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60167)

作品数:5 被引量:14H指数:3
相关作者:陶人川雍翔智刘贞敏曾启新林小洁更多>>
相关机构: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口腔
  • 5篇细胞
  • 4篇上皮
  • 4篇上皮细胞
  • 4篇黏膜
  • 4篇黏膜上皮
  • 4篇黏膜上皮细胞
  • 4篇口腔黏膜
  • 4篇口腔黏膜上皮
  • 4篇口腔黏膜上皮...
  • 3篇炎性
  • 3篇炎性因子
  • 3篇防御素
  • 3篇Β-防御素
  • 2篇受体
  • 2篇念珠
  • 2篇念珠菌
  • 2篇Β防御素
  • 2篇TLR
  • 2篇TOLL样受...

机构

  • 4篇广西医科大学...
  • 3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南宁市第四人...

作者

  • 7篇陶人川
  • 5篇雍翔智
  • 4篇曾启新
  • 2篇刘贞敏
  • 2篇林小洁
  • 1篇卢祥婵
  • 1篇梅国城
  • 1篇陈意
  • 1篇刘伟
  • 1篇吴念宁
  • 1篇林雪芳
  • 1篇罗琴
  • 1篇李润英

传媒

  • 2篇2018年中...
  • 1篇中华口腔医学...
  • 1篇临床口腔医学...
  • 1篇广西医学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国际口腔医学...

年份

  • 3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白介素17A对口腔黏膜上皮细胞抗念珠菌黏附及β-防御素-2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白介素17A(IL-17A)对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C.a)感染的人口腔黏膜上皮细胞(OMECs)β-防御素-2(hBD-2)表达的影响。方法:将OMECs分为空白对照组、单独重组人IL-17A(rhIL-17A)处理组、单独C.a处理组(模型组)及C.a与rhIL-17A共同处理组(实验组)。按菌∶细胞=1∶10建立C.a感染的OMECs模型。分别将单独rhIL-17A处理组和实验组的OMECs按所加入的rhIL-17A浓度分为4个亚组:1μg/L组、10μg/L组、100μg/L组及1 000μg/L组,共培养48h。收集不同时间点(0h、12h、24h、48h)的细胞培养上清液,计算C.a黏附率;分别采用荧光定量PCR(FQ-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hBD-2mRNA相对表达量及蛋白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实验组C.a黏附率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浓度的rhIL-17A均能诱导OMECs表达hBD-2,且100μg/L组hBD-2mRNA相对表达量及蛋白水平升高最为显著(P<0.01)。采用100μg/L rhIL-17A刺激OMECs 12h、24h、48h后,hBD-2mRNA及蛋白水平均升高,且48h时hBD-2mRNA及蛋白水平显著高于0h和12h(P<0.05或P<0.01)。结论:IL-17A能诱导OMECs表达hBD-2,但对口腔黏膜上皮抗C.a黏附无明显作用。
方梅飞蒋兰岚罗琴林小洁曾启新陶人川
关键词:人Β-防御素-2白色念珠菌
糜烂型OLP患者唾液Th1、Th2、Th17相关细胞因子及β防御素的表达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检测Th1、Th2、Th17相关细胞因子和HBD-2,-3在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EOLP)患者唾液中的表达,探讨其在EOLP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分别纳入EOLP患者30例及按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健康者20例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流式微球技术(Cytometric Bead Array,CBA)检测唾液中IL-1β、TNF-α、IL-6、IL-17、IFN-γ、IL-4、IL-10的表达水平,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试法(ELISA)检测唾液中HBD-2和HBD-3。结果:EOLP患者唾液中IL-1β、IL-6、HBD-2、HBD-3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NF-α、IL-17、IFN-γ、IL-4、IL-1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患者唾液HBD-2的表达与IFN-γ呈正相关、与IL-17呈负相关,HBD-3的表达与IL-17和IL-10均呈负相关。结论:唾液中IL-1β、IL-6、HBD-2和HBD-3的高表达可能与EOLP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冯豆豆蒋兰岚林小洁梅国城曾启新陶人川
关键词: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细胞因子Β防御素流式微球技术
地塞米松对人口腔黏膜上皮细胞β-防御素及其相关Toll样受体表达的影响
目的:通过TNF-α+IFN-γ刺激人口腔黏膜上皮细胞(hOMEC)建立炎症模型,观察炎症模型中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对于口腔黏膜上皮防御素(hunman Beta-defensins,hBDs)...
雍翔智陈怡曾启新陶人川
关键词:地塞米松Β-防御素炎性因子TLR
文献传递
炎性因子对人口腔黏膜上皮细胞β-防御素和Toll样受体表达的影响
目的:本研究用人重组的炎性因子刺激人口腔黏膜上皮细胞(hOMEC),体外建立炎症模型,观察不同炎性因子对hOMEC人β-防御素(hunman Betadefensins,hBDs)和Toll样受体(Toll-like r...
陈怡雍翔智曾启新陶人川
关键词:Β-防御素炎性因子TLR
文献传递
炎性因子对人口腔黏膜上皮细胞β-防御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炎性因子对人口腔黏膜上皮细胞(OMEC)人β防御素(hBD)-2和hBD-3表达的影响。方法收集人健康口腔黏膜组织,进行消化培养后选用第2代人OMEC。培养48 h后将OMEC分为空白对照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组、干扰素-γ(IFN-γ)组、白细胞介素-17(IL-17)组、TNF-α+IFN-γ组、TNF-α+IL-17组和IFN-γ+IL-17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加入相应的细胞因子。干预24 h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OMEC的hBD-2、hBD-3 mRNA相对表达量,酶联免疫吸附试法检测细胞上清hBD-2和hBD-3的蛋白水平。结果 TNF-α组hBD-2 mRNA的相对表达量、IL-17组的hBD-2及hBD-3 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高于空白对照组(均P<0.05),TNF-α+IFN-γ组、TNF-α+IL-17组、IFN-γ+IL-17组hBD-2、hBD-3 mRNA的相对表达量及hBD-2蛋白水平均高于相应细胞因子单独干预组(均P<0.05)。结论炎性因子能诱导人口腔黏膜上皮细胞表达hBD-2和hBD-3。
陈怡刘贞敏雍翔智雍翔智吴恬恬陶人川
关键词:炎性因子Β防御素-2
人中性粒细胞防御素1-3的日节律性分泌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索人中性粒细胞防御素1-3(HNP1-3)表达水平的日节律性,为其作为生物学指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6名健康志愿者,连续2 d从6时至22时定点采集唾液、外周血及4颗第一恒磨牙近颊沟处的龈沟液,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检测HNP1~3的表达量。结果 6名受试者HNP1-3的表达量和变化趋势为:龈沟液的中位数为5.86μg.L-1,总体变化趋势为正弦波形,14时最高,18时最低;唾液的中位数为2.15μg.L-1,总体变化趋势为"V"字波形,早晚较高,14时达峰谷;血液的中位数为4.79μg.L-1,总体变化趋势为单峰波形,6时至10时呈上升趋势并达峰值,继而缓慢下降。结论在3种体液中,HNP1-3表达量存在差异性,其昼夜的表达呈现一定节律性。
陈意陶人川林雪芳刘贞敏雍翔智李润英
关键词:龈沟液外周血液
广西地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及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口腔病变特点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 分析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及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的常见口腔病损,提高口腔医师对HIV/AIDS早期临床表现的诊断能力.方法 对127例确诊的HIV/AIDS患者进行病史采集及口腔黏膜健康状况检查和分类,同时取患者外周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CD4T淋巴细胞计数.依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颁布的分级标准将患者分为HIV携带组(42例)和AIDS组(85例),对两组患者口腔表征与系统疾病的关系及口腔表征在两组间的患病率差异采用卡方检验,对口腔表征与CD4T细胞计数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以双侧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HIV/AIDS常见的口腔表征中口腔念珠菌病占40.2% (51/127),毛状白斑占18.9%(24/127).口腔表征的出现与系统疾病患病无显著相关性(x2=0.718,P=0.397),两组患者的口腔表征总体间及口腔念珠菌病患病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7.684,P=0.006;x2=14.410,P<0.001),两组患者毛状白斑的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988,P=0.320).口腔表征及口腔念珠菌病的患病与CD4T细胞计数均呈负相关(r=-0.243,P=0.006;r=-0.265,P=0.003),毛状白斑的患病与CD4T细胞计数无相关性(r=0.019,P=0.835).结论 HIV/AIDS患者在系统疾病出现前即可出现明显的口腔表征,并以口腔念珠菌病、毛状白斑最常见;口腔表征的出现与全身系统疾病发病无明显相关关系,但口腔表征可作为观察HIV/AIDS进展的一个重要指标.
雍翔智蒋兰岚卢祥婵刘伟吴念宁陶人川
关键词:口腔表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