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0CB951402)

作品数:19 被引量:188H指数:8
相关作者:吴青柏赵林刘广岳赵拥华岳广阳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兰州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生物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天文地球
  • 9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12篇冻土
  • 11篇多年冻土
  • 9篇青藏
  • 9篇青藏高原
  • 4篇土壤
  • 3篇冻土区
  • 3篇多年冻土区
  • 2篇沼泽
  • 2篇植被
  • 2篇气候
  • 2篇活动层
  • 2篇降水
  • 2篇CH
  • 1篇导热
  • 1篇导热率
  • 1篇导水率
  • 1篇地温梯度
  • 1篇典型区
  • 1篇冻融
  • 1篇冻融过程

机构

  • 19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兰州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桂林理工大学
  • 1篇内蒙古民族大...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南通大学
  • 1篇肇庆学院
  • 1篇青藏铁路公司
  • 1篇云南省水利水...
  • 1篇中国科学院西...

作者

  • 8篇吴青柏
  • 6篇赵林
  • 4篇岳广阳
  • 4篇刘广岳
  • 4篇赵拥华
  • 3篇杜二计
  • 3篇贠汉伯
  • 3篇陈继
  • 2篇芮鹏飞
  • 2篇庞强强
  • 2篇张中琼
  • 2篇焦克勤
  • 2篇盛煜
  • 2篇宜树华
  • 2篇乔永平
  • 2篇张秀敏
  • 2篇孙志忠
  • 2篇李静
  • 2篇秦彧
  • 2篇陈浩

传媒

  • 5篇冰川冻土
  • 2篇科学通报
  • 2篇草业科学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数学的实践与...
  • 1篇水科学进展
  • 1篇中国沙漠
  • 1篇高原气象
  • 1篇应用气象学报
  • 1篇自然灾害学报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Resear...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5
  • 4篇2014
  • 7篇2013
  • 5篇2012
  • 3篇2011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青藏工程走廊多年冻土段植被覆盖度动态快速测量方法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植被盖度的变化动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气候环境的变化,是表征生态环境变化特征的一个直接的主导性指标,对其测量的准确性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对生态环境变化预报的精度。本研究利用普通照相法结合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青藏铁路和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段高寒植被的盖度进行调查研究,并与传统的目估法、目视解译法进行了对比,在此基础上对青藏工程走廊多年冻土段植被盖度进行简单评估。结果表明,无论是青藏铁路沿线还是青藏公路沿线,用模型处理法和目视解译法得到的植被盖度结果之间相关系数都最高,分别为R2=0.96和R2=0.97;比较结果表明,用模型处理法比用简单目测法获得的植被盖度更接近实际覆盖度,说明模型处理法适合应用于青藏工程走廊多年冻土段植被覆盖度动态快速测量。
龚大鑫贠汉伯窦学诚吴青柏刘永智孙志忠陈浩芮鹏飞李国臣
关键词:植被覆盖度
基于综合调查的西昆仑山典型区多年冻土分布研究被引量:8
2012年
西昆仑山位于青藏高原西北部,地势起伏大,气候干旱严寒.为了解其多年冻土分布状况,以219国道大红柳滩到奇台达坂之间的沿线区域作为西昆仑山典型区,以野外冻土钻探、坑探、物探为主要调查手段,综合分析该区域多年冻土分布的下界.对现场调查数据的初步分析表明,该区域多年冻土阳坡下界在海拔4 800m,阴坡下界在海拔4 650m,东西坡下界在海拔4 700m.依据上述冻土下界的分布规律,以数字高程模型为基础,通过ArcGIS软件建立了西昆仑山典型区的多年冻土分布模型,实现了对研究区域多年冻土分布的模拟.对该区域的研究结果表明:典型区内多年冻土的分布面积为3 136.3km2,占区域总面积的89.4%.结果与青藏高原冻土图在该区域的截图相比,多年冻土的面积略有增加.对比分析模拟图和截图后发现,基于实际调查的多年冻土模拟分布图更准确的描述了河谷的融区,而截图的多年冻土分布界限较为粗糙,缩小了喀喇喀什河支沟融区,人为放大了219国道大红柳滩到奇台达坂之间的宽谷融区.
李昆陈继赵林张秀敏庞强强方红兵刘广岳
关键词:西昆仑山典型区
北麓河多年冻土区降水及河水稳定同位素特征分析被引量:10
2013年
为了进一步全面理解和探索青藏高原水文水循环过程,采用同位素方法并结合气象资料对青臧高原北麓河区域2011年6-12月降水和河水稳定同位素时空特征进行分析。探讨了北麓河降水同位素与日平均气温、降水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也对比分析了北麓河降水和河水的同位素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北麓河降水同位素在整个观测期内总体受温度控制,但存存季节变化,其中6-9月降水同位素受到温度和降水量效应的共同控制,9月以后则主要受温度和降水量效应的共同控制,9月以后则主要受温度的影响。
杨玉忠吴青柏贠汉伯
关键词:青藏高原降水河水氢氧同位素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热融湖塘对土壤物理特性及入渗过程的影响被引量:7
2014年
全球变暖背景下高寒土壤水文过程的变化是流域水文学及生态系统稳定性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以多年冻土区典型发育的热融湖塘为研究对象,基于土壤物理特性、入渗过程及土壤水分等的观测,并进行模型模拟.结果表明:热融湖塘改变了土壤的入渗过程,随着其影响程度的加剧,初始入渗速率降低,且在中度影响迹地降低幅度最大;稳定入渗速率与累积入渗量在表层逐渐增加,10与20 cm深度处均为先减小后增加,与土壤质地显著相关,且累积入渗量受制于稳定入渗速率变化;通过对比分析,Hoton模型更适用于热融湖塘影响迹地高寒草甸土壤水分入渗过程的研究.总之,热融湖塘的形成降低了高寒草甸土壤的持水能力,使其导水性增强,导致热融湖塘分布区域的产流能力降低.
王一博高泽永文晶刘国华耿迪李小兵
关键词:青藏高原土壤入渗
唐古拉地区高寒草甸生态系统CO_2通量特征研究被引量:10
2011年
采用涡动相关法对青藏高原唐古拉地区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在2007年CO2通量及活动层水热动态进行了连续观测。结果表明,各月CO2通量日变化均呈单峰型,日通量峰值一般出现在中午,最大排放峰值出现在5月,为0.29 g·m-2·h-1;最大吸收峰值出现在8月,为-0.25 g·m-2·h-1,除7月和8月CO2通量日变化表现出吸收特征外,其余各月均表现为排放特征。与青藏高原连续多年冻土周边地区相比,唐古拉地区CO2通量日变化峰值明显偏小。CO2通量季节变化呈双峰型,表现为春、秋季强排放、夏季弱吸收和冬季弱排放。5月为CO2通量全年最大排放月,排放量为132.4 g·m-2;8月为CO2通量全年最大吸收月,吸收量为-37.7 g·m-2。春、秋季,CO2通量与5 cm土壤温度和未冻水含量变化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夏季与5 cm土壤温度变化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CO2通量对光合有效辐射变化基本没有响应。
赵拥华赵林杜二计刘广岳岳广阳
关键词:高寒草甸CO2通量
气候变暖情景下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地温变化分析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是世界上中低纬度多年冻土面积最大的区域,气候变化引起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年平均地温上升。青藏高原冻土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带性,本文根据经度、纬度、海拔和年平均地温之间的关系建立统计关系,计算研究区不同气候变化情...
张中琼吴青柏张泽侯彦东
关键词:多年冻土
文献传递
唐古拉地区超声雪深传感器SR-50监测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利用2004年5月以来超声雪深传感器SR-50在青藏高原唐古拉综合监测场获取的实时积雪资料和相关气象数据,评估了SR-50在青藏高原积雪监测中的性能和作用,并对青藏高原腹地多年冻土区积雪变化特征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超声雪深传感器SR-50对不同时间尺度的地表积雪过程均有较好的监测能力。监测数据清晰地显示唐古拉地区地表积雪深度在夜间相对稳定、在日间迅速降低的特点。唐古拉地区平均年积雪日数为82 d,各月均有地表积雪出现,但夏季的地表积雪较少且持续时间很短。该地区地表积雪总体上呈厚度较薄、消融较快、持续时间较短的特点。2005—2008年该地区瞬时最大积雪深度为22 cm,日平均积雪深度小于5 cm日数占总积雪日数的71.58%。
肖瑶赵林李韧焦克勤乔永平姚济敏
关键词:积雪深度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变化与工程稳定性被引量:58
2013年
气候变化和工程活动引起多年冻土温度升高、活动层厚度增大、地下冰融化,导致路基工程稳定性变化.本研究在综述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变化和冻土工程研究重要进展的基础上,利用青藏公路和青藏铁路沿线冻土与工程监测数据,给出了青藏高原多年冻土温度和活动层厚度变化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多年冻土对工程活动的响应过程,青藏铁路工程稳定性动态变化以及块石结构路基降温机制和过程.最后,提出了在气候变化下冻土工程将来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吴青柏牛富俊
关键词:气候变化活动层厚度
适用于多年冻土区具有碳通量自动观测性能的OTC系统开发设计被引量:3
2015年
在现有的OTC内碳通量观测仪器设备基础上,设计开发出一套以AT89S51单片机为控制核心,通过L293D控制电机正反转控制箱盖定时开关,实现了多年冻土区OTC内碳通量自动观测.观测主体箱用透明采光性良好的玻璃纤维材料制成,电机传动采用齿轮传动,箱口和箱盖接触地方用橡胶密封圈包裹,防止箱盖密闭时漏气.OTC内碳通量自动观测仪最大可能性的减小了当前模拟增温条件下碳通量观测受自然条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极大的降低观测费用,提高了数据的连续性,基本上实现了多年冻土区模拟增温条件下碳通量较为精确地自动、连续观测.试验表明:在气象条件相对较好的2013年5月15日,OTC内碳通量自动观测仪观测结果和传统OTC内利用LI-COR6400观测结果规律性都较强,野点较少,二者相关性显著(R2=0.96);而在气象条件相对较差的2013年9月1日,OTC内碳通量自动观测仪观测结果受外界干扰小,观测结果规律性强,野点较少;而传统OTC内利用LI-COR6400观测结果规律性较差,野点较多,数据可信度不高,二者观测结果相关性不显著(R2=0.67).
贠汉伯吴青柏芮鹏飞陈浩孙志忠俞祁浩陈继王俊峰
关键词:多年冻土区模拟增温碳通量
祁连山大通河源区高寒植被物种多样性随冻土地温梯度的变化特征被引量:3
2012年
采用样方法对祁连山大通河源区高寒植被生态系统进行了调查,计算了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等表征物种多样性的定量指标。根据已有的等效高程模型得到植被采样点的冻土地温,并基于冻土地温时空转换模式得到一个温度从低到高的温度梯度带,通过分析高寒植被物种多样性随冻土地温梯度的变化探讨了多年冻土环境变化对高寒植被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冻土地温的升高,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均匀度呈上升—降低—上升趋势,并在季节冻土区内达到最大值;植被类型由高山稀疏植被向高寒草甸演替,高寒草甸向高寒沼泽草甸演替,最终向高寒草甸演替。相同植被类型在不同地温带具有不同的物种多样性分布特征,高山稀疏植被和高寒灌丛随着地温的升高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高寒沼泽草甸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匀度具有先降低后上升的变化趋势;高寒草甸的3个多样性指数随地温的升高呈上升趋势;而且在较高冻土地温环境下,高寒草甸的3个多样性指数高于高寒沼泽草甸。
张秀敏盛煜吴吉春陈继李静曹元兵李昆
关键词:物种多样性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