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2CB114604)

作品数:14 被引量:52H指数:4
相关作者:陈克平姚勤周泽扬潘国庆党晓群更多>>
相关机构:江苏大学西南大学重庆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农业科学
  • 9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家蚕
  • 6篇基因
  • 6篇病毒
  • 5篇孢子
  • 5篇孢子虫
  • 5篇微孢子
  • 5篇微孢子虫
  • 5篇基因组
  • 4篇蛋白
  • 4篇家蚕微孢子虫
  • 3篇浓核病
  • 3篇浓核病毒
  • 3篇BOMBYX...
  • 3篇MICROS...
  • 2篇蛋白质
  • 2篇侵染
  • 2篇侵染机制
  • 2篇回眸
  • 2篇功能基因
  • 2篇功能基因组

机构

  • 7篇江苏大学
  • 5篇西南大学
  • 2篇重庆师范大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作者

  • 7篇陈克平
  • 6篇姚勤
  • 5篇潘国庆
  • 5篇周泽扬
  • 3篇李田
  • 3篇党晓群
  • 3篇胡朝阳
  • 3篇邢亚丽
  • 2篇李国辉
  • 2篇向仲怀
  • 2篇龙梦娴
  • 1篇吕志强
  • 1篇陈洁
  • 1篇姜姗彤
  • 1篇林立鹏
  • 1篇李光田
  • 1篇王鹏
  • 1篇吕鹏
  • 1篇袁弋
  • 1篇周小伟

传媒

  • 5篇第十二届家(...
  • 3篇蚕业科学
  • 2篇科学通报
  • 2篇生物学杂志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生物工程学报
  • 1篇微生物学杂志
  • 1篇蚕学通讯
  • 1篇Scienc...
  • 1篇Insect...
  • 1篇中国细胞生物...

年份

  • 7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家蚕肠道感染细菌后6种抗菌肽基因表达的变化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研究感染绿脓杆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cocus aureus)后,家蚕中肠和脂肪体中6种抗菌肽基因表达的变化,为家蚕肠道免疫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给家蚕喂食感染绿脓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喂生理盐水为对照,利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感染不同时间(1,2,4,8,16,24h)后中肠和脂肪体中6种抗菌肽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喂食绿脓杆菌1,2h后,中肠中抗菌肽Gloverin2、Lebocin、CecropinB6、CecropinD和Moricin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喂食金黄色葡萄球菌1,2,4h后,中肠中6种抗菌肽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上调。在脂肪体中,感染两种细菌后,仅抗菌肽CecropinD、Moricin和Attacin2相对表达量的变化较为显著。【结论】家蚕在感染不同细菌后所诱导的免疫机制不同。细菌经由口器进入家蚕肠道,可同时引起上皮免疫反应和体液免疫反应。
王延稳吕志强
关键词:家蚕细菌抗菌肽基因半定量RT-PCR
家蚕微孢子虫研究10年回眸
家蚕微孢子虫研究在近10年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其基因组学分析和侵染相关分子的研究不断推进,为深入开展家蚕微孢子虫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奠定了基础。通过蛋白质组与功能基因组研究平台,对家蚕微孢子虫孢壁蛋白和分泌蛋白的鉴定...
周泽扬潘国庆向仲怀
关键词:家蚕微孢子虫功能基因组侵染机制
文献传递
家蚕二分浓核病毒综述被引量:2
2013年
家蚕二分浓核病毒(Bombyx mori bidensovirus,BmBDV)归属于新设定的二分DNA病毒科二分浓核病毒属,该病毒曾归属于细小病毒科浓核病毒亚科,主要在家蚕中肠柱状细胞内复制,并引起严重的软化病.与细小病毒不同的是,这种病毒的基因组包含两个节段的单链DNA并编码一个以蛋白为引物的DNA聚合酶.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该病毒不同于细小病毒,并采用独特的机制进行复制,到目前为止,该病毒的复制机制尚未明了.本文主要综述了该病毒的病理学和病毒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病毒的基因,基因组结构,以及病毒表达复制方式.
胡朝阳李国辉李光田姚勤陈克平
关键词:病毒复制
家蚕微孢子虫研究10年回眸被引量:18
2014年
家蚕微孢子虫研究在近10年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其基因组学分析和侵染相关分子的研究不断推进,为深入开展家蚕微孢子虫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奠定了基础。通过蛋白质组与功能基因组研究平台,对家蚕微孢子虫孢壁蛋白和分泌蛋白的鉴定以及在微孢子虫侵染中的生物学功能展开了系统的研究;同时,从分子生物学水平详尽研究了家蚕微孢子虫侵染相关分子机制,从蚕业生产实践着手构建家蚕微孢子虫检测防控技术体系,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探索针对家蚕微孢子虫的家蚕抗性种质材料创建。可以预期,在近10年的研究基础上,未来对家蚕微孢子虫的研究将在侵染与垂直传播机制、分子检测、抗性素材分子育种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并为其它微孢子虫的研究提供信息支持。
周泽扬潘国庆向仲怀
关键词:家蚕微孢子虫功能基因组侵染机制
家蚕微孢子虫总蛋白两条大分子量主带的LC-MS/MS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为了深入认识家蚕微孢子虫高分子量蛋白的主要组成,我们采用LC-MS/MS技术鉴定分析玻璃珠破碎法提取的家蚕微孢子虫总蛋白中85kD以上两条主要蛋白带。我们从H1带(位于150~200kD之间)中成功鉴定出16个蛋白,包括极管蛋白3(PTP3)、极管蛋白2(PTP2)、真核蛋白翻译起始因子(eIF2C2)、延伸因子(EF1-alpha、EF2)、肌动蛋白(actin)等。这暗示两种结构蛋白PTP3与PTP2以及蛋白翻译延伸因子(EF1-alpha、EF2)与肌动蛋白(actin)可能各形成一个复合体。并且用SDS或β-巯基乙醇处理时,这两个复合物是稳定的,表明这些复合物的相互作用力不仅仅是通过二硫键。H2带(85~100kD)鉴定出主要集中在水解酶、蛋白合成与折叠、细胞结构、运动四个方面的20多个的蛋白。从两条蛋白带鉴定出PTP3与PTP2、三磷酸腺苷酶(ATPase)或过渡期内质网三磷酸腺苷酶(ATPase-TER94)、蛋白翻译因子(eIF2C、EF1-alpha、EF2)、HSP70、Actin、M1家族氨肽酶1(M1family aminopeptidase)6类蛋白。基于蛋白分子质量分析,暗示在家蚕微孢子虫中,这6类蛋白都可能是以复合体形式呈现的。研究结果丰富家蚕微孢子虫高分子量蛋白的数据,同时,为研究非二硫键间的蛋白互作提供了有价值的研究线索。
周小伟龙梦娴陈洁党晓群李田潘国庆周泽扬
关键词:家蚕微孢子虫LC-MSMS
家蚕二分浓核病毒在家蚕细胞中的体外拯救被引量:1
2015年
家蚕二分浓核病毒(Bombyx mori bidensovirus,Bm BDV)是特异性感染家蚕中肠引起慢性浓核病症的致病原,基因组含有2套单链DNA分子(VD1和VD2),复制机制尚不清楚。为了能够在体外拯救出有感染性的病毒粒子,构建了Bm BDV的基因组全长的克隆质粒p MD18T-VD1和p UC-VD2,并通过酶切构建的克隆质粒来获得双链的基因组片段VD1和VD2,利用脂质体包埋的方法,线性化共转染Bm N细胞。提取转染后的Bm N细胞总DNA,经去甲基化处理后,通过PCR检测到病毒基因的复制;提取转染后的Bm N细胞和添食回感的家蚕中肠的总蛋白,分别进行蛋白质印记杂交检测,检测到病毒基因的表达。由此首次表明,该病毒线性化的基因组片段通过共转染Bm N细胞的方法,可以在体外条件下拯救出具有感染性的病毒粒子。
张苗苗马瑛潘晓利胡朝阳李国辉司亚运邢亚丽陈克平姚勤
关键词:病毒拯救
昆虫体内的天然屏障——围食膜被引量:4
2012年
昆虫围食膜是由昆虫中肠上皮细胞分泌的非细胞薄膜状结构,主要成份是几丁质、蛋白质和多糖,是昆虫抵御外界侵害的第一道天然屏障,能够保护中肠上皮细胞不受机械损伤并且能够抵御病毒、细菌及其他有害物质,防止化学损伤。昆虫病毒增效蛋白、荧光增白剂和几丁质酶等生物防治促进因子通过与围食膜上特异位点的结合,能够破坏围食膜结构,加速病原微生物对害虫的感染进程。就围食膜组分、结构、功能以及与害虫防治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且论述了以围食膜为害虫生物防治靶标的应用前景。
姜姗彤毛浪勇刘晓勇姚勤陈克平
关键词:昆虫围食膜害虫防治
Morphological and molecular studies of Vairimorpha necatrix BM, a newstrain of the microsporidium V.necatrix(microsporidia,burenellidae) recorded in the silkworm,Bombyx mori
Vairimorpha sp. BM(2012) is a recent isolate of the microsporidia from the silkworm in Shandong, China. The ul...
罗波Handeng LiuGuoqing PanTian LiZeng LiXiaoqun DangTie Liu周泽扬
关键词:SILKWORMMICROSPORIDIAULTRASTRUCTURE
文献传递
蛋白质起始的DNA病毒复制机制
2015年
DNA聚合酶在DNA合成过程中需要的引物包括RNA引物、DNA自我引物和蛋白质引物3种类型。新DNA链(如冈崎片段)的复制多是在DNA模板上合成一段RNA引物,细小病毒利用其基因组末端的反向末端重复序列(ITRs)自我折叠成DNA引物,而一些DNA、RNA病毒及真菌质粒起始复制反应的引物则是蛋白质。以感染原核生物的噬菌体Phi29和真核DNA病毒腺病毒为例,从复制过程所涉及的蛋白质、对复制原点的识别、复制起始反应、新链的延伸、复制终止过程等方面详细阐述DNA病毒由蛋白质引发的复制机制,并对已商品化的Phi29 DNA聚合酶产品多重置换扩增及单细胞测序等的应用以及基于噬菌体Phi29蛋白质起始的最小复制系统体外扩增异源DNA等最新的应用研究作相关总结介绍。
邢亚丽司亚运袁弋张清姚勤陈克平
关键词:DNA病毒
家蚕抗核型多角体病毒的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15年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 nucleopolyhedrovirus,Bm NPV)病是世界养蚕业一种重大的传染疾病,该病引起的蚕茧损失占蚕病引起损失总数的60%以上,长期以来对这种病毒病的防治还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法.各国研究人员在寻找抗性基因、阐述抗性机制以及通过传统育种或者转基因构建抗Bm NPV家蚕等方面进行了很好的尝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将最新的家蚕抗Bm NPV的研究结果进行归纳和整理,尝试对其可能的分子机制进行探讨,并对现有的研究结果进行深入挖掘,希望有助于家蚕抗病分子机制的深入研究.
吕鹏潘晔王鹏周阳马上上姚勤陈克平
关键词: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抗性SSH蛋白质组免疫反应
共2页<12>
聚类工具0