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09B08)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09B08)
- 作品数:56 被引量:732H指数:16
- 相关作者:程积民万惠娥马永清郭忠升赵世伟更多>>
- 相关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医药卫生更多>>
- 不同生长时期沙打旺不同部位及其植株的化感作用研究被引量:23
- 2008年
- 研究了营养生长期、花果期、成熟期沙打旺(3年生)不同部位及其植株的化感作用。结果显示,1)不同生长时期沙打旺各个部位(如根、茎、叶)及其植株的水提液(1∶60 g/mL,下同)均对受体萝卜的幼苗生长显示化感活性。表明沙打旺释放化感物质可能有多种途径(如地上部淋溶、根系分泌等)。2)各个生长时期沙打旺的不同部位及其植株的水提液通常对受体植物的幼苗生长显示化感抑制作用,而且以叶的抑制作用最为显著。表明叶片是整个生长周期内集中表现沙打旺化感作用的特定部位。3)沙打旺的单一部位(地下部除外)及其完整植株的水提液在花果期的化感作用较成熟期强烈,而成熟期的化感作用强度又较营养生长期为高。表明花果期可能是沙打旺表达化感作用的关键时期。本研究对农业生产实践中沙打旺草地的管理与应用具有积极意义。
- 于福科黄新会马永清
- 关键词:沙打旺植株化感作用
- 燕麦与苜蓿混间条播模式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1年
- 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在低氮条件下比较分析燕麦与苜蓿不同间作与混播模式的生产效应,研究了燕麦和苜蓿间作混播对牧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混播处理对混合牧草的株高、鲜干比、茎叶比几乎没有影响;间条播优于混条播,燕麦与苜蓿3∶1更具优势;在燕麦乳熟期进行刈割,所有处理中T1(燕麦与苜蓿3∶1间条播)的干草产量(457g/m2)和粗蛋白产量(38.44g/m2)均最高,分别比单播燕麦增产12%和8.6%。
- 杜欣张越利杨云贵
- 关键词:燕麦苜蓿
- 六盘山林下地被物分布特征被引量:4
- 2008年
- 对六盘山不同植被的地被物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发现,华北落叶松、白桦和油松林下草本植物物种丰富。辽东栎林枯落物叶片宽厚肥大,分解后枯落物较为松软,厚度最大,枯落物总储量仅次于华北落叶松。不同森林植被枯落物中,针叶枯落物所占比例最大。未分解层储量/厚度比值小于半分解层,9月份针叶林枯落物储量/厚度比值最大。天然次生林辽东栎林植被结构复杂,尽管不断有枯落物补充,枯落物却能迅速破碎分解,一方面能够迅速补充土壤养分含量,另一方面能够在地表形成更为疏松的枯落物层,因此7—9月份辽东栎林枯落物变化较大。
- 赵艳云胡相明程积民万惠娥
- 关键词:地被物枯落物
- 肉苁蓉寄生对梭梭幼苗保护酶活性及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被引量:15
- 2009年
- 以寄生和未寄生肉苁蓉的梭梭为对象,分别测定其同化枝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同时测定了2种条件下梭梭的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并采用隶属函数法对各个指标进行综合评定。结果显示:2种处理的梭梭在6—9月3种保护酶活性的变化趋势均为先升后降,且寄生肉苁蓉梭梭的保护酶活性在前期均高于未寄生的梭梭。梭梭在被肉苁蓉寄生后,MDA含量显著增加,且植株体内的主要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蛋白质及脯氨酸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可溶性糖含量却有所降低。各指标的相关分析和综合评定结果表明,肉苁蓉的寄生给寄主梭梭造成了胁迫的环境,对寄主保护酶系统及渗透调节系统产生了明显的伤害,并降低了寄主梭梭的抗旱性。
- 李霞马永清宋玉霞税军峰李秀维
- 关键词:梭梭肉苁蓉抗旱性
- 黄土高原云雾山草地土壤有机碳、全氮分布特征被引量:39
- 2010年
- 2007年11月28日-12月1日对云雾山4类天然草地,以及不同生长年限的人工紫花苜蓿(Medicago stativa L.)草地、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inn.)灌木、农田进行土壤有机碳、全氮分布分析,以期为该地区的草地生态系统的合理利用和减排温室气体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的排序为:天然草地(人工草地(灌木(农田。对0-40 cm土壤每1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测定发现:除9年生人工苜蓿草地在20-30 cm土层的有机碳含量相对10-20 cm无降低外,其他均表现为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依次降低。有机碳、全氮含量天然草地10-20,20-30,30-40 cm,以及5年、7年、9年人工草地土层之间差异水平基本达到显著水平。天然草地和人工草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其全氮含量呈极显著线性相关(P〈0.01)。人工草地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随种植年限增长而增加,全氮含量增加程度大于有机碳。因此,云雾山天然草地有机碳、全氮含量最高,人工草地随着生长年限的延长也是碳氮积累的过程,农田含量最低,天然草地在碳氮储存方面发挥着更积极的作用。土壤有机碳、全氮在土壤表层(0-10 cm)含量最高,在云雾山地区通过退耕还草,加强植被恢复管理,有利草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 李金芬程积民刘伟古晓林
- 关键词:草地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有机碳全氮
- 汇碳林、植被承载力与森林可持续经营
- 森林生态系统是存储碳的主要载体,在全球碳循环和碳平衡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可持续经营森林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植被承载力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是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理论基础。目前植被承载力,特别是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研...
- 郭忠升
- 关键词:森林生态森林可持续经营
- 文献传递
- 云雾山本氏针茅草地群落恢复演替过程中的物种多样性变化动态被引量:45
- 2008年
- 采用样方法对云雾山干草原区本氏针茅草地群落进行长期定位监测,对未封育样地和封育5,10,15,20和25年样地群落的平均高度、盖度、多度和地上生物量以及植物多样性进行实地调查分析,以研究围栏封育对草地植物群落特征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围封10年样地群落的高度、多度以及地上生物量最大,而群落的盖度则随封育年限的增加呈显著增加趋势,在封育25年达到最大;围栏封育的不同年限也显著影响了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在围封10年样地群落具有最高的多样性指数,围封15年样地具有最高的丰富度指数,而均匀度指数则是在末封育群落中表现为最高值,最低值是在物种丰富度最高时出现。由此可见,围栏封育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可以显著改善群落的恃征,增加群落的生产力,对于本研究地本氏针茅群落的最佳封育期限为10~15年,但围封时间过长在草地退化方面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 贾晓妮程积民万惠娥
- 关键词:围栏封育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
- 不同年份早酥梨叶片浸提液对几种套作蔬菜的影响被引量:1
- 2009年
- 采用室内培养皿滤纸法进行种子发芽的方法,通过测定早酥梨叶片浸提液对几种蔬菜种子胚根生长的影响,研究了不同浓度浸提液对几种蔬菜的化感作用。为制定合理的间套作耕作制度,更好的安排果树生产布局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早酥梨叶片浸提液对蔬菜胚根生长的影响总体上表现为低促、高抑,即低浓度的浸提液对蔬菜胚根的生长有促进作用,较高浓度的浸提液对蔬菜胚根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不同生长年限的早酥梨叶提取液对其间作套种蔬菜抑制作用的强弱顺序为生长第6年>第7年>12年>生长第22年>第4年。
- 夏晓娟马永清
- 关键词:早酥梨化感作用蔬菜
- 植物生长与土壤水关系调控起始期被引量:13
- 2009年
- 确定植物生长与土壤水关系调控起始期是可持续利用土壤水资源的基础。以柠条为研究对象,采用中子仪对黄土丘陵半干旱区撂荒地,1~5年生柠条林生长和土壤水分进行长期定位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1 a内,随着时间推移,柠条利用土壤水分深度从播种时的表层土壤增加到220 cm;随着林龄增加,除丰水年2年生柠条林地土壤储水量增加外,柠条利用土壤水分深度和耗水量增加,林地土壤储水量下降。在2004年生长末期,3年生柠条林地10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低于萎蔫系数,4年生柠条林地土壤旱化加剧,柠条生长与土壤水关系调控起始期是第5年。此时需要调控柠条生长与土壤水关系,采取措施降低柠条水分耗水量,实现土壤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 郭忠升李耀林
- 关键词:黄土丘陵半干旱区土壤干层
- 云雾山自然保护区环境因素对土壤水分空间分布的影响被引量:20
- 2008年
- 选取黄土高原云雾山自然保护区天然草地,研究分析了地形因素、植被类型、降雨和封育措施对土壤水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0~100cm土壤,单点季节平均土壤含水量的空间变化主要受坡向、坡位、群落类型和封育措施的影响;在深层土壤100~300cm,相对海拔、坡位、坡向、群落类型和封育措施在控制土壤水分的再分布中具有重要作用。不同的环境因素对土壤水分空间分布影响的季节变化存在明显差异,坡度、相对海拔、坡位与土壤湿度的关系依赖于前期降雨量,土壤湿度和坡度、海拔、坡位和封育措施的相关性一般随前期降雨的增加而增大。群落类型对土壤湿度的影响与群落盖度和蒸腾速率有关,在植被盖度差异较大的5月份和蒸腾速率差异较大的7月份影响显著。坡向对土壤湿度的影响依赖于太阳辐射的变化,在太阳辐射较强烈的7月份差异显著。由于长期自然封育,草地覆盖度不断增加,其蓄水保水能力增强,对土壤水分的调节能力得到提高,从而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土壤水分条件。
- 胡相明赵艳云程积民万惠娥
- 关键词:天然草地土壤水分植被类型封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