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2004D185)

作品数:7 被引量:51H指数:3
相关作者:刘闺男滕雅轩周敬金岩赵钢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血管
  • 5篇动脉
  • 5篇动脉损伤
  • 4篇血管内皮
  • 4篇内皮
  • 4篇核酶
  • 3篇增生
  • 3篇脱氧
  • 3篇脱氧核酶
  • 3篇内膜
  • 3篇EGR-1
  • 2篇血管内膜
  • 2篇早期生长反应...
  • 2篇内膜增生
  • 2篇基因
  • 2篇基因治疗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梗死
  • 1篇血管内皮生长...
  • 1篇血管内皮细胞

机构

  • 7篇中国医科大学...

作者

  • 7篇刘闺男
  • 4篇周敬
  • 4篇滕雅轩
  • 1篇李志明
  • 1篇赵卫华
  • 1篇刘继军
  • 1篇金岩
  • 1篇赵钢

传媒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国组织化学...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年份

  • 3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生长反应因子1特异的脱氧核酶与大鼠颈动脉损伤后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关系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观察生长反应因子1特异的脱氧核酶ED5对大鼠颈动脉血管损伤后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影响,探讨生长反应因子1特异的脱氧核酶对血管损伤后内膜增生的抑制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03/2004-07在中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部完成。选用健康雄性Wistar大白鼠96只。随机将动物分为4组:治疗组、稀释液对照组、转染液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每组24只,每组分为4个时间点(3,7,14,21d)进行观察。①血管球囊损伤的动物模型制作:麻醉后,切开鼠颈正中,钝性分离左颈动脉,血管夹暂时阻断左颈总动脉近心、远心端血流,用2F导管从颈外动脉插入左颈总动脉内,推入0.2mL生理盐水充盈气囊,反复抽拉球囊3次,造成左颈总动脉内膜损伤。②分组干预:假手术组只进行颈动脉结扎,但不插入导管,即不造成动脉内膜损伤。稀释液对照组、转染液对照组、治疗组均在造成血管球囊损伤模型的同时,局部注射200μL的1mmol/LMgCl2液;局部注射含30μL的FuGENE6Reagent的MgCl2液200μL;颈外动脉给予含有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生长反应因子1特异的脱氧核酶500μg+转染试剂FuGENE630μL的MgCl2液200μL。③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水平检测:采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④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蛋白合成检测:采用免疫印迹法。⑤血管内膜增生情况观察:苏木精-伊红染色,光镜显微镜下观察,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软件测定血管内膜和中膜厚度。⑥血管内膜和中膜一氧化氮合酶蛋白表达检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⑦统计学分析: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大鼠96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大鼠血管内皮损伤后血管病理形态学改变:内皮损伤后3d内膜增生不明显,7d内膜开始增生,14和21d时内膜增生明显。②血管组织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的表达及蛋白合成结果:假手术组大鼠颈动脉无�
滕雅轩刘闺男周敬
关键词:增生一氧化氮合酶血管内膜
Egr-1的诱骗性脱氧核苷酸对大鼠动脉损伤后NO、NOS、ET水平的影响
2007年
目的:探讨早期生长反应因子-1(Egr-1)的诱骗性脱氧核苷酸(EODN)对实验性大鼠动脉损伤后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Wistar大白鼠9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1、对照组2和基因治疗组(各24只)。行左颈总动脉内膜剥脱术后,治疗组经带孔球囊导管末端将含有FITC标记的EODN 500 μg,转染试剂FuGENE6 30μl的1mmol/L MgCl2液200 μl局部加压注入至损伤的血管节段内,使其在局部作用15min;对照组1局部注入200 μl的1mmol/L MgCl2液;对照组2局部注入含30 μl FuGENE6 Reagent的1mmol/L MgCl2液200 μl。分别于3,7,14,21d每组各处死动物6只,处死前心脏取血检测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内皮素浓度。结果:与两对照组比较,EODN治疗组血清一氧化氮和一氧化氮合酶含量均增高(P<0.05),而血浆内皮素浓度则有所降低(P<0.05)。结论:Egr-1特异脱氧核酶可改善动脉损伤后血管内皮功能。
刘继军刘闺男
关键词:早期生长反应因子-1血管内皮基因治疗
早期生长反应因子1特异脱氧核酶对大鼠动脉损伤后血管内皮功能水平的影响
2005年
目的:探讨早期生长反应因子1(Egr-1)特异脱氧核酶(ED5)对实验性大鼠动脉损伤后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W istar大白鼠9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1、对照组2和ED5治疗组各24只。行左颈总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组经带孔球囊导管末端将含有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ED5 500μg、转染试剂FuGENE6 30μl的1mmol/L MgC l2液200μl局部加压注入损伤血管节段内,局部作用15 m in。对照组1局部注入200μl的1 mmol/LMgC l2液。对照组2局部注入含30μl FuGENE6 Reagent的1 mmol/LMgC l2液200μl。分别于3,7,14,21 d每组各处死动物6只,处死前心脏取血检测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内皮素浓度。结果:ED5治疗组血清一氧化氮和一氧化氮合酶含量均增高(P<0.05);血浆内皮素浓度则有所降低(P<0.05)。结论:Egr-1特异脱氧核酶可改善动脉损伤后血管内皮功能。
滕雅轩刘闺男周敬
关键词:脱氧核酶血管内皮基因治疗
Egr-1的特异性脱氧核酶对大鼠颈总动脉损伤后内膜增生的影响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探讨早期生长反应因子1(Egr-1)的特异性脱氧核酶对大鼠颈总动脉损伤后新生内膜形成的影响。方法对Wistar大鼠行颈总动脉损伤后,在转染试剂Fugene6介导下经血管腔内转染Egr1的特异性脱氧核酶(ED5),以假手术组、单纯损伤组及空白转染试剂组(Fugene6组)作为对照,于术后3、7、14和21d4个时间点取材,检测内膜增生程度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Egr-1的表达变化。结果单纯损伤组及Fugene6组7d时可见内膜增生,14d、21d时内膜增厚更明显,PCNA及TGF-β于损伤后3天明显表达,7d时在新生内膜及中膜中表达达到高峰,14d后逐渐下降,而Egr-1呈持续高表达。经ED5作用后,内膜增生减轻,动脉中PCNA、TGF-β及Egr-1表达明显降低,与单纯损伤组和FuGene6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结果提示ED5可能是通过特异性抑制其相应基因的表达来阻遏动脉损伤后的内膜增生。
周敬刘闺男滕雅轩
关键词:脱氧核酶早期生长反应因子-1动脉血管内膜
针对Egr-1mRNA的10-23脱氧核酶抑制大鼠动脉损伤后内膜增生的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探讨针对Egr-1mRNA的10-23脱氧核酶对大鼠动脉损伤后内膜增生的影响和可能的机制。方法制备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96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A组为假手术组;B组为1mmol/LMgCl2对照组;C组为FuGENE6对照组;D组为FuGENE6介导的ED5转染组;每组再按术后3,7,14和21d,分为4个亚组,每组6只。术后3、7、14、21d各处死每组动物6只,分别应用RT-PCR和Western-blot技术检测血管组织Egr-1mRNA水平及蛋白合成情况;HE染色观察损伤血管内膜的增生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PCNA的表达。结果与B组和C组比较,D组各时间点血管内膜、中膜的厚度和管腔的狭窄率均显著减小(P<0.01);正常血管组织有微量Egr-1表达,术后Egr-1mRNA和蛋白水平逐渐增高,而D组血管组织E-gr-1mRNA和蛋白水平较B组和C组均降低(P<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术后3dPCNA表达开始增加,7d达高峰,14d开始下降,D组血管壁PCNA阳性细胞百分比明显低于B组和C组(P<0.01)。B组和C组之间相比较,以上各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ED5可能通过抑制Egr-1和PCNA的表达,而减轻血管损伤后内膜增生。
滕雅轩赵卫华刘闺男周敬
关键词:EGR-110-23脱氧核酶血管损伤
阿托伐他汀对LPS诱导人血管内皮细胞IκBα表达的影响被引量:9
2007年
目的通过观察阿托伐他汀对LPS诱导的人血管内皮细胞IκBα表达的影响来探明其抑制核因子κB活性的机制。方法将培养的人血管内皮细胞株ECV304,分为对照组、LPS组、阿托伐他汀低、中、高3个浓度组。阿托伐他汀3组加入不同阿托伐他汀孵育后与LPS组均加入LPS刺激30min。用免疫荧光法观察核因子κB活化情况,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观察IκBα mRNA的表达情况,用蛋白印迹法观察IκBα及p-IκBα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阿托伐他汀3组能够抑制p65由胞质转移至核内、能够剂量依赖性的降低pIκBα蛋白表达、减少IκBα的降解;阿托伐他汀高浓度组IκBα mRNA的表达增加。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通过影响IκBα的表达和降解来抑制核因子κB活性。
赵钢刘闺男李志明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
人参皂苷Rg1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血管新生的作用被引量:38
2007年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Rg1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血管新生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建立Wistar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分假手术组、急性心肌梗死对照组、人参皂苷Rg1低剂量治疗组(1mg/kg)和高剂量治疗组(5mg/kg),于术后3,7,10,14d测定血清心肌酶、心肌梗死面积、梗死区微血管密度,RT-PCR法检测梗死区心肌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的表达。结果:心肌梗死组织中各时段假手术组的微血管密度、VEGFmRNA表达均低于手术各组(P<0.01);治疗组心肌酶及心肌梗死面积明显降低(P<0.05),梗死区血管生成数量稳定持续增加,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心肌梗死后VEGFmRNA表达随缺血时间的延长(3,7,10d组)有增高趋势,治疗组明显升高(P<0.01),14d时VEGFmRNA的增长出现停止或下降。结论:严重缺血急性期可刺激心肌组织产生大量的VEGF起自我保护作用,人参皂苷Rg1增加其表达,并可刺激心肌梗死区的血管生成。
金岩刘闺男
关键词:人参皂苷RG1急性心肌梗死血管生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