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重点项目

作品数:42 被引量:231H指数:10
相关作者:徐爱强宋立志王海岩陶泽新李岩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省血液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0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14篇细胞
  • 12篇基因
  • 12篇病毒
  • 6篇等位
  • 6篇等位基因
  • 6篇抗原
  • 5篇地方株
  • 5篇人类白细胞
  • 5篇人类白细胞抗...
  • 5篇树突
  • 5篇树突状
  • 5篇细胞抗原
  • 5篇免疫
  • 5篇基因特征
  • 5篇肝炎
  • 5篇白细胞
  • 5篇白细胞抗原
  • 4篇血小板
  • 4篇树突状细胞
  • 4篇膜炎

机构

  • 14篇山东大学
  • 11篇山东省疾病预...
  • 11篇山东省血液中...
  • 8篇泰山医学院
  • 3篇滨州医学院附...
  • 3篇江苏省血液中...
  • 2篇山东农业大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南京大学医学...
  • 1篇山东科技大学
  • 1篇泰山医学院附...
  • 1篇青岛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山东省医学科...
  • 1篇山东省肿瘤医...
  • 1篇泰安市中心医...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作者

  • 11篇徐爱强
  • 10篇宋立志
  • 9篇陶泽新
  • 9篇王海岩
  • 8篇刘桂芳
  • 8篇宋文刚
  • 8篇庄云龙
  • 8篇李岩
  • 7篇樊庆莹
  • 7篇刘尧
  • 6篇张毅
  • 6篇杨赫
  • 6篇朱传福
  • 5篇纪峰
  • 5篇张丽
  • 4篇宋永红
  • 4篇冯蕾
  • 4篇赵莉
  • 4篇冯艺
  • 3篇宋君

传媒

  • 5篇病毒学报
  • 4篇中华医学遗传...
  • 3篇山东大学学报...
  • 2篇中华流行病学...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中国输血杂志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青岛大学医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辐射卫生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重庆医学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6
  • 5篇2014
  • 5篇2013
  • 4篇2012
  • 6篇2011
  • 5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6篇2007
  • 2篇2006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DNA测序鉴定HLA新等位基因B*35:03:07被引量:4
2012年
本研究旨在分析鉴定中国人群HLA-B位点一个新等位基因。应用PCR-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PCR-SSOP)技术检测到一个与HLA-B*35:03:01相关的未知基因,应用DNA序列分析技术鉴定并分析该基因与同源性最高的HLA等位基因的序列差异。结果表明,先证者HLA-B位点有1个等位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与所有已知基因序列均不相同,与同源性最高的HLA-B*35:03:01相比,第3外显子387位碱基由C→G,并导致相应的105位密码子编码的氨基酸由CCC变为CCG,编码的氨基酸没有改变,仍为苯丙氨酸。结论:被测样本含有HLA-B新等位基因,WHO HLA因子命名委员会将其正式命名为HLA-B*35:03:07。
翟培聪刘艳张毅聂向民宋永红庄云龙朱传福
关键词:DNA测序
树突状细胞Toll样受体介导的免疫逃逸作用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树突状细胞可借助其表面的一种模式识别受体Toll样受体对固有免疫及适应性免疫发挥免疫调节作用,Toll样受体是某些病原微生物借以逃逸机体免疫防御功能的靶分子,本文主要探讨Toll样受体的结构及功能、及其与病毒的相互作用。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 1980-01/2007-03期间有关树突状细胞表面Toll样受体及DC-SIGN受体结构、功能及相互关系文献,检索词“TLRs,DC-SIGN,antiviral immunity,HBV,HCV”,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资料选择:选取树突状细胞表面Toll样受体和DC-SIGN及其抗感染免疫的相关文献,删除与Toll样受体或DC-SIGN抗感染免疫相关性不大的文献。资料提炼:共检索到65篇相关文献,33篇符合纳入标准。排除32篇文献中,12篇是与选取标准无关的研究,20篇属于重复研究。资料综合:目前已发现13种Toll样受体家族成员,其中11种表达于人类细胞。Toll样受体不同程度的表达于淋巴细胞、白细胞以及包括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在内的单核吞噬细胞表面。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抗原提呈细胞上Toll样受体,构成一类独特的模式识别受体,是免疫应答的重要参与者,它能选择性识别侵入机体的病原微生物所携带的病原相关分子模式,诱导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活化与成熟,产生细胞因子,引发针对病原微生物的适应性免疫应答。DC-SIGN与树突状细胞上Toll样受体之间有交叉联系,而这些交叉联系可导致免疫细胞活化或T细胞抑制。对于Toll样受体和DC-SIGN在人类肝炎病毒和艾滋病病毒-1感染过程中的作用了解尚浅。结论:Toll样受体在一些病毒感染过程中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赵莉宋文刚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TOLL样受体肝炎病毒免疫逃逸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与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检测抗-HBc IgM的一致性被引量:3
2013年
乙型肝炎是我国重点防治的传染病,危害非常严重。抗-HBc IgM是人感染HBV后较早出现的1种抗体,是急性乙型肝炎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1];其在慢性乙型肝炎中也有较高的阳性率,且与病情严重程度、病情活动及病毒复制密切相关[2-3]。鉴于该指标在乙型肝炎诊治中的重要作用,其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显得尤为重要。
冯艺吕静静颜丙玉刘甲野徐爱强纪峰宋立志张丽
关键词:抗-HBC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免疫分析法化学发光微粒子一致性
埃可病毒11型山东株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 分析埃可病毒11型(Echo11)山东分离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对1994-2009年山东省急性弛缓性麻痹监测系统中采集到的粪便标本,采用RD、Hep-2和L20B 3种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对阳性分离物采用中和试验确定其血清型别;选取27株Echo11山东株病毒,测定VP1完整编码区序列,与国外其他病毒株进行同源性分析并构建VP1区全基因亲缘进化树,分析其进化来源及不同基因型的流行范围.结果 1994-2009年山东省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标本共分离出 915株已确定血清型的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NPEV),其中Echo11 79株,占8.6%.Echo11山东株VP1区全长共876个核苷酸,编码292个氨基酸;27株Echo11 VP1区山东株之间核苷酸同源性为76.4%~100.0%,氨基酸同源性为91.4%~100.0%;与原型Gregory株之间核苷酸同源性为77.7%~80.7%,氨基酸同源性为90.7%~94.8%.结论 山东省存在Echo11 A基因型和C基因型流行,并构成A1、A2和C1三个新基因亚型,且不同亚型内存在着多条传播链,A1亚型为近年山东省流行的基因亚型.
樊庆莹王海岩杨赫冯艺张岩李岩陶泽新纪峰宋立志刘桂芳刘尧冯蕾徐爱强
关键词:基因特征分子流行病学
新等位基因HLA-B*40:96的确认及家系遗传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鉴定一个中国汉族人群中发现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新等位基因,调查该基因的家系遗传情况。方法应用Luminex DNA杂交流式分型技术进行HLA分型,发现1例HLA—B位点反应格局异常,采用DNA测序分型技术进行新等位基因鉴定并对该基因的先证者进行家系调查。结果DNA序列确定为一个新HLA-B等位基因序列,与同源性最高的HLA-B*40:06:01相比,在第2外显子有7个碱基不同,分别是302位G→A、309位G→C、311位A→C、313位C→G、314位T→C、317位G→T、319位G→C,并导致相应密码子编码的氨基酸发生了改变,密码子101位由丝氨酸(Ser)天冬氨酸(Asn)、104位由天冬氨酸(Asn)-苏氨酸(Thr)、105位由亮氨酸(Leu)→丙氨酸(Ala)、106位由精氨酸(Arg)→亮氨酸(Leu)、107位由甘氨酸(Gly)→精氨酸(Arg)。家系分析表明该新基因来自先证者父亲。结论鉴定了一个HLA-B新等位基因,2009年2月被世界卫生组织HLA因子命名委员会正式命名为HLA—B*40:96。
朱传福张毅庄云龙宋永红刘艳聂向民
关键词:人类白细胞抗原家系调查
新等位基因HLA-B*54:26的序列鉴定
2012年
目的鉴定一个中国汉族人群中发现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leukocyteantigens,HLA)B位点新等位基因。方法应用双链直接测序分型技术进行中华骨髓库供者常规HLA分型,发现一例HLA-B位点无全相配结果,采用等位基因分离DNA测序分型方法进行新等位基因序列鉴定。结果确定一个等位基因为B*15:05:01,另一个为HLA-Bs54组的一个新基因序列,与同源性最高的HLA-B*54:01:01相比,559、560位碱基Ac→GA,密码子163ACG→GAG,编码氨基酸T→E。结论鉴定为一个HLA-B新等位基因,2012年2月被世界卫生组织HLA因子命名委员会正式命名为HLA.B*54:26,GenBank注册号为JN209963。
朱永宝朱传福乔文本张毅
关键词:人类白细胞抗原
花生四烯乙醇胺对血小板线粒体细胞色素C的释放和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花生四烯乙醇胺(ANA)对血小板线粒体细胞色素C(Cyt-C)的释放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从无偿献血者中采集的血小板,分为实验组(n=20):加入终浓度为0.5μmol/L的ANA;对照组(n=20):未加ANA;2组均置于(22±2)℃水平振荡的振荡仪保存7 d。Western blot检测血小板线粒体Cyt-C的释放和caspase-3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磷脂酰丝氨酸(PS)膜外表达,ELISA方法检测caspase-3的活性。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PS表达阳性率:(8.29±1.44)%vs(14.24±2.47)%(P<0.05);caspase-3活性形式表达量:(0.063±0.014)%vs(0.132±0.025)%(P<0.05);caspase-3活性:0.096±0.04 vs 0.208±0.03(P<0.05);Cyt-C从线粒体释放到胞浆的数量比值:(3.18±1.32)%vs(15.13±3.40)%(P<0.05)。结论 ANA降低血板PS的膜外表达、减少线粒体Cyt-C的释放以及降低caspase-3活性,延缓了血小板凋亡。提示ANA可能通过抑制线粒体介导的途径抑制血小板凋亡。
庄云龙李蓬刘燕张毅乔文本于媛房云海徐群朱传福张文静
关键词:血小板线粒体细胞凋亡细胞色素CCASPASE-3
脑动静脉循环时间与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病情和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脑动静脉循环时间(CCT)与病情和预后的关系。方法60例发病3d内的SAIL/患者行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并测定其CCT,以病情的轻重、转归和存活患者的生存质量分组,观察CCT与它们的关系。结果38例GCS13~15分患者CCT为(13.45±1.89)S,22例GCS3-12分患者CCT为(16.79±2.07)S,,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6,P:0.001)。29例Hunt—Hess分级1—2级患者CCT为(13.06±1.83)S,31例Hunt—Hess分级3~5级患者CCT为(15.89±2.06)S,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9,P=0.003)。17例迟发性缺血损害组患者CCT为(16.84±1.91)S,43例非迟发性缺血损害组患者CCT为(12.94±1.67)s,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3,P=0.025)。46例GOS评分4~5分患者CCT为(13.07±1.89)S,14例GOS评分1—3分患者CCT为(17.11±1.71)S,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7,P:0.008)。结论SAH患者早期CCT可以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与预后有关。
王文明陈刚王美玲刘庆新盛玉国李乃选鹿树军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
人类白细胞抗原新等位基因B*55:35的鉴定及家系调查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鉴定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基因B位点的1个新等位基因并调查其遗传情况。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一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equence specific oligonucleotide probe,PCR-SSOP)HLA分型技术发现1个疑似的新HLA等位基因,通过DNA测序鉴定其序列,并与同源性最高的HLA基因进行核苷酸序列比对,对携带者家系进行调查。结果应用PCR-SSOP进行HLA基因分型时,该样本HLA—B位点反应格局异常。DNA序列分析证实其为1个新HLA—B等位基因。与同源性最高的等位基因B*55:02比较,在第2外显子区域中有7个碱基发生改变,导致6个密码子发生了变化,造成2个氨基酸改变,即第69位的氨基酸由谷氨酸(Glu)变为甲硫氨酸(Met)、第70位的氨基酸由谷氨酸(Glu)变为丙氨酸(Ala)。结论发现并鉴定了HLA—B位点的1个新等位基因,GenBank注册号为FJ898284,被世界卫生组织HLA因子命名委员会正式命名为HLA-B*55:35。
宋永红毛永鑫董魁陈晓健谷彦霞朱传福
关键词: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分型家系调查
肝炎病毒利用DC-SIGN逃逸机体免疫作用
2007年
DC-SIGN是DC表面识别多种病原微生物的受体.一方面,DC借助DC-SIGN对固有免疫及适应性免疫发挥免疫调节作用;另一方面,DC-SIGN又成为某些病原微生物如肝炎病毒借以逃逸机体免疫防御功能的靶分子.我们就DC-SIGN的结构及功能、与病毒的相互作用等方面进行阐述.
赵莉宋文刚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DC-SIGN肝炎病毒免疫逃逸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