地等;各类风沙地貌的分布与地形因子具有一定相关性;各类风沙地貌分维值变化不大,表明其处于相对稳定的演化过程中。研究为库布齐沙漠综合治理提供基础资料。
杜会石哈斯孙禹刘美萍
关键词:库布齐沙漠风沙地貌
1977~2008年延吉市城市景观格局演变被引量:27
2011年
以延吉市为研究对象,利用1977年、1986年1∶5万地形图,1992年、2001年TM影像,2008年ALOS影像等5期多源数据,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借助遥感和GIS技术,选取城市景观构成、平均斑块面积、斑块密度、斑块分形维数、景观分离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等进行分析,揭示延吉市近31 a来城市景观格局演变及其驱动力。结果表明,延吉市景观格局从1977年到2008年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耕地、建筑用地显著增加,林地、草地显著减少;城市分形维数、景观多样性和景观均匀度都呈增加趋势,景观格局变化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城镇化和工业发展是延吉市景观格局演变的主要驱动力。
杜会石哈斯李明玉
关键词:驱动力GIS
影响生物土壤结皮在沙丘不同地貌部位分布的风因子讨论被引量:9
2012年
生物土壤结皮广泛分布于干旱和半干旱区,它的形成和发育对荒漠生态系统修复过程产生重要的影响。采用野外观测的方法,测定了固定沙丘纵断面表面气流和生物土壤结皮的发育特征。结果发现,近地表气流在迎风坡坡脚部位最低,丘顶最高,从坡脚到丘顶呈增加的趋势。近地表气流在背风坡中上部急剧下降,中下部位有所增加,到坡脚部位又呈减少的趋势,但后者均远低于丘顶的风速。各观测点不同高度风速放大率不尽相同。生物土壤结皮发育特征的测定结果显示,其厚度、抗剪强度和细颗粒物含量均从沙丘底部向中上部呈减少的趋势,表现出风速较高区域生物土壤结皮的发育程度较低,风速较低区域生物土壤结皮的发育程度较高的特点,说明生物土壤结皮在沙丘不同地貌部位的分布与由地形差异导致的气流变化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
吴永胜哈斯屈志强
关键词:生物土壤结皮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