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470163)

作品数:7 被引量:14H指数:3
相关作者:浦铜良龚晓洁刘斌斌刑家强闫广为更多>>
相关机构:兰州大学中国科学院宁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生物学
  • 3篇农业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5篇芦苇
  • 4篇叶绿
  • 3篇叶绿体
  • 3篇生态型
  • 2篇生态
  • 2篇生态型芦苇
  • 2篇内含物
  • 1篇等位
  • 1篇等位酶
  • 1篇叶绿素
  • 1篇叶绿素荧光
  • 1篇叶绿体基因
  • 1篇叶片
  • 1篇叶片光合
  • 1篇幼苗
  • 1篇玉米
  • 1篇玉米幼苗
  • 1篇沙丘芦苇
  • 1篇生境
  • 1篇生境分析

机构

  • 7篇兰州大学
  • 1篇宁夏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7篇浦铜良
  • 2篇刘斌斌
  • 2篇龚晓洁
  • 1篇高松
  • 1篇伊万伟
  • 1篇闫广为
  • 1篇王海波
  • 1篇刘振斌
  • 1篇邢家强
  • 1篇刑家强
  • 1篇李卫霞
  • 1篇张玉霞

传媒

  • 3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生物技术通讯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草业学报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结合叶绿体基因matK/trnK序列和生境分析不同生态型芦苇的系统发育被引量:5
2009年
以甘肃省临泽县境内的4种生态型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 Trin。)的18个样品为材料,采用PCR扩增技术,以通用引物"matK-FF74",和"matK-trnK-2R"扩增matK/trnK序列,对纯化后的产物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序列比对软件为Clustal W,系统发育软件分析为PAUP4b10并用以构建MP和ML发育树和计算遗传距离,外群为芦竹(Arundo donax)。结果表明:matK/trnK序列长为1745~1753 bp,含有91个简约信息位点和120个可变位点,获得3个严格一致树。MP树和ML树共同说明水生芦苇是最古老的类群,它与沙丘芦苇之间的遗传距离最远,重度盐渍过渡型芦苇和轻度盐渍过渡型芦苇属于中间过渡类群。
龚晓洁闫广为浦铜良
关键词:生态型芦苇系统发育最大简约法
沙芦内含物PAAC对干旱胁迫下玉米幼苗叶片光合及蛋白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
2010年
采用沙培试验,培养期间用沙丘芦苇特有的多氨基芳香族化合物PAAC水溶液对培养的两种不同基因型玉米幼苗叶片进行喷施处理,研究幼苗叶片在正常供水和干旱胁迫下的相对含水量、光合作用、叶绿素荧光等参数的变化趋势。确定这些生理指标在评价作物抗旱性方面的作用,并与甜菜碱溶液喷施处理的作物参比,研究该内含物对植物蛋白氧化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PAAC溶液能够明显地降低干旱下植物叶片蛋白质中羰基含量的上升,即该内含物能够有效地减弱干旱胁迫下植物蛋白氧化损伤程度,RWC相对较高,说明PAAC一定程度上降低水分的散失。当植物受到中度干旱胁迫时,PAAC显著地减缓玉米叶片光合速率的下降,同时Fv/Fm、qP、ETR等叶绿素荧光参数数值也明显高于同期的对照,表明PAAC具有保护类囊体膜上PSⅡ的光合学活性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植物的抗旱能力。
刘振斌伊万伟浦铜良
关键词:叶绿素荧光光合速率气孔导度
沙丘芦苇胸腺嘧啶二磷酸葡萄糖脱水酶的序列分析与结构预测
2007年
目的: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沙丘芦苇胸腺嘧啶二磷酸葡萄糖脱水酶(PcTGD)的序列进行分析与结构预测,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GOR法预测了PcTGD的二级结构,以ProtScale分析它的疏水性,最终通过现有的序列同源性比较,用MODELLER预测了PcTGD的三维结构。结果:PcTGD具有高度保守的活性中心Tyr***Lys和N末端的Gly*Gly**Gly的高度保守结构。结论:PcTGD属于一个短链脱氢酶/还原酶家族。
邢家强浦铜良
关键词:疏水性
不同生态型芦苇Rubisco免疫学特性差异被引量:2
2006年
以河西走廊荒漠地区不同生态型芦苇为研究材料,提取并纯化得Rubisco蛋白,经SDS-PAGE凝胶电泳将Rubisco大、小亚基分离,用Rubisco全酶蛋白及其大、小亚基分别注射昆明系雄性小白鼠制备抗体,经Western-blotting鉴定结果表明:(1)水芦Rubisco全酶抗体可与水芦、沙芦及菠菜Rubisco大亚基发生反应,而与小亚基均未见显色反应,且水芦显色最深,沙芦略浅,菠菜最浅;(2)水芦、沙芦Rubisco大亚基抗体可与水芦、沙芦、菠菜大亚基发生抗原交叉反应,且均不与小亚基发生反应,并且其与菠菜Rubisco大亚基的反应程度明显低于水芦和沙芦;(3)用与Rubisco大亚基抗体同样的制备方法,均未检测到水芦、沙芦Rubisco小亚基抗体的产生;(4)菠菜Rubisco全酶抗体可与菠菜、水芦、沙芦、水稻Rubisco大亚基均发生抗原交叉反应,但仅与其自身小亚基反应,且与菠菜Rubisco大亚基显色反应最深,水稻略浅,沙芦、水芦稍有反应.由此说明,水芦、沙芦Rubisco全酶蛋白及其大亚基免疫学特性差异较小,而与双子叶植物菠菜相比差异较大;水芦、沙芦Rubisco蛋白免疫化学决定簇的差异主要决定于小亚基上,且其小亚基不具有抗原活性或抗原活性较弱.
李卫霞王海波浦铜良
关键词:RUBISCO生态型抗原活性
外源多氨基芳香族化合物对高温强光下芦苇离体叶绿体叶绿素降解的缓解作用
2011年
以甘肃省河西走廊临泽县境内荒漠地区2种生态型芦苇为主要研究材料,研究了在添加多氨基芳香族化合物(Mr856,PAAC)条件下,不同温度、光照强度处理及处理时间对沙芦和水芦离体叶绿体叶绿素相对含量的影响,以探究PAAC对高温强光条件下离体叶绿体可能的保护机理。结果表明:(1)外源PAAC对水芦和沙芦离体叶绿体叶绿素相对含量的影响因环境光照强度、温度和处理时间的不同而异;(2)光照强度对离体叶绿体叶绿素相对含量的影响与温度有关,且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强,在光照水平为1 000μmol.m-2.s-1下,沙芦叶绿素相对含量在不同温度下均高于水芦;(3)外源PAAC可明显减缓高温强光胁迫下水芦叶绿素相对含量的降低趋势,尤其对强光胁迫下叶绿素相对含量降低的效应更明显。研究结果说明,PAAC可能作为沙芦叶片中具独特分子结构特征的相容性溶质,可减缓高温强光下离体叶绿体叶绿素的降解,对离体叶绿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王静浦铜良
关键词:芦苇离体叶绿体高温强光
沙丘芦苇特有内含物与水芦叶绿体及其蛋白质的相互作用特征被引量:4
2009年
以水生芦苇为材料,通过吸附试验、亲和试验和荧光光谱试验探讨了沙丘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 Trin)的特有内含物PAAC与水芦叶绿体吸附特性及其作用位点,并在固定化的条件下研究其与水芦叶片可溶性蛋白的相互作用特点,以阐明PAAC对叶绿体的保护作用机理。结果显示:(1)水芦叶绿体对PAAC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吸附模型,吸附量随pH的增加而增大并于pH 7.6时达到最大值(0.86μg/μg),吸附量虽随离子强度的提高而降低,但降幅较小。(2)PAAC可与水芦可溶性蛋白结合,0.26 mol/L的NaCl溶液能够洗脱与PAAC结合的蛋白质,两者间的相互作用以盐键为主,且结合蛋白质的种类特异性不明显。(3)PAAC与水芦蛋白质之间存在着相互结合作用并可能存在变构效应,它对蛋白质的荧光猝灭作用是生成PAAC-蛋白质复合物的静态猝灭,它与蛋白质的结合常数在1.0×105左右及结合位点数为1∶1。
张玉霞高松浦铜良刘斌斌
关键词:叶绿体可溶性蛋白相互作用
不同生态型芦苇生境适应性的遗传差异被引量:5
2009年
以甘肃省临泽县内的4种生态型芦苇为材料,采用随机扩增多态DNA技术和等位酶多态性分析技术初步探讨了不同生态型芦苇对各自生境适应性的遗传差异。RAPD-PCR(随机扩增多态DNA聚合酶链式反应)采用10碱基随机引物,筛选出16条重复性高并产生明显多态性产物的引物,共扩增了559条谱带,其中489条谱带具有多态性,多态性百分数为87.5%。等位酶分析选用了12个等位酶系统,其中9个基因位点显示了多态性,多态位点平均百分数为34.1%。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生态型芦苇之间具有显著的分子遗传差异和等位酶表达差异,同时属于同一生态型的个体和群体之间的遗传差异很小,这与不同生态型芦苇在适应各自生境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形态学和生理学方面的差异是一致的,说明各个生态型之间的差异是遗传分化的结果。
刘斌斌刑家强龚晓洁浦铜良
关键词:芦苇生态型RAPD等位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