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科技厅社会发展重点项目(2011Y0042)
- 作品数:15 被引量:74H指数:6
- 相关作者:王烈张再重陈淑明陈少全宋洪涛更多>>
- 相关机构: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福建医科大学福总临床医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科技厅社会发展重点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细胞注射法建立裸鼠血管瘤模型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4年
- 血管瘤是婴幼儿最常见的血管疾病。目前有口服激素、激光、核素注射及手术治疗,但存在较多不良反应和创伤,近年来口服普萘洛尔的疗效已获得证实,但作用机制仍不明确,建立有效的血管瘤模型成为研究婴幼儿血管瘤发病机制、生物学特性及治疗方案的迫切需要。近年来随着组织培养学及实验动物学的发展,采用细胞注射法建立血管瘤的体外模型成为一种理想方法。现就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陈淑明陈少全张再重谈华敏郭良原博王烈
- 关键词:婴幼儿血管瘤体外模型注射法细胞裸鼠实验动物学
- 外涂普萘洛尔凝胶对浅表型增殖期婴幼儿血管瘤患者血浆VEGF、bFGF和MMP-9的影响被引量:17
- 2015年
- 目的 探讨普萘洛尔凝胶对浅表型增殖期婴幼儿血管瘤患儿(IHs)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厦门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普通外科,采用普萘洛尔凝胶治疗的33例浅表型增殖期婴幼儿血管瘤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Achauer分级标准评估疗效,ELISA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l、3个月时血浆VEGF、bFGF和MMP-9含量,并与30例健康婴幼儿进行对照.健康婴幼儿和治疗前婴幼儿血管瘤患儿2组间计量资料,采用Mann-Whitney U-test检验,婴幼儿血管瘤患儿治疗前及治疗后1、3个月,此3个时间点中任意2个时间点的比较,采用配对Wilcoxon符合秩检验,数据采用SPSS 13.0进行分析.结果 IHs治疗l、3个月后的有效率分别为45.45%和81.82%.患儿治疗前血浆VEGF和MMP-9含量分别为(362.16 ±27.29) pg/ml和(1 376.41±42.15) pg/ml,均高于健康婴幼儿的(85.63 ±8.14) pg/ml和(687.27 ±44.15) pg/ml,P<0.05;bFGF在IHs和健康婴幼儿间无明显差异[(235.94±35.43) pg/ml和(176.03±13.60) pg/ml],P>0.05.IHs治疗后1个月,VEGF和bFGF含量分别为(271.51 ±18.59) pg/ml和(135.85 ±12.66) pg/ml,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 <0.05;治疗后3个月VEGF和bFGF含量分别为(240.80±19.89) pg/ml和(107.31±5.82)pg/ml,与治疗前比较,P<0.05.治疗后l、3个月,MMP-9含量分别为(1 321.18±48.74) pg/ml和(1 468.68 ± 32.78) pg/ml,未见明显下降,P>0.05.结论 普萘洛尔凝胶治疗浅表型增殖期婴幼儿血管瘤致血浆VEGF、bFGF含量减少,可能与其抑制婴幼儿血管瘤的增殖有关.
- 唐玉娟陈少全张再重陈淑明黄国良王烈
- 关键词:婴幼儿血管瘤普萘洛尔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
- 外涂普萘洛尔凝胶对婴幼儿血管瘤裸鼠模型瘤体的影响
- 2015年
- 目的 探讨普萘洛尔凝胶治疗裸鼠血管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BALB /c(nu/nu)裸鼠30只,通过简单随机化分组法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和正常组,每组10只,于实验组和对照组裸鼠皮下注射血管瘤内皮细胞建立血管瘤模型,以3%普萘洛尔凝胶外涂实验组注射部位及其周围约0.5 cm正常皮肤,以及正常组裸鼠皮肤,对照组等待观察.定期记录、观察瘤体的生长情况,记录涂药部位皮肤水肿、红斑评分情况.细胞注射45 d后,处死裸鼠,以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检测实验组和正常组裸鼠普萘洛尔血药浓度,HE染色及免疫组化鉴定对照组瘤体组织CD31、CD34抗原表达情况.组间差异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配对样本资料的t检验分析普萘洛尔凝胶外涂后瘤体体积、血药浓度及裸鼠皮肤变化情况.结果 细胞注射45 d,对照组瘤体体积为(366.57±17.08) mm3,明显高于实验组的(13.36±2.09) mm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血药浓度为(16.83±1.53) ng/ml,实验组为(18.42 ±2.21) ng/ml,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皮肤刺激分值均为0分.结论 局部外涂普萘洛尔凝胶可以抑制裸鼠血管瘤瘤体的生长,皮肤刺激性小,可以长期安全使用.
- 陈淑明陈少全张再重黎成金夏印林晨黄庆锦王烈
- 关键词:普萘洛尔血管瘤
- 普萘洛尔凝胶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9
- 2013年
- 目的评价普奈洛尔凝胶外涂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2010年10月至2011年9月,采用外涂普萘洛尔凝胶的方法治疗51例血管瘤患儿,动态观察患儿血管瘤大小、质地、颜色、瘤体血流峰值、阻力系数等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按照Achauer疗效评定法,51例患儿疗效评定I级4例(7.84%),Ⅱ级18例(35.29%),Ⅲ级22例(43.14%),Ⅳ级7例(13.73%,P〈0.05)。彩色超声多普勒血流仪检查示血管瘤血流峰值减少、阻力系数增加(P〈0.05)。浅表型血管瘤疗效优于深部型及混合型血管瘤(P〈0.05),而不同部位的血管瘤疗效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涂普萘洛尔凝胶治疗婴幼儿浅表型血管瘤治疗效果满意,无明显不良反应。
- 翟亚楠宋洪涛陈少全张敏新黎成金夏印王烈
- 关键词:普萘洛尔水凝胶婴幼儿血管瘤
- SCID小鼠血管瘤模型的建立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 探讨血管瘤内皮细胞(HemECs)注射法建立血管瘤SCID小鼠模型的有效性.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密度为1 ×10^10/L的HemECs悬浮液300μl同基质胶200μl混合注射于SCID小鼠背部皮下,测量注射后第2、15、45天瘤体体积.第45天切取瘤体组织行病理学光镜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瘤体组织CD31、CD34抗原表达.结果 细胞注射后第2、15、45天瘤体体积为分别为(13.36±2.09)、(49.85±8.24)、(366.57±17.08) mm^3,瘤体组织与原血管瘤生物学特点相似.结论 细胞注射法建立SCID小鼠血管瘤模型方法可靠,操作简单,成活率高.
- 陈淑明陈少全张再重黎成金夏印王烈
- 关键词:血管瘤内皮细胞
- 普萘洛尔不同给药途径对浅表型小面积婴幼儿血管瘤的疗效及安全性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评价普萘洛尔不同给药途径治疗浅表型小面积婴幼儿血管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3年5月的60例浅表型小面积(小于7.0 cm×7.0 cm)婴幼儿血管瘤患儿,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口服普萘洛尔片剂(口服组,n=20)和3%普萘洛尔凝胶外涂(外涂组,n=20)以及减量口服加外涂普萘洛尔凝胶治疗(口服+外涂组,n=20)。用药1个月后监测血药浓度;随访6个月,动态观察用药部位皮肤、瘤体变化及不良反应;按Achauer法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2例因反复上呼吸道感染被迫停止治疗。对完成治疗的58例进行疗效评价:Ⅰ级1例(1.72%),Ⅱ级16例(27.59%),Ⅲ级20例(34.48%),Ⅳ级21例(36.21%)。口服组与口服+外涂组的疗效优于外涂组(P<0.05),口服组与口服+外涂组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05)。口服+外涂组的血药浓度(21.69±11.48)ng/ml与外涂组(13.32±5.30)ng/ml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均低于口服组[(109.25±16.42)ng/ml,P均<0.05]。不良反应:外涂组1例(5.00%),口服+外涂组1例(5.00%),口服组6例(33.33%)。口服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外涂组和口服+外涂组(P均<0.05)。结论普萘洛尔的不同给药途径治疗浅表型小面积婴幼儿血管瘤,口服联合外涂的疗效优于单纯外涂;口服联合外涂的血药浓度较单纯口服更低,不良反应发生较少,安全性更高。
- 陈剑伟原博张再重张敏新陈淑明鲁阳春王烈
- 关键词:普萘洛尔给药途径
- 婴幼儿血管瘤治疗药物研究进展被引量:14
- 2012年
- 血管瘤(hemangioma,HA)是婴幼儿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病率高达1%~15%。血管瘤位于头颈部占75%,躯干部占25%,也有少数发生在黏膜、肌肉、骨骼、内脏等部位。血管瘤从本质上可分为2种:一种系胚胎发育过程中血管发育失常,
- 张丽华宋洪涛
- 关键词:血管瘤治疗药物硬化剂抗肿瘤药抗血管生成药Β-受体阻断剂
- 不同浓度普萘洛尔凝胶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疗效观察被引量:11
- 2014年
- 目的 评价不同浓度普萘洛尔凝胶外涂治疗婴幼儿体表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2011年3月至2012年9月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63例婴幼儿体表血管瘤患儿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B、C3组,每组21例,分别采用药物浓度为1%(20 g∶200 mg,A组)、2%(20 g∶400 mg,B组)和3%(20 g∶600 mg,C组)的普萘洛尔凝胶外涂治疗,以均匀涂抹瘤体表面为准,3次/d,随访治疗6个月.详细记录患儿性别、年龄、肿物部位、并发症以及血管瘤大小、质地、颜色、用药后不良反应以及停药后复发情况.涂药后每月返院复查并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经过6个月的治疗,A、B、C3组患儿有效率分别为52.38%(11/21例)、57.14%(12/21例)、90.48%(19/21例);彩超检查示3组患儿用药后血管瘤体厚度均明显变薄(P<0.05),3组患儿用药后除少数出现局部皮肤轻微病变外均无全身不良反应,且C组患儿明显优于其他2组(P<0.05).结论 普萘洛尔凝胶治疗婴幼儿血管瘤安全有效,3%浓度的普萘洛尔凝胶疗效要优于其他浓度组药物的疗效.
- 鲁阳春宋洪涛邹忠东张敏新张再重林晨王烈
- 关键词:婴幼儿血管瘤普萘洛尔凝胶
- 婴幼儿脉管性疾病的现阶段治疗
- 2012年
- 婴幼儿脉管性疾病是婴儿常见的良性肿瘤,早产儿发病率高达22%,所有病变在婴儿出生后几周内即可出现,先天发病者罕见。具有明确的增生、稳定到消退的自然病程,尽管85%-90%的婴幼儿脉管性疾病在7~10岁时能自然消退,但一些因威胁生命和影响机体功能者则需要及时治疗。
- 鲁阳春王烈
- 关键词:脉管性疾病自然消退良性肿瘤自然病程机体功能发病率
- 小剂量口服联合外涂普萘洛尔与脉冲染料激光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比较小剂量口服联合外涂普萘洛尔和595nm脉冲染料激光(PDL)治疗婴幼儿体表血管瘤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68例临床诊断为婴幼儿体表血管瘤患儿,随机分为2组,其中PDL治疗组(34例)和普萘洛尔组(34例)。PDL治疗组行595nm PDL进行治疗;普萘洛尔组采用口服普萘洛尔加外涂普萘洛尔凝胶。结果普萘洛尔组均按计划完成治疗;PDL治疗组中31例按计划完成治疗。普萘洛尔治疗组总体有效率为94.12%,PDL治疗组的总体有效率为7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按Achauer分级标准比较两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剂量口服联合外涂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体表血管瘤的疗效优于PDL治疗,可减少口服的药物剂量,缩短治疗时间,且不良反应较少。
- 黄建强陈剑伟许靖熠张再重陈淑明黄庆锦王烈黎成金
- 关键词:脉冲染料激光普萘洛尔婴幼儿血管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