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2001BA701A58-01)

作品数:10 被引量:91H指数:7
相关作者:刘红彦倪云霞刘清浩张玉军刘新涛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河南工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化学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银花
  • 8篇金银花
  • 4篇色谱
  • 4篇相色谱
  • 3篇土壤
  • 3篇吡虫啉
  • 3篇残留量
  • 2篇液相
  • 2篇液相色谱
  • 2篇三唑酮
  • 2篇气相
  • 2篇气相色谱
  • 2篇绿原
  • 2篇绿原酸
  • 2篇高效液相
  • 2篇高效液相色谱
  • 2篇白粉
  • 2篇白粉病
  • 1篇选育
  • 1篇芽孢

机构

  • 10篇河南省农业科...
  • 5篇河南工业大学
  • 4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中北大学
  • 1篇河南科技学院
  • 1篇中国中医研究...

作者

  • 10篇刘红彦
  • 5篇张玉军
  • 5篇倪云霞
  • 5篇刘清浩
  • 4篇刘新涛
  • 3篇刘喜存
  • 2篇陈美兰
  • 2篇王恒亮
  • 2篇黄璐琦
  • 2篇刘玉霞
  • 2篇李洪连
  • 2篇郭金春
  • 2篇王敏
  • 1篇李琴
  • 1篇王泽云
  • 1篇艾国民
  • 1篇王瑞霞

传媒

  • 3篇河南农业科学
  • 2篇植物保护
  • 2篇农药
  • 1篇植物保护学报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08
  • 1篇2007
  • 6篇2006
  • 1篇2005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枯草芽孢杆菌B-903菌株的诱变选育被引量:19
2005年
枯草芽孢杆菌B-903菌株是由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从郑州果园中分离得到,其代谢产生的抗菌物质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较强抑制作用。以此菌株为出发菌株,进行亚硝基胍(NTG)和微波诱变处理,确定了二者诱变处理的最佳处理剂量:NTG最佳处理浓度为200μg/mL,微波诱变为HI微波挡(850W、脉冲频率2450MHz)处理100s,筛选出13个高效突变株。经传代实验,2株高效突变株N1和W2抑菌圈直径分别稳定在26mm和24mm以上,比出发菌株提高21·8%和14·8%。
王瑞霞刘红彦刘玉霞王泽云李洪连
关键词:枯草芽孢杆菌诱变亚硝基胍微波
植物诱导抗病性及其研究现状被引量:13
2006年
综述了植物诱导抗病性的发展历史及一般理论,诱导抗病性的种类、特征,同时也对植物诱导抗病性的机制进行了详细论述。最后指出了植物诱导抗病性研究的现状和问题,并对诱导抗病性的应用和发展方向作了概括。
刘喜存刘红彦李洪连
关键词:植物诱导抗病性
金银花中吡虫啉残留量的HPLC测定方法被引量:8
2006年
采用HPLC外标法测定金银花、土壤中吡虫啉的残留量。样品用甲醇提取,石油醚反萃取,二氯甲烷萃取,其中,金银花样品经弗罗里硅土与活性炭柱净化,使用ZORBAX SB C18柱,流动相为乙腈∶水(30∶70),流速0.8 ml/min,DAD检测器检测波长270 nm进行检测。采用该方法,吡虫啉回收率均大于80%,最低检出量为0.0212 ng,最低检出浓度为0.00265 mg/kg(花蕾)和0.001325 mg/kg(土壤)。
刘清浩刘红彦郭金春艾国民张玉军
关键词:金银花吡虫啉残留量高效液相色谱
白粉病发生程度对金银花药材中绿原酸含量的影响被引量:11
2006年
陈美兰刘红彦李琴倪云霞王敏刘喜存黄璐琦
关键词:金银花药材绿原酸含量《中国药典》2000年版忍冬科中绿原酸发育阶段
三唑酮在金银花及土壤中的残留动态被引量:8
2008年
为了评价三唑酮在中药材金银花上使用的安全性,采用GC分析方法,对三唑酮在金银花及土壤中的残留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三唑酮在金银花和土壤中的半衰期为2.07~4.19d和4.08~7.93d。根据三唑酮在金银花中残留动态的研究结果,结合金银花的药用习惯,建议金银花中三唑酮的最大残留限量(MRL)为1.6mg/kg;提出三唑酮在金银花上的安全使用建议标准:15%三唑酮WP,施药量60ga.i./hm2,采用喷雾的施药方法,在每茬花中最多施药两次,施药间隔为7d,安全间隔期14d。
刘清浩倪云霞刘新涛王恒亮刘红彦张玉军
关键词:三唑酮气相色谱金银花土壤
四种杀菌剂对金银花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及对金银花品质的影响被引量:14
2006年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比较四种杀菌剂对金银花白粉病的防治效果,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处理样品的绿原酸含量,以筛选出符合金银花规范化种植需要的药剂。结果表明,施药后14天以15%三唑酮600倍液防治效果最好,达77.8%,其次是15%三唑酮1200倍、50%多菌灵500倍液处理,防治效果分别为75.7%和70.8%,极显著地高于3%中生菌素500和1000倍及2%农抗1201000倍液处理的防效。2%农抗120500倍液的防治效果达60.3%,与前三种处理差异不显著,显著好于后三种处理,但未达极显著水平。15%三唑酮1200倍防治处理的绿原酸含量最高,达1.683%,其次是50%多菌灵500倍处理,绿原酸含量达1.539%,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要求,可作为金银花规范化管理中白粉病防治优先采用的药剂。
倪云霞陈美兰刘红彦王敏黄璐琦
关键词:金银花白粉病绿原酸
吡虫啉在金银花及土壤中的残留动态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采用IqPLC-DAD方法对吡虫啉在金银花及土壤中的残留动态进行研究。该方法最小检出量为0.0212ng,样品添加回收率为80.9%~84.6%,变异系数为7.74%~18.15%。研究结果表明:吡虫啉在金银花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1.52~4.65、11.07~19.09d。建议金银花中吡虫啉的最大残留限量(MRL)为3.0mg/kg;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防治金银花蚜虫,用药量为30g/hm2(有效成分),采用喷雾的施药方法,在每茬花中最多施药2次,安全施药间隔期为7d。
刘清浩刘新涛倪云霞刘红彦张玉军
关键词:吡虫啉高效液相色谱金银花土壤
化学诱抗剂诱导金银花抗白粉病效果研究被引量:10
2006年
用壳聚糖、草酸、水杨酸、葡聚糖、硅酸钠、硫酸亚铁、氟乐灵、磷酸氢二钾等8种药剂在不同株龄金银花上进行了对白粉病的诱导抗性试验。结果表明壳聚糖、草酸对金银花白粉病有良好的诱导抗性,在1年生、2年生和4年生金银花上对白粉病的平均防治效果分别达82.3%、59.9%和72.1%,54.9%、58.4%和74.1%。水杨酸、硅酸钠、硫酸亚铁有一定的诱导效果,但不稳定。葡聚糖和磷酸氢二钾无明显诱导抗病作用,氟乐灵则有促进发病的作用。
刘喜存刘新涛刘红彦刘玉霞倪云霞
关键词:金银花白粉病化学诱抗剂诱导抗性
金银花及土壤中三唑酮残留量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被引量:6
2006年
对金银花、土壤中三唑酮残留量测定的气相色谱方法进行了研究。样品用丙酮—水进行提取,经二氯甲烷液-液分配。金银花样品需经过弗罗里硅土与活性炭柱净化,用气相色谱、氮磷检测器、OV-17毛细管柱进行检测。外标法定量,该方法的回收率均大于83%,最低检出量为0.095 ng,最低检出浓度为0.0095 mg/kg(花蕾)和0.002375 mg/kg(土壤)。
刘清浩刘红彦王恒亮刘新涛张玉军
关键词:金银花三唑酮残留量气相色谱
固相萃取法测定金银花中吡虫啉的残留量被引量:7
2007年
利用固相萃取法对金银花中吡虫啉的提取方法进行了研究。样品用甲醇提取,石油醚反萃取,二氯甲烷萃取,SPE-C18小柱净化,配有DAD检测器的液相色谱仪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采用本方法,固相萃取小柱可重复使用3次,平均回收率为81.3%~89.3%,变异系数为4.30%~7.10%,最小检出量为0.0212ng,最低检出质量分数为0.00265mg/kg,具有操作方便、速度快、安全、节省成本、对环境污染少的特点。
刘清浩刘红彦郭金春张玉军
关键词:固相萃取金银花吡虫啉残留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