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61067)

作品数:7 被引量:27H指数:4
相关作者:李景吉彭培好沈丽石松林陈文德更多>>
相关机构:成都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西藏自治区科技信息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生物学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群落
  • 2篇物种
  • 2篇物种多样性
  • 1篇多样性
  • 1篇游客
  • 1篇游客认知
  • 1篇沼泽
  • 1篇沼泽湿地
  • 1篇植被
  • 1篇植被类型
  • 1篇制图
  • 1篇生态
  • 1篇生态基础设施
  • 1篇生态系统
  • 1篇生态系统服务
  • 1篇湿地
  • 1篇识别方法
  • 1篇排序
  • 1篇群落多样性
  • 1篇群落结构

机构

  • 7篇成都理工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生...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西藏自治区科...

作者

  • 3篇李景吉
  • 3篇彭培好
  • 2篇陈文德
  • 2篇阚瑷珂
  • 2篇石松林
  • 2篇管磊
  • 2篇沈丽
  • 1篇刘中正
  • 1篇李海蓉
  • 1篇姜雪娇
  • 1篇周正坤
  • 1篇王小冬
  • 1篇陈晓琴
  • 1篇杨健
  • 1篇曾维周

传媒

  • 2篇西北植物学报
  • 2篇西藏科技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地理空间信息
  • 1篇地球信息科学...

年份

  • 4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喜马拉雅冷杉群落结构和种群动态研究
2014年
喜马拉雅冷杉是喜马拉雅地区特有植物和主要建群物种。文章通过分析喜马拉雅冷杉林的群落组成和空间分布,采用径级结构替代年龄结构分析其种群动态从而预测其更新趋势。结果表明:喜马拉雅冷杉群落成层现象明显,乔木层物种较少,以壳斗科和槭树科树种为主,灌木层以多种杜鹃和西藏箭竹为主,草本层发达;天然林下喜马拉雅冷杉幼苗缺失,种群径级结构呈现衰退型,次生林下喜马拉雅冷杉幼苗较多,种群径级结构呈现增长型,但径级分布较狭窄,大径级个体数量少。
杨健王小冬汪子昆
关键词:群落结构种群动态
基于游客认知景点排序的西藏旅游资源信息服务
2013年
该研究以西藏自治区旅游景点数据库为数据源,基于游客对各景点认知的知名度,进行景点整体排序和数据库优化,设计景点查询模块;基于MVVM+RIA Service架构设计GIS平台,实现了旅游资源信息服务。
曾维周其米次仁
关键词:游客认知
基于3S技术的雅江县植被类型调查与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使用TM遥感影像,借助GIS软件进行了影像的处理和解译;制作了植被类型图,计算主要植被类型的面积及其变化情况;分析了3S技术在植被调查中的优势,并调查了植被动态变化,为植被恢复模式的建立提供了依据。
刘中正彭培好周正坤
关键词:植被类型
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山杜鹃群落多样性研究被引量:9
2014年
根据野外样方调查数据,采用双向种指示分析(TWINSPAN)和典范对应分析(DCCA),对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山杜鹃灌丛群落进行分类和排序,并分析物种多样性沿海拔梯度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该研究区域38个高山杜鹃样地中,共记载的维管束植物有35科68属135种,出现频度较高的种有高山嵩草(Kobresia pygmaea)、珠芽蓼(Polygonum viviparum)、高山大戟(Euphorbia stracheyi)、髯花杜鹃(Rhododendron anthopogon)、雪层杜鹃(R.nivale)、扫帚岩须(Cassiope fastigiata)、鳞腺杜鹃(R.lepidotum)、木根香青(Anaphalis xylorhiza)、刚毛杜鹃(R.setosum)等。(2)TWINSPAN等级分类将该区域高山杜鹃灌丛38个样地划分为14个群丛类型。(3)样地DCCA二维排序图结果表明,土壤类型和海拔是影响该区域高山杜鹃灌丛群落分布格局的主要因子。(4)该区域高山杜鹃灌丛群落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与海拔呈显著负相关关系,随着海拔的升高而不断降低;而Pielou指数与海拔之间并无显著相关关系。
沈丽石松林李景吉彭培好陈文德
关键词:群落多样性TWINSPANDCCA物种多样性
基于MARXAN模型的源的识别方法改进及应用被引量:5
2014年
基于MARXAN模型改进了源的识别方法,在生态基础设施的概念下扩展了源的功能分类,认为源是多类型多斑块的整体最优选择集,识别的源同时具备高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能力的双重属性。以攀枝花市为例,应用改进的源的识别方法研究其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发现攀枝花景观生态安全水平最高的区域是米易县,和盐边县境内二滩鸟类自然保护区以东的区域,局部地区存在阻力值的凸起区域。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改进的源的识别方法具有更强的景观生态学现实依据。
姜雪娇李海蓉管磊阚瑷珂
关键词:生态基础设施生态系统服务
珠穆朗玛峰国家自然保护区沼泽湿地提取及其退化风险评价被引量:5
2011年
以珠穆朗玛峰国家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选取2009年23幅MODIS NDVI影像,采用傅里叶变换的HA-NTS算法去除云干扰,并重构NDVI时间序列图像。(1)根据研究区沼泽湿地与其他地物类型物候特征的差异,利用光谱角制图方法(SAM)获取了研究区2009年沼泽湿地的分布图。研究区沼泽湿地共有2 481.13km2,占全区面积的6.88%;其中定日县分布最多,占沼泽湿地总面积的36.85%;其次为定结县、聂拉木县和吉隆县,分别占25.79%、24.5%和12.86%;(2)选用年平均气温的线性变化趋势为自然风险因子,居民点和道路影响为人为风险因子,对研究区沼泽湿地进行退化风险评价,划分为低风险、较低风险、一般风险、较高风险、高风险5个级别,各风险级别沼泽湿地面积占沼泽湿地总面积的比例分别为7.39%、13.61%、24.72%、31.43%、22.84%。
马飞阚瑷珂李景吉管磊陈晓琴
关键词:沼泽湿地光谱角制图
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小叶金露梅灌丛群落数量分类和排序及其多样性垂直格局被引量:4
2014年
根据野外样方调查数据,采用双向种指示分析(TWINSPAN)和典范对应分析(CCA),对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小叶金露梅灌丛群落进行分类和排序,并分析物种多样性沿海拔梯度的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该区域24个样地中,记载的维管束植物共有23科45属80种,出现频度较高的种有小叶金露梅(Potentilla parvifolia)、高山嵩草(Kobresia pygmaea)、木根香青(Anaphalis xylorhiza)、垫状点地梅(Androsace tapete)、藏沙蒿(Artemisia wellbyi)、垫状雪灵芝(Arenaria pulvinata)和柴胡红景天(Rhodiola bupleuroides)等。(2)经TWINSPAN等级分类将该区域小叶金露梅灌丛24个样地划分为10个群丛类型。(3)样地和物种CCA二维排序结果表明,海拔和坡位是影响该区域小叶金露梅灌丛群落和物种分布格局的主要环境因子。(4)该区域小叶金露梅灌丛群落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随海拔升高呈下降的趋势,而Pielou指数呈上升的趋势。(5)样地中优势种小叶金露梅的盖度和高度沿海拔梯度呈显著下降趋势。
沈丽石松林李景吉彭培好陈文德
关键词:灌丛物种多样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