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10-1-49)
- 作品数:2 被引量:16H指数:2
- 相关作者:薛媛王朝阳王端义更多>>
- 相关机构:甘肃省肿瘤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兰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头针体针并用治疗眼运动神经损伤临床研究
- 目的:观察头针体针并用结合药物治疗眼运动神经损伤的疗效.方法:随机将188例眼运动神经损伤患者分为针刺组56例,药物组58例,针药组74例.针刺组取头针的颅底带前1/3、颅底带中1/3、额中带、额顶带后1/3、顶枕带下1...
- 杨继若白晶梅彭小兰智慧敏
- 头针体针并用治疗眼外肌麻痹的临床研究被引量:9
- 2015年
- 目的观察头针体针并用结合药物治疗眼外肌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将186例眼外肌麻痹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药物组和针药组。针刺组取头针的颅底带前1/3、颅底带中1/3、额中带、额顶带后1/3、顶枕带下1/3,体针取太阳、四白、攒竹、足三里等穴;药物组用甲钴胺注射液0.5 mg、甲硫氨酸4ml肌肉注射,红花注射液30~40 ml静脉点滴;针药组采取针刺组和药物组相结合的治法。观察治疗前后睑裂宽度、眼球运动及眼位变化。结果 3组患者的疗效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12,P〈0.05),痊愈率最高的为针药组患者,其痊愈率为79.03%,痊愈率最低的为药物组;3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之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28.24,P〈0.05),总有效率最高的为针药组(95.16%),最低的为药物组(58.06%);治疗后3组患者的斜视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78,P〈0.05),治疗后患者斜视度最小的为针药组(7.85±2.13)度,偏斜度最大的为药物组(12.64±2.24)度;治疗后3组患者睑裂大小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01,P〈0.05),其中针药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睑裂最大(8.85±2.13)mm,最小的为药物组(5.64±0.24)mm。结论头针体针并用配合药物治疗眼外肌麻痹疗效确切,疗效优于单纯药物及针刺治疗。
- 杨继若杨侃彭小兰白晶梅汤志刚王朝阳王端义
- 关键词:眼外肌麻痹眼球运动
- 针刺治疗糖尿病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研究被引量:9
- 2012年
-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糖尿病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4例糖尿病动眼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针刺+药物治疗)58例和对照组(药物治疗组)74例,两组治疗30天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2%,对照组总有效率53.%,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针刺治疗糖尿病动眼神经麻痹的疗效较好。
- 杨继若彭小兰白晶梅杜小正薛媛
- 关键词:糖尿病动眼神经麻痹针刺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