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9870477)

作品数:17 被引量:245H指数:12
相关作者:张嵩午王长发冯佰利许秀娟高小丽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4篇小麦
  • 11篇冷型小麦
  • 7篇温度
  • 6篇灌浆
  • 5篇冠层
  • 5篇冠层温度
  • 5篇灌浆期
  • 5篇干旱
  • 5篇干旱条件
  • 3篇性状
  • 3篇农田
  • 3篇热通量
  • 2篇叶片
  • 2篇蒸腾
  • 2篇生理
  • 2篇生理特性
  • 2篇衰老
  • 2篇土壤
  • 2篇土壤热通量
  • 2篇湍流热通量

机构

  • 15篇西北农林科技...

作者

  • 15篇张嵩午
  • 9篇王长发
  • 7篇冯佰利
  • 5篇许秀娟
  • 4篇高小丽
  • 3篇高金峰
  • 2篇赵琳
  • 2篇李生秀
  • 1篇黑亮
  • 1篇张宾
  • 1篇苗方
  • 1篇何永杰
  • 1篇周春菊
  • 1篇张荣萍
  • 1篇苗芳

传媒

  • 3篇中国生态农业...
  • 3篇麦类作物学报
  • 3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作物学报
  • 1篇西北农业大学...
  • 1篇Agricu...

年份

  • 3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4篇2002
  • 4篇2001
  • 3篇2000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麦胚乳充实特性研究初报被引量:7
2002年
通过剪叶去穗试验探讨了小麦籽粒从乳熟始到面团期不同小穗位、不同粒位籽粒胚乳的容积扩充和物质填充特性以及源库改变对不同小穗位、不同粒位籽粒胚乳充实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部位相同粒数的小穗间,下部小穗籽粒胚乳的容积扩充量和物质填充量大于上部小穗同一粒位;不同类型小穗的相同粒位间,3粒小穗大于2粒小穗,2粒小穗又大于1粒小穗;同一小穗不同粒位间,3粒小穗的第2粒位最大,基部粒位次之,最上粒位最少;2粒小穗相应粒位的籽粒胚乳相差不大;胚乳充实量大的小穗位、粒位,更突出表现在胚乳的容积扩充量上,这导致胚乳充实比的下降,相反则导致上升。(2)剪叶去穗后,籽粒胚乳的各种参数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去穗处理籽粒胚乳容积扩充量和物质填充量均变大,但胚乳充实比变小;剪叶处理籽粒胚乳,与上面各种参数的变化相反。这是因为容积扩充量更为敏感,变化幅度更大。
张荣萍王长发张嵩午
关键词:小麦粒位
冷型小麦灌浆期株间温、湿度的分析被引量:10
2000年
根据农田小气候观测资料 ,分析了冷型小麦陕 2 2 9和对照品种 9430的农田株间温、湿度 ,用 M.и布德柯法计算了株间的湍流热通量和潜热通量。结果表明 ,在灌浆期冷型小麦陕 2 2 9比 9430株间气温低 0 .1~ 1 .9℃ ,湍流热通量低 8.89~ 48.47J/(m2·s) ,株间水汽压和相对湿度分别高 2 0~ 2 2 0 Pa和 1 %~ 1 1 % ,潜热通量高 1 9.85~ 2 4 0 .2 3J/(m2 · s) ,即冷型小麦的株间环境具有冷湿的特征。这一特征有利于抗御小麦灌浆期干热天气的危害。
许秀娟张嵩午
关键词:冷型小麦温度湍流热通量潜热通量灌浆
干旱条件下冷型小麦的生理特性分析被引量:15
2005年
 选择不同温型的小麦品种,通过测定群体冠层温度、叶片功能持续期以及丙二醛含量等参数,研究了干旱条件下冷型小麦的生理特性。结果表明,在籽粒灌浆期间,冷型小麦群体冠层温度持续偏低,其叶片功能期、蒸腾速率等性状明显优于暖型小麦品种,在籽粒灌浆后期表现尤为明显。冷型小麦对干旱的特殊适应性将为旱地小麦品系(种)的选择和高产栽培提供新的思路。
冯佰利赵琳高小丽高金峰张嵩午李生秀
关键词:冷型小麦生理特性冠层温度干旱地区
抗旱小麦的冷温特征及其生理特性分析被引量:25
2004年
选择抗旱与旱敏感两种类型的小麦品种 ,通过测定群体冠层温度、功能叶片净光合速率、叶片功能持续期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等参数 ,研究了小麦品种的冷温特性及其与各参数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在籽粒灌浆期间 ,抗旱小麦品种群体冠层温度持续偏低 ,它的叶片功能期、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等性状明显优于旱敏感小麦品种 ,在籽粒灌浆后期表现尤为明显。因此 ,在生产中 ,冠层温度可以作为衡量旱地小麦代谢功能的指标 ,并将为旱地小麦品系、品种的选择和高产栽培提供依据。
冯佰利张宾高小丽高金峰王长发张嵩午
关键词:抗旱小麦冠层温度生理特性
干旱条件下不同温型小麦叶片衰老与活性氧代谢特性的研究被引量:65
2005年
试验研究干旱条件下不同温型小麦叶片衰老和活性氧代谢特性结果表明,与暖型小麦相比,冷型小麦叶片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下降缓慢,丙二醛含量低,累积速度慢,而保护性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降幅小,且籽粒灌浆中后期各酶活性均较高。小麦叶片衰老和活性氧代谢特性与其温度型归属关系密切,可借助冠层温度进行抗旱材料生理代谢性状的判别。
冯佰利高小丽王长发张嵩午李生秀
关键词:冷型小麦干旱叶片衰老冠层温度干旱条件活性氧可溶性蛋白质含量
冷型小麦灌浆期农田小气候特征分析被引量:20
2002年
根据农田小气候观测资料分析冷型小麦“陕229”和暖型小麦“9430”的农田小气候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灌浆期冷型小麦“陕229”比“9430”光照度偏小0.3~6.8klx,0~0.2m土壤温度偏低0.2~3.5℃(8:00和20:00地面温度除外),株间气温偏低0.2~1.9℃,株间水汽压和相对湿度分别偏高20~170Pa和1%~9%,即冷型小麦的农田生态环境较冷湿,该特征是由“陕229”的生物学特性所形成,有利于抗御小麦灌浆期干热天气的危害。
许秀娟张嵩午
关键词:冷型小麦灌浆期农田小气候
冷型小麦灌浆期农田热量分配状况初探被引量:19
2002年
根据农田小气候观测资料分析冷型小麦“陕229”和暖型小麦“9430”农田热量分配差异及成因结果表明,灌浆期冷型小麦“陕229”比“9430”品种株间0.2m~2/3株高和2/3株高~冠顶的潜热通量分别偏高17.35~67.40W/m^2和45.39~153.38W/m^2,湍流热通量分别偏低33.67~84.25W/m^2和21.24~142.99W/m^2,通过地面的土壤热通量偏低10.80~13.24W/m^2。不同温度型小麦农田热量分配的差异是由其生物学特性的差异所致,且是导致冷型小麦农田生态环境较冷湿的主要原因。
许秀娟张嵩午
关键词:冷型小麦灌浆期农田潜热通量湍流热通量土壤热通量
冠层温度中间型小麦及其性状特征被引量:23
2000年
中间型小麦是一类灌浆成熟期间冠层温度具有冷暖波动性质的小麦 ,它与冠层温度持续偏低的冷型小麦以及冠层温度持续偏高的暖型小麦明显不同。其性状尤其代谢功能从多年平均状况看介于性状较优的冷型小麦和性状较差的暖型小麦之间。这类小麦的性状不够稳定 ,当环境条件优良时 ,它的一些重要性状向冷型小麦趋近 ;当环境条件恶劣时 ,它的一些重要性状则向暖型小麦靠拢 ,表现出较为明显的摆动 ,这构成了中间型小麦产量不稳定的重要生态生理基础。为了获得高而稳定的产量 ,逐渐改变小麦的温度型 。
张嵩午王长发周春菊冯佰利苗芳
关键词:性状冠层温度
冷型小麦灌浆期农田土壤热通量的分析被引量:8
2001年
根据农田土壤温度资料 ,分析了冷型小麦陕 2 2 9和对照品种 9430的土壤温度 ,用热平衡台站规范方法计算了土壤热通量。结果表明 ,在灌浆期冷型小麦陕 2 2 9比 9430品种 0~ 0 .2 0 m土温偏低 0 .2~ 3.5℃ (8:0 0和 2 0 :0 0地面温度除外 ) ,偏低值以午后最大 ,地面达 2 .5~ 3.5℃ ,地下 0 .0 5 ,0 .10 ,0 .15和 0 .2 0 m分别达 1.5~2 .2 ,0 .9~ 1.6 ,0 .7~ 1.5和 0 .6~ 1.5℃。通过地面的土壤热通量陕 2 2 9比 9430偏低 10 .80~ 13.2 4J/ (m2· s) ,0~0 .2 0 m土层的热含量偏低 11.0 2~ 13.6 7J/ (m2· s) ,即冷型小麦的 0~ 0 .2 0
许秀娟张嵩午
关键词:冷型小麦土壤温度土壤热通量灌浆期
冷型小麦灌浆期农田水分利用状况初探被引量:3
2003年
 根据农田土壤湿度和小气候观测资料,分析了冷型小麦陕229和暖型小麦9430的土壤湿度,并用M.И.布德柯法计算了株间水汽通量。结果表明,在灌浆期,冷型小麦0~20cm土层的土壤蒸发较暖型小麦低;冷型小麦在40~50cm土层的蒸腾耗水为暖型小麦的1.98倍;9:00~11:00冷型小麦20cm-2/3株高和2/3株高-冠顶的水汽通量分别比暖型小麦高3.23~24.62mg/(m2·s)和11.46~36.52mg/(m2·s)。表明冷型小麦植株蒸腾作用旺盛,土壤蒸发较少,能有效利用土壤水分。
许秀娟张嵩午
关键词:冷型小麦灌浆期水分利用小气候观测蒸腾作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