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CJL065)
- 作品数:58 被引量:808H指数:16
- 相关作者:刘军程中华李廉水段会娟余菜花更多>>
- 相关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东南大学泰山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语言文字政治法律更多>>
- 我国区域收入差距变化新趋势及原因分析被引量:4
- 2016年
- 1985~2013年我国的区域收入差距先逐渐扩大2006年后开始缩小。分解分析发现,东部地区内部的省际差异对全国的地区差异贡献份额很大但2005年之后开始缩小,西部地区内部省际差异2002年之后出现了明显扩大的趋势,四大区域之间的差异对全国地区差异的贡献份额最大但2002年后轻微下降。除了发展战略、要素投入等各种传统因素外,产业集聚效应也是导致区域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
- 段会娟刘军
- 关键词:收入差距泰尔指数产业集群
- 中国制造业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3
- 2016年
- 以2003—2013年中国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为样本,研究环境约束下的制造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行业内竞争、技术进步对制造业能源效率有正的影响,能源消费结构、对外开放以及环境规制对制造业能源效率有负的影响;同时,以上影响因素存在行业异质性。基于上述结论,提出改善制造业能源效率的相关政策建议。
- 曲晨瑶李廉水程中华
- 关键词:中国制造业影响因素能源效率
- 我国区域制造业综合发展能力评价研究——基于东、中、西部制造业的实证分析被引量:53
- 2014年
- 运用基于FAHP-熵权组合赋权的灰色关联投影法综合评价模型,对2003-2011年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制造业综合发展能力进行纵向和横向评价。结果显示,我国区域制造业综合发展能力总体呈上升的发展趋势,但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中西部地区制造业综合发展能力明显低于东部地区。基于上述结论,提出区域制造业综合发展的政策建议:发挥地区比较优势,实施产业错位发展战略;制定合理的产业转移政策,促进区域间制造业协调发展;统筹兼顾,全面提升制造业综合发展能力。
- 李廉水杨浩昌刘军
- 关键词:区域制造业FAHP熵权综合评价
- 中国制造业资源环境保护能力驱动因素研究被引量:10
- 2015年
- 资源环境约束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愈发凸显的问题。本文以中国制造业作为研究对象,以2001—2011年的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建立中国制造业资源环境保护能力驱动因素的面板数据模型。结果显示:经济发展水平、科技投入、FDI都与中国制造业资源环境保护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据此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 张芊芊余菜花李廉水
- 关键词:制造业
- 市场潜力与要素区位选择:理论和实证被引量:2
- 2011年
- 通过把FE模型的假设修改为普通工人既可跨行业又可跨区域就业,理论上分析了企业家和普通工人的区位选择。研究发现,两者都倾向于选择市场潜力更高的地区就业。然后,以四川盆地这块理想的空间经济学试验田为例,基于区县级数据检验市场潜力对投资和就业区位的影响。结果表明,市场潜力和产业集聚对投资区位和就业区位的相对重要性是不同的,产业投资对市场潜力的弹性更大,而就业区位对本地集聚水平弹性更大。
- 段会娟吴俊
- 关键词:产业集聚要素报酬四川盆地
- 中国制造业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及其行业差异——基于熵权的灰色关联投影法综合评价研究被引量:21
- 2014年
- 本文运用基于熵权的灰色关联投影法综合评价模型,对2003—2011年中国制造业总体,以及2006—2011年制造业分行业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制造业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的发展趋势,其中2003—2006年上升较缓慢,2006—2011年上升较快;分行业比较分析表明,中国制造业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行业差异,不仅机械电子制造业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较高,部分轻纺制造业低碳经济发展水平也较高,这为各地区根据自身的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实施合理的低碳发展策略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多数资源加工工业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其背后原因在于资源加工工业碳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本文的政策含义在于,优化产业结构,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推进低碳技术进步,对于提升制造业低碳经济发展水平,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具有积极意义。
- 杨浩昌李廉水刘军
- 关键词:制造业低碳经济
- 中国制造业“新型化”及其评价研究被引量:108
- 2015年
- 环境约束和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已成为中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的主要瓶颈,未来中国制造业必须走"新型化"发展道路。本文首次从经济创造能力、科技创新能力、能源节约能力、环境保护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五个方面阐述制造业"新型化"内涵,并在五维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包含经济指标、科技指标、能源指标、环境指标和社会服务指标在内的制造业"新型化"评价指标体系。本文对中国制造业"新型化"程度进行了评价,整体评价结果表明:2003—2012年,中国制造业"新型化"程度不断提高,制造业整体发展态势良好。区域评价结果显示:2012年,区域制造业"新型化"程度呈明显的阶梯化分布格局,东部地区的制造业"新型化"程度综合能力最高、东北和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低。省域评价结果表明:2012年,各地区制造业"新型化"程度综合能力存在显著差异,东部地区江苏、广东、山东、浙江和上海的综合能力强,天津、北京和福建较强,海南和河北较弱:中部地区安徽、河南、湖南和湖北较强,江西较弱,山西弱;西部地区重庆和四川较强,陕西、广西和内蒙古较弱,甘肃、宁夏、青海、贵州、云南、新疆和西藏弱;东北地区辽宁和吉林较强,黑龙江较弱。
- 李廉水程中华刘军
- 关键词:制造业
- 中国制造业发展:现状、困境与趋势被引量:17
- 2015年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的经济创造能力显著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能源节约能力有所增强,环境保护能力不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持续增强。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科技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三高一低"粗放式的发展消耗了大量能源,环境污染严重。在国际分工体系中,中国制造业处于世界产业价值链低端。未来,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节约资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强环境保护,推进绿色环保产业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推动中国制造业发展,实现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由粗放制造向绿色制造转变,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由低端制造向高端制造转变。
- 刘军程中华李廉水
- 关键词:中国制造业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
- 农户小麦补贴品种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7
- 2013年
- 通过对皖北地区581个农户的实地调查,利用Logit模型对影响农户小麦补贴品种选择行为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良种补贴政策实施效果还不够理想,仅有60.7%的农户采用政府推介品种;户主性别、文化程度、是否示范户、农户经营规模、是否与农技员有过联系、对补贴品种认知水平及态度是影响农户小麦补贴品种选择行为的重要因素。进一步优化良种补贴政策、推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提高农户的教育水平、加大政策的宣传力度、加快土地流转是促进良种推广的有效途径。
- 庄道元卓翔之黄海平凌莉
- 关键词:良种补贴农业技术推广农户实证分析
- 产业聚集对中国制造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被引量:32
- 2017年
- 基于中国2005~2014年的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产业聚集对中国制造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理论分析表明:产业聚集可以通过知识溢出、设施共享、人力资本水平提升和竞争加剧促进碳排放效率的提高。实证结果显示,在控制了对外开放、产权结构和环境规制等条件下,产业聚集能够显著促进碳排放效率的提高。分区域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东部地区产业聚集的促进作用大于东北部和中西部地区。基于上述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 曲晨瑶李廉水程中华
- 关键词:制造业碳排放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