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山西省研究生优秀创新项目(20123093)
- 作品数:2 被引量:9H指数:2
- 相关作者:高保娇门吉英陈志萍么兰施雪军更多>>
- 相关机构:中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年山西省研究生优秀创新项目山西省青年科技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更多>>
- 5-氟尿嘧啶分子表面印迹微球MIP-PSSS/CPVA的制备及其体外结肠定位释药特性研究被引量:7
- 2012年
- 以对苯乙烯磺酸钠(SSS)为功能单体,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采用铈盐-羟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在交联聚乙烯醇(CPVA)微球表面实施了5-氟尿嘧啶(5-FU)分子的表面印迹,在微球CPVA表面形成印迹聚合物(MIP)层,即制备了5-FU分子印迹微球MIP-PSSS/CPVA.采用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法,对印迹微球进行了表征.重点考察分析了印迹微球对5-氟尿嘧啶(5-FU)的结合(载药)性能与结合机理,考察探索了载药微球在不同pH介质中的释放行为.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本体系特殊的羟基-铈盐表面引发体系,可有效地实现5-FU分子的表面印迹,在微球CPVA表面形成分布有大量5-FU分子印迹空穴的聚合物层.在酸性介质中,受强静电相互作用的驱动,印迹微球MIP-PSSS/CPVA对5-FU分子表现出很强的结合能力,结合容量达110 mg/g,可实现有效载药.载药微球的释药行为既具有强烈的pH依赖性,又具有时滞性:在模拟胃液中(pH=1),基本不释药;在模拟小肠液中(pH=6.8),释药量很小;在模拟结肠液中(pH=7.4),则发生突释,表现出高效的结肠定位释放行为.
- 门吉英高保娇陈志萍么兰
- 关键词:表面印迹对苯乙烯磺酸钠5-氟尿嘧啶
- 表面引发接枝聚合法制备抗蚜威分子表面印迹材料及其分子识别与结合特性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基于表面引发接枝聚合,设计与建立了一种新的分子表面印迹(MIP)方法.先使用偶联剂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MPS)对微米级硅胶微粒进行表面改性,制得改性硅胶AMPS-SiO2;在酸性水溶液体系中,凭借强静电相互作用,阴离子单体对苯乙烯磺酸钠(PSSS)被结合在模板分子抗蚜威周围;改性硅胶AMPS-SiO2表面的氨基与溶液中的过硫酸盐构成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在硅胶微粒表面产生自由基,引发结合在模板分子周围的SSS及交联剂甲基双丙烯酰胺(MBA)在硅胶微粒表面发生接枝交联聚合,从而实现了抗蚜威分子的表面印迹,制得了抗蚜威分子表面印迹材料MIP-PSSS/SiO2.以残杀威为对比物,采用静态与动态两种方法,考察研究了分子表面印迹材料MIP-PSSS/SiO2对抗蚜威的分子识别特性与结合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印迹材料MIP-PSSS/SiO2对抗蚜威分子具有特异的识别选择性与优良的结合亲和性,相对于残杀威分子,MIP-PSSS/SiO2对抗蚜威分子的识别选择性系数为9.373,显示出高的分子识别选择性.
- 程伟高保娇施雪军门吉英
- 关键词:对苯乙烯磺酸钠抗蚜威分子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