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2007DFA01240)

作品数:7 被引量:23H指数:3
相关作者:薛乐勋刘红涛李杰吕鹏举卢雪景更多>>
相关机构:郑州大学新乡医学院河南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7篇杜氏盐藻
  • 7篇盐藻
  • 2篇基因
  • 1篇电击
  • 1篇亚基
  • 1篇盐浓度
  • 1篇盐胁迫
  • 1篇叶绿
  • 1篇叶绿体
  • 1篇叶绿体转化
  • 1篇异养
  • 1篇真核
  • 1篇真核表达
  • 1篇真核表达载体
  • 1篇转基因
  • 1篇转基因研究
  • 1篇外源
  • 1篇外源一氧化氮
  • 1篇细胞
  • 1篇细胞定位

机构

  • 7篇郑州大学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新乡医学院

作者

  • 7篇薛乐勋
  • 5篇刘红涛
  • 3篇李杰
  • 2篇吕鹏举
  • 2篇卢雪景
  • 1篇柴玉荣
  • 1篇谷辉辉
  • 1篇罗清菊
  • 1篇王翠
  • 1篇冯英才
  • 1篇王鹏举
  • 1篇王天云
  • 1篇吕文兵
  • 1篇闫红霞
  • 1篇朱大恒
  • 1篇曾磊
  • 1篇潘卫东
  • 1篇冯书营
  • 1篇吕朋举
  • 1篇柳丽平

传媒

  • 3篇生物工程学报
  • 1篇海洋科学
  • 1篇河南农业科学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广西植物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不同盐浓度和光照强度对杜氏盐藻psbA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2010年
利用半定量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研究不同浓度的NaCl和不同的光照强度条件下杜氏盐藻psbA基因的表达差异.结果显示,杜氏盐藻在2.5 mol NaCl的培养基中,其psbAmRNA的表达达到最高,与其它各组不同NaCl浓度(1.5 mol,2.0 mol,3.0 mol和4.0 mol)相比,差异显著(P<0.05);高浓度的NaCl(4.0 mol)能明显抑制杜氏盐藻psbA基因的表达.此外,与暗培养相比,杜氏盐藻在3 000 lx和4 500 lx的条件下,psbA基因的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其中4500 lx光强下psbA表达量达到峰值.但高光强(8 000 lx)与暗培养相比,psbA基因的表达量无差异(P>0.05).上述结果提示,高浓度的盐(4.0 mol)和高光强(8 000 lx)能明显抑制PsbA基因mRNA的表达;而适量浓度的盐和光照条件能促进PsbA基因mRNA的表达.
吕文兵刘红涛薛乐勋
关键词:杜氏盐藻PSBA基因氯化钠光照强度
外源一氧化氮缓解盐胁迫下杜氏盐藻氧化损伤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研究外源一氧化氮(NO)供体硝普钠(sodium nitroprusside,SNP)缓解3.0 mol/L NaCl胁迫对杜氏盐藻的氧化损伤作用并探讨其初步机理。结果表明:与单独盐胁迫相比,添加低浓度的SNP(0.5μmol/L和1μmol/L)能促进杜氏盐藻的生长,显著提高其叶绿素含量,并增强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P<0.05)。其中,1μmol/L SNP处理24 h后SOD活性提高了1.6倍。此外,半定量RT-PCR结果显示,低浓度的SNP(0.5μmol/L和1μmol/L)对盐胁迫下杜氏盐藻Fe-SOD基因的转录具有促进作用,24 h时作用显著(P<0.05),表达量分别提高了21.18%和27.41%,而高浓度的SNP(50μmol/L)抑制Fe-SOD基因的表达,加剧了盐胁迫带来的氧化伤害。
卢雪景刘红涛柴玉荣朱大恒罗清菊吕鹏举薛乐勋
关键词:盐胁迫硝普钠杜氏盐藻
杜氏盐藻叶绿体ATP合酶α亚单位基因启动子的克隆及初步功能分析
2011年
采用DraⅠ,EcoRⅤ,PvuⅡ,ScaⅠ,Sma I和StuⅠ六种内切酶消化杜氏盐藻(Dunaliella salina)叶绿体基因组DNA,与相应DNA接头连接,构建成无载体连接的盐藻叶绿体GenomeWalker DNA文库。利用长距离PCR(long distanc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LD-PCR)技术从该文库中克隆得到ATP合酶α亚单位(atpA)基因上游序列1 347bp。启动子特征分析显示该序列具有一般启动子的保守序列特征,根据这些特征设计引物,扩增4个5′端系列缺失的启动子片段,并用绿色荧光蛋白基因作为报告基因,构建启动子5′端系列缺失重组质粒,以期鉴定不同启动子片段的驱动报告基因转录的活性。基因枪转化结果显示,启动子长度约1 000 bp的重组载体转化盐藻后,其转化株中有黄绿色的盐藻细胞出现。说明克隆的序列具有启动子活性,能驱动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在杜氏盐藻中有效表达,为建立盐藻叶绿体转化系统奠定了工作基础。
谷辉辉冯书营潘卫东李杰薛乐勋
关键词:叶绿体转化
杜氏盐藻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的细胞定位被引量:2
2009年
为研究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的功能及调控机制,PCR扩增杜氏盐藻MBP的cDNA全长序列及N端和C端序列,与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融合构建真核表达载体,脂质体转染CHO细胞,Western blotting和荧光显微镜检测基因表达情况和细胞定位。结果显示:MBP及N端和C端融合蛋白成功在CHO细胞表达,MBP和C端部分定位于细胞核且聚集于核仁,N端部分分布整个细胞,说明MBP定位于细胞核且细胞定位信号位于C端,MBP可能与rRNA前体结合发挥作用。
王鹏举王天云冯英才刘红涛薛乐勋
关键词:杜氏盐藻核基质附着区真核表达载体细胞定位
杜氏盐藻电击转化方法的系统优化被引量:2
2009年
本研究系统分析了盐藻生长状态、电击条件、电击缓冲液成分和质粒浓度等条件对电击转化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正常接种后培养7d对数生长中期的盐藻细胞,在25μF、0.8kV的电击条件下加入终浓度为10μg/mL的质粒可使盐藻电击转化效率达到1.85‰;电击缓冲液中加入0.4mol/L的甘油可使转化效率显著提高至2.03‰(P<0.05)。在上述优化电击体系下,运用3种不同质粒分别转化盐藻细胞后获得的转化效率无显著差异。通过对电击转化中相关因素的优化,本研究建立了一种适用于杜氏盐藻的高效稳定的电击转化体系,为杜氏盐藻的转基因研究提供有效方法。
吕朋举闫红霞李杰刘红涛卢雪景薛乐勋
关键词:杜氏盐藻电击转基因研究
杜氏盐藻寡糖基转移酶亚基STT3a功能结构域的克隆与表达分析被引量:9
2010年
为了研究STT3a基因在杜氏盐藻耐盐及鞭毛再生方面的作用,根据衣藻、拟南芥等STT3a蛋白的氨基酸高度保守序列VCVFTA、DVDYVL设计一对简并引物,采用RT-PCR及3'RACE的方法扩增杜氏盐藻STT3a蛋白功能结构域的cDNA序列。序列分析显示克隆的cDNA全长1650bp,具有一定保守性,与衣藻、拟南芥和人的相似性分别为48%、50%和46%。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杜氏盐藻STT3amRNA水平随着盐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加,其水平在3.5mol/LNaCl浓度时比在1.5mol/LNaCl浓度时升高了11倍(P<0.01)。另外,与没有脱鞭毛的杜氏盐藻相比,STT3amRNA在鞭毛再生过程中持续高表达。本研究显示杜氏盐藻STT3a基因的高表达可以增强其盐适应和鞭毛再生能力。
王翠李杰柳丽平曾磊薛乐勋
关键词:杜氏盐藻耐盐
杜氏盐藻异养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异养转化株的鉴定被引量:4
2009年
分别构建杜氏盐藻诱导型和组成型异养表达载体,筛选并初步鉴定异养转化藻株。通过RT-PCR从人胎盘组织中克隆并鉴定人红细胞葡萄糖转运基因(Glut1),构建以诱导型双拷贝碳酸酐酶启动子(DCA)驱动Glut1表达的中间载体,然后与筛选标记Bar盒连接形成盐藻诱导型异养表达载体pMDDGN-Bar。此外,将pU?GUS(简称G5)质粒的GUS基因去除,回收大片段载体后与Glut1基因连接,构建以组成型启动子ubiquitin驱动的组成型异养表达载体G5Glut1-Bar。通过电击转化法转化盐藻,使Glut1得到表达,筛选具有草丁膦(PPT)抗性的表达Glut1的盐藻转化株。提取转化株总RNA,RT-PCR检测目的基因的整合。克隆获得了1479bp的Glut1序列,编码493个氨基酸。电泳检测各酶切结果表明Glut1、DCA、Nos和Bar盒已依次连接到相应的载体上,说明异养表达载体构建成功。经PPT筛选数周后,转化藻株生长良好,而对照野生藻株全部死亡。电泳检测RT-PCR产物表明两株转化株在相应位置(约250bp处)出现了较为特异的扩增条带,Blast同源性分析显示序列与人Glut1基因的同源性为100%。诱导型和组成型启动子驱动的盐藻异养表达载体构建成功,Glut1基因确已整合到盐藻的基因组中,构建的表达载体可用于盐藻中Glut1基因的表达。
陈涛刘红涛吕鹏举薛乐勋
关键词:杜氏盐藻异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