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72192)

作品数:4 被引量:24H指数:3
相关作者:杨勋林王宝艳史志超孙喜利崔古月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石笋
  • 3篇气候
  • 3篇季风
  • 2篇灰度
  • 1篇地表
  • 1篇地表植被
  • 1篇东亚季风
  • 1篇洞石
  • 1篇亚洲季风
  • 1篇氧同位素
  • 1篇渝东
  • 1篇渝东南
  • 1篇植被
  • 1篇三峡库区
  • 1篇太阳活动
  • 1篇同位素
  • 1篇土壤
  • 1篇土壤湿度
  • 1篇气候变化
  • 1篇气候环境

机构

  • 4篇西南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明尼苏达大学
  • 1篇教育部

作者

  • 4篇杨勋林
  • 3篇王宝艳
  • 2篇刘秀明
  • 2篇崔古月
  • 2篇孙喜利
  • 2篇史志超
  • 1篇张月明
  • 1篇袁道先
  • 1篇殷建军
  • 1篇程海
  • 1篇陈发虎
  • 1篇李国军
  • 1篇李国军
  • 1篇黄帆

传媒

  • 1篇生态学报
  • 1篇中国岩溶
  • 1篇地理科学
  • 1篇地球与环境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全新世早期石笋灰度序列记录的气候环境信息分析--以重庆羊口洞石笋为例被引量:5
2017年
以采自重庆南川地区金佛山羊口洞中一支石笋YK719为研究对象,利用精确的^(230)Th测年数据、δ^(18)O数据和灰度数据重建了重庆地区早全新世古气候变化序列。将石笋YK719灰度序列和δ^(18)O记录进行对比后发现,在弱季风时段,石笋δ^(18)O值偏重,石笋灰度值较高,灰度序列表现出"谷"构造;反之亦然。分析显示羊口洞石笋灰度序列与树轮Δ^(14)C数据、太阳黑子数据具有较高的相关性,说明太阳活动是驱动石笋灰度序列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太阳活动可能通过温度和季风降水两方面来影响石笋灰度的变化:温度升高促使土壤微生物活动量增加,土壤中可溶性有机碳和CO_2含量增加,从而形成较为纯净的方解石沉积物,石笋颜色暗而透明,反之,石笋表现为不透明乳白色;北大西洋浮冰变化在早全新世可能通过季风-欧亚大陆雪盖耦合来间接地影响亚洲季风降水变化,从而影响石笋灰度的变化。
崔古月杨勋林方默勤孙喜利史志超王宝艳
关键词:石笋灰度东亚季风太阳活动
高分辨率石笋记录的三峡库区小冰期气候变化被引量:14
2013年
基于重庆水鸣洞石笋(NSM03)7个^230Th年代数据和438个δ^18O数据建立三峡库区1250~1750A.D.时段分辨率约为1a的δ^18O记录。分析显示石笋δ^18O值在1280A.D.开始迅速偏重,在1300A.D.附近偏到近500a来最重,显示季风迅速减弱,库区进入小冰期。石笋记录显示小冰期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尺度干湿波动,特别是在1400~1650A.D.时段石笋δ^18O值高频振荡,显示季风降水处于频繁波动期。功率谱分析显示石笋δ^18O序列具有显著树轮△14^C周期和ENSO准周期,揭示太阳活动是小冰期主要驱动因素,同时受到海气耦合作用影响。
杨勋林陈发虎袁道先程海张月明黄帆
关键词:石笋氧同位素亚洲季风小冰期三峡库区
重庆地区石笋δ13C记录的全新世气候环境变化被引量:3
2018年
本文利用重庆市青木关镇狮子洞石笋QM09铀系测年数据和氧碳稳定同位素数据,重建了研究区9.4~0 ka BP的古气候环境演化历史。依据狮子洞石笋δ^(13)C记录变化趋势,将其划分为2个阶段:(1)9.4~3.0 ka BP期间,狮子洞石笋δ^(13)C记录除了在4.2 ka BP附近发生一次短暂的偏重事件外,整体变化比较平缓,石笋δ^(13)C值比较偏轻;同时石笋δ^(18)O值在该期也较为偏轻,暗示了此时段季风强盛,气候温暖湿润,地表植被变化稳定。此时人类活动比较弱,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小,植被变化主要受自然气候环境的影响;(2)3.0~0 ka BP期间,石笋δ^(13)C记录不再呈现如第一阶段般平稳变动的趋势,在3.0 ka BP时开始波动下降,在经历1.7 ka BP大幅下降后,δ^(13)C便频繁波动大幅升降。石笋δ^(18)O记录显示该时段季风减弱,气候变干,植被退化,土壤水中溶解的CO_2含量减少。加之该期人类活动剧烈,地表自然植被遭到破坏,当地无机环境更多的参与到地下水循环体系中来,使得石笋δ^(13)C逐渐加重。
史志超杨勋林刘秀明李国军李国军孙喜利王宝艳崔古月
关键词:石笋地表植被季风
渝东南近100年石笋灰度变化及气候环境意义被引量:5
2019年
以采自重庆市酉阳自治县天坑洞的石笋TK22-1为研究对象,利用230Th测年、210Pb测年和石笋纹层等计年法建立了近100年来高分辨率、精确定年的石笋灰度序列,并与器测气象资料对比,重建了渝东南近100年的气候环境变化历史,进一步明确石笋灰度指示的气候环境意义。研究结果显示,石笋TK22-1灰度值与当地年平均温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年平均湿度、降雨天数呈显著的反相关关系,这表明温度和湿度等气候条件是驱动石笋灰度值变化的主要因素。渝东南岩溶槽谷区属于生态环境脆弱区,薄层土壤对降水的储存能力较弱,水分是主导土壤湿度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当降水量和地表湿度较大时,雨水在土壤中滞留时间较少、下渗速度加快,水岩作用减弱,土壤水中溶解的有机质和杂质浓度降低,最终在石笋表面结晶出较为纯净的方解石矿物,进而使石笋灰度值降低;反之亦然。当温度较高时地表蒸发量较大,地表及土壤中湿度较小,水在土壤和石灰岩地层中滞留时间长,土壤中有机质和CO2的释放量增加,洞穴滴水中有机质和杂质浓度升高,导致石笋中方解石结构疏松、杂质较多,石笋灰度值较高;反之亦然。重庆东南岩溶槽谷区近100年期间的干旱事件与石笋TK22-1灰度序列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干旱事件发生的年代对应着石笋灰度峰值,即当地降水减少,发生伏旱时,石笋灰度值升高,进一步表明土壤湿度和水岩作用是影响石笋灰度值变化的主要因素。
张瑞杨勋林刘秀明刘秀明殷建军王宝艳
关键词:石笋灰度值土壤湿度干旱事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